外星生物调查局吧 关注:37贴子:248
  • 8回复贴,共1

【证伪】已证实为误会与骗局的外星史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6-03-14 12:45回复
    萨卡拉鸟(Saqqara Bird),或译萨卡拉木鸟,是1898年埃及考古在萨卡拉一处坟墓发现,一个展翅滑翔的木头雕刻小鸟。
    被艾利希·冯·丹尼肯等外星生物创造论支持者当成古埃及有飞机与古代太空人的证据。但被飞行器设计师以空气动力学批评为没有符合飞行机的尾翼,毫无飞行的可能。Martin Gregorie,一位建筑、滑翔机设计师用在飞机模型店就可买到巴尔沙木做复制品,将该模型做滑翔实验,结论是萨卡拉鸟绝不能飞。他认为萨卡拉鸟可能是儿童玩具或风向鸡。


    IP属地:上海2楼2016-03-14 12:46
    回复
      丹达腊之光(Dendera light),是埃及丹达腊哈索尔神庙一处浮雕,地下深处的某个房间中,有一个描绘著两个奇怪物体的浮雕。在每个物体中,一条微弯的蛇从一朵花里爬出,被封在一个附于花上的细长物体里。总体看来,这浮雕像是两只巨大的茄子,里面有两条互相对峙的蛇。
      艾利希·冯·丹尼肯在其书《斯芬克斯的眼睛》说这就是古埃及人就有电灯的证据。


      IP属地:上海3楼2016-03-14 12:47
      回复
        南非凹槽金属球(Klerksdorp sphere),或错译南非远古凹槽金属球,是来自南非德兰士瓦Ottosdal附近的叶蜡石矿中的天然矿物,共有两种结核:埋藏较浅的球暴露在叶蜡石的针铁矿结核;埋藏较深的球没有碰到叶蜡石的黄铁矿结核。
        叶蜡石来源是史前沉积的黏土或火山灰,那些沉积物在埋藏的过程中因变质作用变成叶蜡石,成层的沉积物颗粒中有很多容许溶液流通的孔隙。溶液中的矿物质围绕着某一中心层层沉淀下来,从而形成与周围岩层成分不同的矿物质团块。这些团块通常要比周围岩层更坚硬,也更抗风化。将球切开后,可以看到同心圆状的纹层和放射状结构,这正是结核的特征。至于球体上的这些凹槽,则是周围的层状地层的残留影响。
        被传闻是古代太空人的机械零件。


        IP属地:上海4楼2016-03-14 12:48
        回复
          科索的人造物品(Coso artifact),或译科索人造物品,是1961年三名矿物爱好者在美国加州一处矿坑找到一颗类似晶洞的粘土块,切开后里面镶嵌着一个美国Champion公司1920年代生产的老式火花塞,被传闻是古代太空人的证据。
          石头的发现者们将其送到专业协会,拍摄照片并作了X光测定。测定的结果证实它的确是机械装置的一部分,X光片显示出中心金属轴的一端已被腐蚀,另一端却有类似弹簧或者螺旋纹似的结构。欧帕兹的支持者认为它不可能是火花塞:因为现代的火花塞根本不会有像弹簧或螺旋终端的结构。
          这些照片和X光片寄给美国火花塞收藏者协会。协会主席查德·温德姆(Chad Windham)证实是美国制,同时澄清了类似弹簧或螺旋终端的那一部分的功用:这些螺旋起一种“平衡套”的作用,被用来均衡陶瓷和金属轴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用于内燃机。
          采矿的内燃机零件火花塞掉入坑道,被硬化的粘土和火花塞表面的铁锈形成的氧化物结核,这一过程可只需要数十年。


          IP属地:上海5楼2016-03-14 12:48
          回复
            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Stone spheres of Costa Rica),或翻译哥斯达黎加石球、秘境石球,是哥斯达黎加原住民在公元前200年到1500年的石头雕刻物,多为辉长岩,在哥斯达黎加全境有各式各样超过三百个这样的石球,位于迪奎斯三角洲和卡诺岛。


            IP属地:上海6楼2016-03-14 12:49
            回复
              法老直升机,或称古埃及直升机,是位于埃及阿拜多斯的塞提一世神庙上的圣书体雕刻,因风化作用使后层被掩盖的字符与前层重叠,使图案样巧似现代载具,而被支持古代太空人论点者当成古埃及人就看过直升机、潜水艇、飞机的证据。
              原先雕刻为歌颂塞提一世的文字。
              后来中间与最末段落被涂改,成为改为歌颂拉美西斯二世。
              风化使灰泥剥落,使原先被掩盖下层字符与上层字符重叠,而产生巧合图案。


              IP属地:上海7楼2016-03-14 12:50
              回复
                伊卡黑石(Ica Stones),又称伊卡石头、伊卡石,是秘鲁伊卡大区的安山岩民俗工艺品,刻有各种艺术图案卖到外国,后来引发科学骗局而大受观光客欢迎。
                1966年秘鲁人Javier Cabrera建立一个博物馆收集从超过一万颗伊卡黑石商品,雕刻主题有恐龙、星空图、世界地图、巨人与恐龙互斗。他出书《伊卡黑石篆函》(The Message of the Engraved Stones of Ica)宣称这些石头是与恐龙时代共存的人类所作,并透过搞笑诺贝尔奖得主艾利希·冯·丹尼肯大肆宣传。1973年制作者Basilio Uschuya承认是为增加销量而编的骗局,说:“刻这些石头比耕田轻松。”至今当地民俗艺术家依旧制作上述题材的伊卡黑石卖给观光客当伴手礼。
                《大X元时报》鼓吹伊卡黑石、阿坎巴罗雕像为有高度文明的巨人与恐龙共存的创造论证据,借此指责进化论与某党。


                IP属地:上海9楼2016-03-14 12:52
                回复
                  阿坎巴罗雕像,是1944年7月,德国移民沃德玛·朱斯拉德称在阿坎巴罗发现的大量史前人生活与恐龙共处情景的雕塑。
                  他称在阿坎巴罗村的El Toro山的山脚下的,一些陶俑从地底冲刷出来。因为沃德玛先生收藏古物的爱好,他与经理奥狄龙·蒂那耶罗一同协手收集。 沃德玛·朱斯拉德自1944年到1952年,以一披索换一雕像的价格向当地农夫征求雕像,共得了三万两千多件各式各样的恐龙与苏美人、埃及人、高加索人雕像[1],宣称是《圣经》大洪水前人类与恐龙共处的证据,并主张古人还曾畜养恐龙。
                  《大X元时报》鼓吹伊卡黑石、阿坎巴罗雕像为有高度文明的巨人与恐龙共存的创造论证据,借此指责进化论与某党。


                  IP属地:上海10楼2016-03-14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