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吧 关注:2,938贴子:70,177
  • 6回复贴,共1

【逝者如斯】03-15【转】 周展宏:管理学视野的先秦法家治道模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丞相安好~
顺便声称此贴转自子婴吧,因为子婴吧处于爆吧高危期,为了贴子安全,将重要贴子备份于此。
艾特原楼主,字母纯~@qzchen0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15 18:37回复
    [摘 要] 先秦法家的治道思想以法家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知识论为基石,构成了法家管理思想的哲学观;法家治道以道为本,以国之治强为目标,以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以术为操控方法,法、势、术结合,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的治道模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15 18:38
    回复
      2025-08-02 23:35: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先秦法家既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派别之一,又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体验对管理学具有重要意义。法家理论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之上,因此,对现代中国管理理论及实际运用有借鉴作用。
        先秦法家治道思想,是以法家的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认识论为基石。四论之间相互贯通,从务实功利的价值观出发,提出人性自为自利,并由此产生了因形势而变的历史观和与治国相统一的认识论。“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的变古论,排斥仁义道德于政治之外,富国强兵必然成为法家治道的最迫切最直接的目标。为了达到强国尊君的目标,义利统一于超乎个人利益的国“法”之中,倡导建立一套社会共有价值基准和行为模式;基于人性的自利自为及人性的好恶,以赏罚之威力,禁抑儒侠,奖励农战,对属下臣僚,形名不符,驭之以势;对虚怀阴情,奸行于世,制之以术;对损法利私,鞅及祸国,治之以法。因此,法家四大思想的根基,决定了法家的治道模式:以道为旨,以国之治强为目标,以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以术为操控方法,法势术三者互为作用。
        本文是从管理学角度对法家治道模式进行诠释,理论框架是采用黎红雷教授所创立的管理哲学的理论体系。只是因法家治道模式不同,内容略有调整。黎先生认为,管理哲学框架“既包括管理的哲学论(管理本质论、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也包括哲学的管理观(管理本质观、管理人性观、管理组织观、管理行为观、管理控制观、管理目标观等)。不同的管理哲学,对于上述问题,有的回答深一些,有的回答浅一些,有的回答多一些,有的回答少一些,有的回答了全部问题,有的只回答了部分问题。但作为一个结构框架,我们在研究任何管理哲学时,都是不可缺少的”[1]。依照这一构架,前述的法家四论所回答的是“管理的哲学论”问题,本文所讨论的是“哲学的管理观”。就法家治道而言,除符合这一思想体系外,其内在逻辑就是管理系统,并且构架严密、操作可行。先秦法家所创制的治道模式,与现代管理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系统管理”几乎同出一辙,而且不仅仅停留在构想上,务实的法家学派以其有效的行动将其付诸制度的设计和变法实践,所以说,先秦法家治道思想是古代中国管理学的重要宝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15 18:38
      回复
         [参考文献]
          [1] 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
          [2] 孔茨.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2.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8.
          [5] 韦伯.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15 18:41
        回复
          好贴帮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15 21:45
          回复
            好贴帮顶。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4-04 18:39
            回复
              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4-27 0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