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教主吧 关注:980贴子:3,070
  • 5回复贴,共1
[url]http:// [/url]疔毒
疔毒是症状发展到很严重地步的疔疮。 疔疮又名疔,病症名,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反应剧烈,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


1楼2016-04-08 11:41回复

    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热毒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2楼2016-04-08 11:42
    回复
      疔毒 的症状:
      [url]http://脓疱[/url] [url]http://眩晕[/url] [url]http://高热[/url] [url]http://粟粒样丘疹[/url] [url]http://烦躁不安[/url] [url]http://皮肤瘙痒[/url] [url]http://呕吐[/url]


      3楼2016-04-08 11:43
      回复

        颜面疔需作如下鉴别诊断。疖:虽亦好发于颜面,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6厘米,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有头疽,初起虽亦有一粟米样疮头,但渐成多头和蜂窝状,红肿范围多在9厘米以上,多发于项背,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颜面疔需作如下鉴别诊断。疖:虽亦好发于颜面,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6厘米,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有头疽,初起虽亦有一粟米样疮头,但渐成多头和蜂窝状,红肿范围多在9厘米以上,多发于项背,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4楼2016-04-08 11:44
        回复
          疔毒治疗法案;
          中药治疗:
          1、三花二石汤【来源】贾美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后敷患处,日换2次。
          【功用】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方解】红丝疔多因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方以大剂,药简效宏,且头二煎内服,三煎外敷,使药力内外并行。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
          【主治】红丝疔(管状淋巴管炎)。
          【加减】若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克;发热口渴者,加知母、黑山栀各10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桃仁、牛膝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5克。【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4.9天。
          2、芩连消毒饮【来源】顾伯华,《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芩10克,黄连6克,生山栀10克,制川军9克,野菊花、半枝莲各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护心。
          【方解】本方以《外科正宗》方“七星剑”,与《医宗金鉴》方“五味消毒饮”,《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饮”化裁制方。方中以芩连为君,直折上焦心火;金银花合野菊花为治疔之圣药;连翘清上焦诸热,解毒疗疮;紫花地丁入心肝二经,凉血解毒、清热消肿,合半枝莲清解疗毒,力专效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护心之功,用之奏效颇捷。
          【主治】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
          【加减】颜面疔疮,每易动风,加草河车、僵蚕合野菊花有入肝经、熄肝风之效;脓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透脓泄毒;便燥腑结改用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泄热;邪热伤阴,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甘寒清热;神识昏糊,加神犀丹1粒冲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60克凉血解毒;咳吐痰血,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加羚羊角粉、钩藤、龙齿。 


          5楼2016-04-08 11:45
          回复
            痈疽是 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证见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内痈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且现今外科专书对其症治不作论述;外痈系指发于体表的痈。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疔疮是痈疽等化脓性感染之局部肿胀形似疔盖状者, 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等。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 多发于颜面、四肢以及躯干部位。证见发病急,变化迅速,初起者形如粟米状,形虽小而质坚硬,根基深在,继则焮热红肿,肿势速增而疼痛转剧,待脓溃疔根出者,始可肿消痛减而渐愈。若处理迟延不当,或失治误治,致热毒更甚者,易成走黄之险证。治宜早而迅捷.


            6楼2016-04-08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