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
来到石家庄后会发现,这个离北京不远的城市竟然和北京口音一点也不像。没有太多的儿话音的方言,听起来硬朗十分,透着咱庄里人的热情和坦诚,和老一辈的石家庄老人讲方言,这种感觉就越来越明显了。
石家庄最有标志性的就是那个“沾”字了,老一辈人说“沾”可不像年轻人那样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他们都是运足一口丹田气,发一个四声的音,就是“站”了。当然,“不站”也是力道十足,乍一听有“如雷灌耳”的感觉。
还有“们”字的运用。我们说过,石家庄人可以把任何东西后边加“们”,比如说“桌子们”之类的词,所以说,他们很喜欢用这个字,即使是陌生人在一起谈了几句,再说起什么,就变成“咱们如何如何”的了,那是相当的亲切和热情。需要提一句的是,石家庄人说“我们”的时候说得很快,有时候说“稳”。
不羁
不羁本来是指人的性格。其实方言也是有“性格”的。
在石家庄方言里,最不羁的大概就是那些土话的语法了。比如:一般不用“去不去北京”“看不看戏”“愿意不愿意来”“去没去美国”这样的句式,石家庄人都是很简单用加“不”或者加语气词的方法来搞定,比如“吃不”就是“吃不吃”,“去不”就是“去不去”,“拿动了呗”就是“能不能拿得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不按牌理出牌”,但是方言味十足。
软语
经典的软语,是吴侬软语,但是他们的话太软了,我们 只爱听软中带硬的石家庄软语,那些词听起来很舒服。
这些词多半都是在石家庄的周边县,靠近山西的说话会带一股“老西味儿”,靠近邯郸邢台的会带一点“河南腔”,至于例子,前边我们说过《方言有“诗意”》,那些“暖和啊暖和”还有“泥罐罐”音犹在耳,就不赘述了。
速度
有速度必然有活力,写下这些文字,脑海里都是石家庄人“风风火火”讲方言的场景。
于是找了一个井陉同学,让他快速地说一遍家乡话,结果很汗颜——听不懂。
比如运动员跑步时摔了,本来应该得第一得了个第末,接受采访时就用极快的井陉话说:“南跑揣去,眼看豆赢兰,不知塞半勒南一下,博愣登蝶了个格鲁德,还赢煞安。”
听得懂吗?估计看都看不懂吧。他说:“我跑出去,眼看就要赢了,不知道怎么绊了个跟头,还赢啥啊!”
生僻
方言里必须有生僻词,这仿佛是一个规律了,没有自己独有的生僻词,那就不是方言。
石家庄土话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词,还有一些词,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意思,在石家庄土话里又是一个意思。
西红柿,我们有的土话习惯叫“洋柿子”,但是到了石家庄……就叫“洋茄子”了,虽然和“洋柿子”有异曲同工的感觉,但是仍够让人费心思琢磨一番的;还有“江湖”这个词,不是“相忘于江湖”,而是是“时髦”的意思,你能想得到吗?
经典
总有一些话或一些字是经典的,一说出来会代表整个地域的。石家庄土话也不例外。
我们之前说过“沾”,其实“蓝”这个字在石家庄方言里用到得也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吃蓝班?
在这里,“蓝”其实是个合音字,也是个语气词。它合的是“了”和“安”这两个字。用我们以前用过的分析方法说,lan的拼音正好是le-an。
石家庄方言里类似这样的字或词是很多的,有时间总结一下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神秘
说起石家庄方言里最有神秘的,那就是远古型方言了。试想一下,一些老人嘴里说出的方言竟然承载了远古的神话,那是既神秘又美丽的。
来到石家庄后会发现,这个离北京不远的城市竟然和北京口音一点也不像。没有太多的儿话音的方言,听起来硬朗十分,透着咱庄里人的热情和坦诚,和老一辈的石家庄老人讲方言,这种感觉就越来越明显了。
石家庄最有标志性的就是那个“沾”字了,老一辈人说“沾”可不像年轻人那样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他们都是运足一口丹田气,发一个四声的音,就是“站”了。当然,“不站”也是力道十足,乍一听有“如雷灌耳”的感觉。
还有“们”字的运用。我们说过,石家庄人可以把任何东西后边加“们”,比如说“桌子们”之类的词,所以说,他们很喜欢用这个字,即使是陌生人在一起谈了几句,再说起什么,就变成“咱们如何如何”的了,那是相当的亲切和热情。需要提一句的是,石家庄人说“我们”的时候说得很快,有时候说“稳”。
不羁
不羁本来是指人的性格。其实方言也是有“性格”的。
在石家庄方言里,最不羁的大概就是那些土话的语法了。比如:一般不用“去不去北京”“看不看戏”“愿意不愿意来”“去没去美国”这样的句式,石家庄人都是很简单用加“不”或者加语气词的方法来搞定,比如“吃不”就是“吃不吃”,“去不”就是“去不去”,“拿动了呗”就是“能不能拿得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不按牌理出牌”,但是方言味十足。
软语
经典的软语,是吴侬软语,但是他们的话太软了,我们 只爱听软中带硬的石家庄软语,那些词听起来很舒服。
这些词多半都是在石家庄的周边县,靠近山西的说话会带一股“老西味儿”,靠近邯郸邢台的会带一点“河南腔”,至于例子,前边我们说过《方言有“诗意”》,那些“暖和啊暖和”还有“泥罐罐”音犹在耳,就不赘述了。
速度
有速度必然有活力,写下这些文字,脑海里都是石家庄人“风风火火”讲方言的场景。
于是找了一个井陉同学,让他快速地说一遍家乡话,结果很汗颜——听不懂。
比如运动员跑步时摔了,本来应该得第一得了个第末,接受采访时就用极快的井陉话说:“南跑揣去,眼看豆赢兰,不知塞半勒南一下,博愣登蝶了个格鲁德,还赢煞安。”
听得懂吗?估计看都看不懂吧。他说:“我跑出去,眼看就要赢了,不知道怎么绊了个跟头,还赢啥啊!”
生僻
方言里必须有生僻词,这仿佛是一个规律了,没有自己独有的生僻词,那就不是方言。
石家庄土话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词,还有一些词,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意思,在石家庄土话里又是一个意思。
西红柿,我们有的土话习惯叫“洋柿子”,但是到了石家庄……就叫“洋茄子”了,虽然和“洋柿子”有异曲同工的感觉,但是仍够让人费心思琢磨一番的;还有“江湖”这个词,不是“相忘于江湖”,而是是“时髦”的意思,你能想得到吗?
经典
总有一些话或一些字是经典的,一说出来会代表整个地域的。石家庄土话也不例外。
我们之前说过“沾”,其实“蓝”这个字在石家庄方言里用到得也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吃蓝班?
在这里,“蓝”其实是个合音字,也是个语气词。它合的是“了”和“安”这两个字。用我们以前用过的分析方法说,lan的拼音正好是le-an。
石家庄方言里类似这样的字或词是很多的,有时间总结一下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神秘
说起石家庄方言里最有神秘的,那就是远古型方言了。试想一下,一些老人嘴里说出的方言竟然承载了远古的神话,那是既神秘又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