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吧 关注:1,124贴子:54,515
  • 6回复贴,共1

杜丽站上赛场,我就开始感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带着自信、冒着风险继续走下去,直到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坦然无愧。这样的杜丽,站在赛场上。比赛尚未开始,我就开始感动。谨以此文献给我很喜欢的奥运选手杜丽。


1楼2016-08-12 10:45回复
    2004·雅典·一战成名
    2004年,杜丽22岁,在我们还不太认识她的时候,一战成名,以502环的成绩夺得女子十米气步枪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射落首金。
    那个时候,我刚上初中,正是“但以成败论英雄”的年纪。在大背头电视机前,看着杜丽站上领奖台,发自肺腑地感慨“胜利真好,金牌真好”。那时,杜丽的笑容比高原的阳光还要明媚,好像不仅是一张脸在笑,而是整个灵魂都灿烂起来。
    后来我出去玩,回来后我妈跟我转达,说她看节目得知,杜丽出征雅典奥运之前,瞒着所有人跑去割了双眼皮。作为一个射击运动员,敢对自己的眼睛大动干戈,我听了哈哈笑不停,觉得她好可爱,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奥运冠军原来也是有血有肉的地球人。当时就觉得杜丽很漂亮,却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进行赞美,后来才能说出“杜丽的脸上有着一种大气的美感”这样的话。


    2楼2016-08-12 10:46
    回复
      2008·北京·极致悲欢
      2008年,杜丽26岁,在家门口比赛,身上背负着全民对首金的强烈热望。然而,高压之下,主项10米气步枪,杜丽未能成功卫冕,仅获第5名,首金旁落。
      杜丽掉下委屈的泪,那一次,她哭得像一个被人抢走了心爱玩具的小姑娘。
      我们都知道,奥运与命运一样精彩,充满无限可能。
      有惊喜,必有遗憾;有不负众望,必有黯然离场。
      可现在想来,仍为那时的她心碎,不是夺金失败的遗憾,而是根本想象不出,她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失落。
      毕竟2004~2008年间,杜丽的成绩是这样的:
      2004年10月,获射击世界杯总决赛中10米气步枪金牌;
      2005年5月,获射击世界杯美国站获得10米气步枪金牌;
      2005年6月,获射击世界杯米兰站10米气步枪金牌;
      2005年8月,获射击世界杯总决赛(慕尼黑)10米气步枪金牌;
      2005年11月,获东亚运动会10米气步枪金牌;
      2006年6月,获射击世界杯米兰站金牌。
      2007年4月,获射击世界杯悉尼站10米气步枪金牌。
      从巅峰,到谷底,观众的心,也跟着摔碎了。奥运会第5名,本来也不算谷底,但当外界与自身都被强烈的热望所占领时,哪怕是第二名,仍旧是谷底。
      那一年,我是高中生,经历过的所谓“人生大事”就是中考,但已经稍稍瞥见生命中的惊喜和遗憾,庆幸与不甘。
      那一年,我们看奥运的风度,不像现在这么好,期望过多,理解太少。刘翔退赛,理解他、心疼他的人太少,骂他的人很多,可比我们更难过的人,明明是他自己啊。
      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下,5天后,杜丽竟然在副项50米三姿中夺金,并且打破奥运会纪录,简直是个奇迹。
      “5天,从谷底重回巅峰”,当时有报道这样写。
      “超越自我”,以前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虚伪的词,是求胜信心不足者的自我宽慰。但杜丽夺冠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超越自我”是真的存在的,只是我们把顺序搞反了,并非超越自我高于超越对手,而是只有先超越自我,才能在更严酷的竞争下、更艰难的处境里超越对手。
      心境往往会反映在情绪上,2008年有过这样的一幕:
      “在试射的时候,我的表现不好。教练让我到场边调整一下,我第一次没有下来,第二次也是非常不情愿。当时我就和我们教练发火了,两个人弄得很僵。”杜丽在发布会上深情地说。“我不应该发脾气,在这里向王教练道歉。”而此时,站在发布会一角的王跃舫为杜丽鼓起了掌。
      撑过一时重压,行至云开月明。高压容易让人暴走,高压后的甜美却会让人找回一切美好,没有比此时更好的片刻。


      3楼2016-08-12 10:46
      回复
        2012·伦敦·黯然离场
        2012年,杜丽30岁,带着伤病来到伦敦。这一次,她是“枪火丽人”杜丽,亦是庞伟的妻子、茂茂的母亲。
        然而,2012年的伦敦,杜丽没能打进决赛。
        黯然离场,杜丽再一次流下眼泪。
        杜丽说:“这次奥运会之前,我一直跟自己说,别打了,不要再打了,但最后还是回来了,开始一直说以享受比赛的心态参加第三次奥运会,但站在那个赛场上,谁会不想赢呢,而且这次状态挺好的。也许差那么一点运气吧。”
        说实话,短视如我,有时真的希望,摘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就在巅峰时刻全身而退。何必平增一次遗憾收场的可能?
        但我能懂他们的坚持。摸着胸口问自己:“就到此为止吧,好不好?成功失败都有过了,就到此为止吧。”然而,他们尚有信心,尚且觉得自己能行,而且倘若此时离场,仍会觉得遗憾、仍会心有不甘。
        我觉得这种感受,很多运动员都会有,刘璇有过、张宁有过,林丹有过、杜丽有过……
        多少人把遗憾藏在心底,好像早已看开、淡忘,却在某个突如其来的时刻,被一个场景、一句话、一首歌……悄然唤起。那样的场景苍凉又无助。
        但这些运动员的选择在尚有余力的时候,带着自信、冒着风险继续走下去,直到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坦然无愧,我看着既羡慕又感动。


        5楼2016-08-12 10:47
        回复
          2016·里约·坦然微笑,更似举重若轻
          2016年,杜丽34岁。里约奥运会,她以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为代价,退役后复出,历经磨难,十分惊险地拿到本届奥运的入场卷,再次站上奥运赛场。
          这一次,她站在那里,比赛尚未开始,我就觉得感动。
          女子10米气步枪预赛中,杜丽以40枪420.7环的成绩,打破了该项目奥运会资格赛纪录。
          随后的决赛中,新赛制下,杜丽两次濒临淘汰出局的危险,但她奇迹般地三次打出令人惊艳的10.8环,化险为夷,并进入最后的金牌争夺。
          落得银牌,杜丽脸上看不见沮丧的神色,而是那种历经大风大浪、看惯成败荣辱的大气从容。
          关于预赛的好成绩,赛后她说:“当时我觉得,可能下一秒就会无缘决赛,这可能是我仅有的40发子弹了,所以就特别珍惜。”
          记者问她为什么赛后还是流眼泪了,她调皮地用半严肃、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我真的没哭,你们谁提我儿子了啊,哈哈!比赛前我想的是,我要一直笑着走出这块场地,但是不知道谁,我忘记了,她提到了我儿子,然后我就流泪了。”
          此刻的她,更似举重若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姿态,别无他言,只剩祝福。


          6楼2016-08-12 10:47
          回复
            祝福她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8-12 10: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