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fc吧 关注:4,881,077贴子:77,226,329
  • 18回复贴,共1

#中伊大战# 高洪波弃用郜林,背叛他自己所坚持的战术理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洪波之所以受球迷推崇,就是几年前带领国足打出过像样的地面进攻,有意识强调传球走脚下,非常重视进攻组织,不仅打弱队如此,打强队也是如此,比如热身赛赢法国、平德国等。而这次12强赛,出于对对手的忌惮,他不敢坚持自己的足球理念,放弃了进攻体系的构建,将比赛中进攻降低到了偷袭,闪击的地位。第一场比赛居然使用武磊单箭头,几乎复制了佩兰亚洲杯对阵澳洲的胆怯,背叛了他赖以成名的战术理念,辜负了球迷在他身上寄托的希望,彻底蜕变为一个平庸的体制型教练。
前两场打完,感觉是
1. 高洪波对对手过于高估,赛前功课不够,对国足球员能力过于低估。所以整体战术设计偏保守。
2. 由于过于高估对手,他反而放弃了以往吸引广大球迷支持他的“地面进攻”。他之所以受球迷推崇,就是几年前带领国足打出过像样的地面进攻,有意识强调传球走脚下,非常重视进攻组织,不仅打弱队如此,打强队也是如此。而这次12强赛,出于对对手的忌惮,他不敢坚持自己的足球理念,放弃了进攻体系的构建,将比赛中进攻降低到了偷袭,闪击的地位。第一场比赛居然使用武磊单箭头,几乎复制了佩兰亚洲杯对阵澳洲的胆怯,3个失球的教训才使他有所悔悟。
第2场,有了第一场2个进球的信心,携主场的优势,他在进攻中终于增加了站桩中锋这个点,可惜的是搭档张玉宁的仍然是武磊,而弃用郜林。最不能原谅的是,张玉宁因体能被换下,而替补上场的竟然不是郜林,而是孙可,一个突击型的前卫。在球队开始压制对手,做最后一搏的时候,撤掉中锋,这个禁区内可以造成最大威胁的点,上进攻型前卫,让人大跌眼镜。事实证明,效果很差。正确的方式对位换人,上郜林继续在禁区内施压。
3. 结果是客场0分,主场1分。如果抱着拼韩国队的想法,或许1分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像他这样抱着平的目标打,适得其反,只能收获0分。而主场对伊朗,在很多方面都传出对方并不强大,或状态并不够好的信息时,他选择的还是保平,这样的心态和小组赛时佩兰客场打卡塔尔有什么区别?而当时佩兰自作聪明地认为,客场拿一分就可以,打法保守,结果输了比赛,反而主场不得不赢球时,拼出去打,才2:0拿到了3分。


IP属地:上海1楼2016-09-08 12:02回复
    他深知上郜林就意味着肯定要进攻,特别是要有体系进攻配套,因为郜林不是单打独斗型的球员,善于配合,能吸引对手防守兵力为同伴做球,这就意味着很可能进攻上要多投入1到2个兵力,这是高洪波最担心的。
    所以他使用武磊,看重的就是武磊的快速灵活,大范围跑动,对对方后防线的闪击。这样做,进了球很好,不进球,也不担心本方因投入过多兵力而防守失位。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心理。
    而使用张玉宁作中锋,也不用郜林,是出于对张玉宁身体强壮能扛能跑的认识,这些球迷也是看得见,应该都是牌面上的东西。这样,在他心目中一高一快的组合就形成了,很简单。人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恐惧的时候往往选择的就是简单,心理上希望有一个依赖,对“身体强,速度快”这样牌面上的东西的依赖,同时忽略了足球其他方面的关注。
    而郜林的风格的确不是从牌面上看得到的,他有身高但并没有张玉宁的强壮,他有一定速度但不如武磊满场飞奔,从而无法在危险敌人来临时给懦弱的人带来信心,因为,恐惧往往使人丧失理智和头脑,而真正危险来临时最需要的恰恰是头脑。


    IP属地:上海2楼2016-09-08 12:20
    回复
      你確定12強賽,高紅包可以響國家隊全權指揮冇制肘?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9-08 12:32
      收起回复
        郜林恰恰有头脑,他踢球讲究技术和节奏,他进攻方面的视野在国内前锋里无疑是最好的,所以一度有人认为他可以打前腰,进攻组织。
        但是麻烦的是,他也能站桩,这个赛季在恒大打中锋顺风顺水,彻底顶掉了马丁内斯的位置,充当了恒大桥头堡的作用,在与中超的外援后卫的对话中从来不落下风,成功的为他身后的高拉特、阿兰提供了支点,奉献了迄今为止中超最多助攻。
        这就使我们的高指导陷入了纠结,是选择一个全能的郜林,构建进攻体系,还是特点单一但是又鲜明的“高快”呢?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向他内心的恐惧心理妥协,选择了能够直接带来心理依赖的后者。
        选择高快组合,中后场全防守,上半场进攻就是他预料到的,偶有闪光,多数情况是一片沉寂,而下半场要攻出来时上了进攻型中场张稀哲,效果很好,而赵明剑也加强了右边路的突破,创造出了2、3次好机会,但是到强壮中锋张玉宁体能下降,要换人时,他居然选择了孙可,再一次弃用了郜林。
        究其原因,真的不好找原因,但还是为他像个理由吧。孙可的特点是禁区前沿游走,有突破,有射门,曾为佩兰奇兵,上场就破僵局。但是,本场情况是原本活动在对方心脏位置的中锋撤下了,却上一个离球门更远的球员。所以,如果要上孙可,他索性替补武磊,张玉宁体能不足,应该对位换郜林,继续在禁区内施压。要理解高的做法,还是要从他心理上找原因,在他看来,1分足矣,即使在对方整体优势已经不再,体能堪忧的情况下,我方仍然不必投入更多兵力到对方前场。因为下了张玉宁,正好使我们进攻阵型向本方退却了10米,能起到给教练员带来心理安全的效果。上郜林的话,阵型可能前移到比张玉宁在场上时还要靠前的地方,因为张玉宁常常回到靠近中场一些去防守,这当然也是高指导要求的。而高指导对郜林能否如张一样执行自己战术要求不很确定。


        IP属地:上海7楼2016-09-08 12:48
        回复
          正如高指导赛后说的那样,第2场较第1场有了进步。原因是什么?
          其实是相对第1场不那么胆怯了,积极地说就是有了一定信心。
          虽然还是5后卫,但是至少敢于增加一名传统中锋了。
          但是现在再次回顾第一场的失利,不得不说是有些可惜的。如果我们的恐惧心理少一分,坚持自己,以我为主,1分是可以拿到的。
          而现在大家对第一场比赛满意,也都基于一种恐韩心理,包括球迷和专家们也是如此。看到0:3时,有人会不会觉得连5个后卫都不够呢?是不是要10个后卫才能跟韩国踢呢?恐惧是能人们干傻事的,常常使人们自乱阵脚,少数几个kb分子都可以让几百人惊慌逃散。最终我们扳回两球,证明了现阶段的国足有实力跟亚洲最强队伍抗衡,干嘛要羞羞答答,不敢承认呢?或者非要自虐地把韩国队想象成德国或西班牙吗?


          IP属地:上海8楼2016-09-08 13:07
          回复
            太长不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9-08 13:21
            回复
              天天听高洪波看中武磊反击的速度 那他妈的用苏炳添打前锋不是更快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9-08 13:26
              收起回复
                看他身边的助手福伯,就知道这是一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球队。没魄力的球队注定走不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9-08 13:44
                回复
                  学斯科拉里那一套,先弃用,然后再放上去发飙就出线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9-08 13:46
                  回复
                    其实运气才是关键,郜林是冠军队成员,运气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9-08 13:46
                    回复
                      大部分赞同,而且我认为这场比赛使用张玉宁有一定程度上的失败,张玉宁作为头球抢点好的中锋,因为整体打法和对方压制的原因,他在禁区争抢高空球或抢点的优势却没能表现出来,这场比赛做得更多却是回撤接应分球,但很明显,要是做这些工作话飞机明显比他强


                      IP属地:广东16楼2016-09-08 14: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