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读霍春阳传统绘画艺术研究室助教董玉山 “ 物我两忘 ,心手合一” ,乃霍春阳先生之境界。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亦为民族之精神,故先生谓之一君子。 常言:学绘事,需先学做“四君子”,此乃中国绘画之真谛。 绘画中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感物喻志的象征 ,“心与物冥”,“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止于至善,即止于道,止于一,止于中也”。董玉山乃霍氏门生,得其真传,欲先绘其事,必先做其人,深悟绘事之真谛。 深研国学经典,在领会中国文化思想中融会贯通。淡泊名利,以儒家“仁学”为中心,以简淡冲和修身养性,以天人合一,中庸、中巨为理想目标。反映其画作之中,无论是梅兰竹菊,还是虫草秋荷,无一不显现出静寂,沉凝,淡雅,清纯。其 写意花鸟画,意境静寂、空旷、淡远,画面构成简练、疏朗、精致,笔墨古朴、典雅、简约、虚淡,色调淡润、冷艳、飘渺。 “绘事必以微茫惨淡为妙境,非性灵廓彻者,未易证入,所谓气韵必在生知,正此虚淡中所含义 多耳”(明代李日华)。“如此荒寒之境,不见有笔墨痕,令人可思”。正所谓“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 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似无,无处恰似有”。不随流俗,守望传统,溶入创作与教学之中。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董玉山站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巅,师法古人,学古而不泥古,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理。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天地皆备于我”(“万物”、“天地”喻为写生对象)。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地万物为师,师法自然。大爱矣!看众生是佛,方为佛。无爱,难以为立。非言语文字之所得而传者,即以“大道常存文字外,真诠不在语言中”。言语道断,唯有觉受。 夫子有言“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夫约之极, 则止于一,一即道也。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故修圣,以修道为第一。孟子之言有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正所谓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精神(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大丈夫精神,亦是民族之精神。画四君子,学四君子,做四君子,平和中正,此乃求证社之宗旨,绘事之真谛,欲臻其妙,明辨笃行。 天津 霍春传统阳 绘画艺术研究室成员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