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们那个村也是全乡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在那个男孩儿都无法读书的地方我一个女孩子能读到大学实在是奇迹,这一切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父亲是个退伍军人的,算是村少有的见过识面的人,所以才可能送我去读小学,初衷也可能只是想让我识个字出门能分清男女厕所就行了。当时村里一块走十几里路去小学读书的有十几个孩子,但都没读到小学毕业就不读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读书用功极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代表学校去区里参赛的,爸爸可能从我身上看到了走出农村的希望;二是我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在课堂上编草编。就是那种用麦秸杆编成的辫子是做草帽的原材料。那时候一盘辫子买两毛钱,我一天可以编五盘。我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就是编辫子。也就是说我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挣钱,所以才有可以读下去。但为了我的读书,三个妹妹全部付出了缀学的代价,我最小的妹妹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去砖厂拉砖。瘦弱的爸爸拉车她推车,一车砖要拉两公里远给两毛钱。因为那时候我上了中学,离家远了要住校,不能编草瓣了。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班里最小的学生,因为我跳过好几级,我是个很早熟的孩子,我知道读书太不容易了,只有少读几年才能快点出来挣钱,读大学的时候我才十六岁。
能读大学是因为当时还有公助生的说法,也就是考的分数高了可以拿很少的学费,我入大学只花了六百块钱,这六百块还是爸爸卖掉了一头养了好久的大肥猪凑来的,并且在学样每个月还可以拿到四十五块的生活费。要是现在的收费标准,我不可能读下去的。就那每个月的四十五块钱,我还可以每个月省下二十块寄回家里。因为我每天只吃馒头咸菜,只穿校服也不用买衣服,更不懂用什么化妆品。也就是在大学里,我才明白了穷是多么可耻的事。我在大学里几乎没有朋友,一是因为年龄小跟他们谈不到一块。宿舍里的女孩子都逛街谈恋爱什么的,我每天打工在深夜才回来,跟她们也少有聊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