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oween,這個名詞傳來中國之後被人翻譯為「萬聖節」。但這其實和「貓熊」變「熊貓」一樣,完全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誤會。
先說起真正的萬聖節好了,萬聖節是一個基督宗教的節日,光是在英文裡有很多別稱(All Saints' Day, All Hallows' Day, Hallowmas, Feast of All Saints, Solemnity of All Saints)。羅馬教會將它定在每年11月1日,是用來祭拜並紀念他們宗教裡的得道聖人用的,一開始就是一個單純的「祭典」。
然而,之後在西方民間漸漸興起了一種說法,認為在諸位聖人光降祭典的日子裡,世間的各種妖魔鬼怪是會因為畏懼而躲避的,所以把祭典的前一天(也就是教會曆法的10月31日)當作是那些妖魔鬼怪在一般民間最後的狂歡機會,以此又衍生出種種傳說,這個「萬聖節前夜」,就是Halloween。
「Halloween」是個複合詞。「Hallow」意思是「使其神聖」,後面的「een」則是「even」的縮寫。對,大家都沒看錯,就是英文「Good Evening」的語源,意思指的是「夜」。這個「even」語尾到後世有時又簡化成「eve」,沒錯,就是「Christmas' eve(耶誕節前夜)」裡的那個eve。
說起來,中國人因為畢竟和西方十字教體系沒有什麼直接的文化牽連,所以有很多相關的名詞都沒有金過考究就被拿去誤用了。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誤以為「耶誕節前夜」就是「耶誕節」,更不要說是相對來講更陌生的「萬聖節」和「萬聖節前夜」了。
也許到這邊有很多人想問,為何中國人非得跟著湊西方節日的熱鬧不可……其實理由有兩個。
1. 因為受西方傳播媒體的文化傳播力影響,使節慶的某些氣氛被一些人所接受。
2. 受鄰近西化國家(例如倭國)的影響。倭國人可是很愛湊西方文化熱鬧的,這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總之,希望看過這篇文字的各位,下次也別弄混了,還順便可以跟身旁的人普及一下小知識……至於現在這個被認錯的「萬聖節」,嗯,其實改成「萬魔節」「萬妖節」「萬鬼節」都可以啦~
先說起真正的萬聖節好了,萬聖節是一個基督宗教的節日,光是在英文裡有很多別稱(All Saints' Day, All Hallows' Day, Hallowmas, Feast of All Saints, Solemnity of All Saints)。羅馬教會將它定在每年11月1日,是用來祭拜並紀念他們宗教裡的得道聖人用的,一開始就是一個單純的「祭典」。
然而,之後在西方民間漸漸興起了一種說法,認為在諸位聖人光降祭典的日子裡,世間的各種妖魔鬼怪是會因為畏懼而躲避的,所以把祭典的前一天(也就是教會曆法的10月31日)當作是那些妖魔鬼怪在一般民間最後的狂歡機會,以此又衍生出種種傳說,這個「萬聖節前夜」,就是Halloween。
「Halloween」是個複合詞。「Hallow」意思是「使其神聖」,後面的「een」則是「even」的縮寫。對,大家都沒看錯,就是英文「Good Evening」的語源,意思指的是「夜」。這個「even」語尾到後世有時又簡化成「eve」,沒錯,就是「Christmas' eve(耶誕節前夜)」裡的那個eve。
說起來,中國人因為畢竟和西方十字教體系沒有什麼直接的文化牽連,所以有很多相關的名詞都沒有金過考究就被拿去誤用了。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誤以為「耶誕節前夜」就是「耶誕節」,更不要說是相對來講更陌生的「萬聖節」和「萬聖節前夜」了。
也許到這邊有很多人想問,為何中國人非得跟著湊西方節日的熱鬧不可……其實理由有兩個。
1. 因為受西方傳播媒體的文化傳播力影響,使節慶的某些氣氛被一些人所接受。
2. 受鄰近西化國家(例如倭國)的影響。倭國人可是很愛湊西方文化熱鬧的,這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總之,希望看過這篇文字的各位,下次也別弄混了,還順便可以跟身旁的人普及一下小知識……至於現在這個被認錯的「萬聖節」,嗯,其實改成「萬魔節」「萬妖節」「萬鬼節」都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