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这次整合是省立医院、省医科院联合,进一步合并泰山医学院,凭借的是省立医院的临床实力,医科院的博士点和泰山医学院的本科招生资质,算是借壳上位。从省内四所独立医学院中选择泰山医学院的原因应该很明了,自不多述。楼主讲到了各方利益,从利益上讲,这次整合后,学校初期的学生培养肯定是在泰安,至少本科生会较长一段时间或者一直在泰安培养,从这一方面讲,泰安方面所受的损失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学校实力上升,学生培养质量上去,泰医附院的水平也会跟着上一个档次;就山大与省立医院方面,包括省立医院、千佛山医院在内的多所医院与山大只是合作关系,山东省也并没有因为山医的一家独大就把省立医院直接划给山医,合作终归是合作,协和以前跟北医合作,后来才跟清华,上医上二医原来都跟复旦合作,现在上二医也是并入上交了,另外清华大学与301医院的合作不一样最后也崩了吗,301现在从北京跑到天津找瘸子南开合并,省立医院通过整合获得的是更大的自主权,可以独立的培养自己的学生,更大的获得社会的认可,提高自己在医学界的地位,这样下去山大方面,难保千佛山医院不会倒戈;济南大学与省医科院这事,可以说是双方的合作都有获利,现在来讲,济大和医科院都已获得了博士点,但是医科院想要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招生权还没拿到,却把临床医学硕士培养权丢了,这是不是很尴尬,对于医学院来讲,临床医学硕士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关键,14.15年开始教育部与卫生部已经明确了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机制,从这点上看,省医科院与济南大学已经没有继续合作的意义了,倒是济南大学心有不舍,我看济大还是趁早合并对面的山东医专为好。第二条中楼主最后强调泰医试图从这几方口中夺食,实在可笑的说法,明明是泰医与省立医院、医科院在省委省政府的授意之下的合作共赢,岂是泰医自己说了算的,况且济南大学在省里的地位未必搞得过省立医院,省里又对山大搬青十分不满,正想着整他一把,山大乖乖的趴那就行了,“是龙你就盘着,是虎你就卧着”,别出来惹事。
第三条,强调这次是整合,不是单纯地合并,由省委省政府主导,不一定非要一个主体,山财山经的合并我也没看出谁是主体。泰医的实力的确差,但是省立医院。医科院缺的就是医学本科教育或者说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育人机制。省立医院在山大那里怎么也都算是寄人篱下,科研上还被齐鲁医院压一头,现在有机会翻身与之抗衡,岂不快哉。医科院想要的本科生教育济大一直给不了,还把临床医学硕士培养权也丢了,济南你赔吧。整合以后,泰医恰好给了另两家一致最缺的东西,泰医也算从中得利。
需要指出的是,医学教育非常特殊,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发展起来的,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在内的985院校,尤其是南京、南开两校算是最早开设医学教育的985院校,也差不多有30年了,但仍然是一塌糊涂,原因在哪里??这就要归结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以上几所学校都没有很强劲的直属附属医院,反观协和、上医、上二医、华西、湘雅等校,附属医院不仅多而且实力可谓上上者,就连齐鲁医院都矮它们一大截。华东医科大学一成立就可以拥有省立医院、省肿瘤医院等有实力的临床医院,这点就连清华等校也得羡慕不已,加上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建设,势必又会有众多国际合作。前已述及,医学教育体系的形成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发展形成的,这通常需要几十年以上,并且每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上二医为例,当初组建上二医的医学院有法属教会医学院,众多老医生手术中都是左手打结,而一般学校都是右手。前面说了医学教育与临床的结合至关重要,在协和、湘雅、齐鲁等校可以找到近百年的病例,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泰医也算是老齐鲁、老山医的分支,虽然单独建校的时间时间并不算长,但比起济南大学这个从零开始的还是强得多。新学校一定要找一位有国际视野的人,新的开始才能有更大的希望。
华东医科大学昭示着希望,也意味着山东、济南医学重镇的腾飞式发展,华东医必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有不足,但作为山东人应该维护,“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山东省应该是一个医学重地,上海滩上医、上二医,二军医大的血雨腥风、北京城协和、北医、首医的厮杀,都没有让哪一所医学院因此落后,反而大家越挫越勇,发展势头越来越强,上二医在这个世纪创造了属于他的辉煌,华东医必将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医学发展又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