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伙伴们纷纷给飞芒君发来链接,是滴,飞芒的图书漂流活动又火啦!作为备受书友喜爱和媒体关注的王牌活动,继天津卫视播出后,近日《北京日报》也对此项活动做了深入报道。随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扬子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转载了此文。
今天飞芒君就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我们还特地整理了几次图书漂流活动的精彩内容,让你更加了解图书漂流。
接下来的日子里,飞芒翻书会继续陪伴大家阅读,希望图书漂流能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图书漂流让读书不再孤单——《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

(飞芒漂流阅读成果展示)
名词解释 图书漂流
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后,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让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点击蓝字,查看《中国人的生命资产管理》漂流展示)
一个人读完一本书,随即把书快递给下一个读者,如此传递下去,形成“图书漂流”。“飞芒读书会”微信群近日发布了最新一期消息: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今夜有暴风雪》已开始图书漂流。一年来,通过这一微信群,图书漂流已举办了四十期,至少有上千人参与,阅读图书多达800本。这个图书漂流活动本身就像是阅读行为艺术,飞芒书房创始人万兴明是活动发起人,“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重新去认识纸质书,影响周围更多的人捧起书来读。”

(点击蓝字,查看《小词大雅》漂流展示)
规则 一周内读完一本书写读后感
万兴明原本是个IT男,十几年前干上了出版,从此找到平生最爱。两年前他辞职创业,开发飞芒书房APP,旨在为用户提供阅读管理、记录和社交化分享交流功能,打通出版与读者的通路。在此过程中,万兴明恰好赶上了微信潮,飞芒读书会微信群也应运而生。

(点击蓝字,查看《人间词话七讲》漂流展示)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千名读者聚拢到一起,谈哲学、谈心理、谈文艺,微信群日均谈话量在上千条。面对热爱阅读的人们,万兴明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如果你很喜欢读三毛,但往往身边缺少喜欢同样作品的人,很多时候你就显得很孤独。”他相信,一个人总在做孤独的事情,会缺乏长久坚持下去的动力。他还发现很多人属于叶公好龙,买了很多书,因为没有动力而未真正阅读。

(点击蓝字,查看《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漂流展示)
对于那些孤独阅读的人,那些缺乏阅读动力的人,如果有人从后面推一把,情况就大不一样。万兴明想,何不试一把“图书漂流”呢?他和小伙伴们做起了阅读者背后的推手,制定了一个“霸道规则”:图书由出版社免费提供,参加图书漂流的人员先通过微信报名,收到书后,必须在一周内读完,并要用笔写下读后感,这本书和读后感再通过快递的方式漂给下一位书友,快递费均由书友自己承担。

(点击蓝字,查看《我没有大房子可我有25个大房间》漂流展示)
该规则在公司内部惹起了争议,有人提议快递费还是由公司承担,立刻遭到万兴明的否决,“快递费我们完全可以承担,但如果连十元都不愿意承担,很有可能就是假阅读者。”他认为,很多人不买书,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缺乏读完一本书的勇气。而关于写读后感,万兴明就更有理了,“读书讲究手到、口到、心到,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就扔在了一边,并没有融化到我们灵魂的深处。”

(点击蓝字,查看《像恋爱一样去跑步》漂流展示)
万兴明最初担心漂流计划无人理会,但谁知第一本书《中国人的生命资产管理》就引来二三十人报名。“如果一人读一周,一本书读完也要一年,最后我们就采取了分组的方式,分成四至五个组来传阅一本书。”他说,这本书不到两个月就漂流了回来。

(点击蓝字,查看《一本最危险的书》漂流展示)
书友 互相激励半年看完十几本书
众多全国各地的读者参与了图书漂流,每本书的漂流路线几乎都是南北打通,“很多人都上了瘾,不少人每期都参加,我常常惊奇他们怎么看书那么快。”飞芒书房工作人员宋健美说。

(点击蓝字,查看《真爱并非运气,被爱是种实力》漂流展示)
来自安徽合肥的陈丽,刚刚接到《今夜有暴风雪》。她在一家老年大学工作,看到老年人的一些回忆文章,都讲到了他们的知青岁月,她想更多了解他们的故事,于是参加了最新这期图书漂流活动。

(点击蓝字,查看《色彩之境》漂流展示)
来自北京的邓艳丽是个上班族,每拿到一本漂流的书,她就会迫不及待地看,每天睡觉前、每个周末,都是她阅读的黄金时间。她更拿起笔第一次写读后感,看《小王子》时,她还买来彩笔,像孩童一样画了一幅玫瑰花。“我喜欢这种安静、干净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太忙了,丢失了这样的感觉。”

(点击蓝字,查看《小王子》漂流展示(一)
大家都说,漂流活动刺激了阅读。陈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读过十几本书,如《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报告》《微观世界的博弈》《竹久梦二画集》等,都是漂流来的图书。兰州读者孙方芳说,过去一个月都读不了一本,现在半年时间已读了十几本。来自湖南岳阳的方志说,过去喜欢看书,但一忙就坚持不下去,加入图书漂流圈后,大家互相激励,如今在安静的夜晚,他都会捧起书来。

(点击蓝字,查看《小王子》漂流展示(二))
暖心 书漂回来还夹了许多礼物
所有漂流回来的书,放在飞芒书房一个专门的书架上。万兴明还记得,第一本书漂流回来的时候,包裹包得严严实实,比刚漂流出去的时候块头也大了。当包裹打开时,他和团队都惊讶了。书完好无损,里面夹着所有人的读后感,还有一件件小礼物,都是上一个读者送给下一个读者的礼物,比如小书签、小笔记本。“刚开始,他们不敢私藏这些礼物,全部快递了回来。”万兴明说。

(点击蓝字,查看《175封遗书》漂流展示)
关于这些小礼物,书友们说了一个“暖”字。孙方芳说,在与“上家”联系图书的时候,她随口说了一声,接到书的那一天将是自己儿子的生日。而她打开漂流书的那天,书中夹了一个明信片,上面写着送给小朋友的祝福语。邓艳丽也说,她接到“上家”送来的礼物真不少,如一个小小的书签、一罐日本咖啡。

(点击蓝字,查看童书《差点丢了自己》漂流展示)
许多漂回来的书,还包了书皮。《大词小雅》漂流第一组,还在他们的漂流书上记下了永远的记号。在包着牛皮纸的封面上,一位湖北恩施书友手绘中国地图局部,并把漂流路线和漂友名字都标注出来,原来这本书走过了河北石家庄、山西临汾、湖北恩施、广东广州。而在书的背面,他们还精心手绘了一朵绽放的花朵。

(点击蓝字,查看《小词大雅》漂流展示)
书友们的读后感夹在书页里,每一篇读后感字迹整洁、端正,几乎全是一笔一划写成的。一位书友在读后感中写道:“好久没有写这么多字了。”一位书友则说:“短短几天的阅读,根本意犹未尽。”也有人抱歉地说,这本书在自己那里耽搁了,影响了漂流速度,还保证“下次不会了”。

(书友们寄来的小礼物)
“读书表面看起来似乎对人帮助不大,但这些东西迟早会变成你的骨头和血肉,和你融为一体。”孙方芳相信,这些积存下来的东西会对自己有帮助,当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她将不再害怕。
往期书单
最难懂的西方文学天书 | 经典名著是这样开场的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 迷茫时要读的书艺术类入门必读 | 影视作品原著2016年即将搬上荧屏的小说
原文地址:http://mt.sohu.com/20160427/n446564026.shtml
今天飞芒君就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我们还特地整理了几次图书漂流活动的精彩内容,让你更加了解图书漂流。
接下来的日子里,飞芒翻书会继续陪伴大家阅读,希望图书漂流能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图书漂流让读书不再孤单——《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

(飞芒漂流阅读成果展示)
名词解释 图书漂流
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后,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让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点击蓝字,查看《中国人的生命资产管理》漂流展示)
一个人读完一本书,随即把书快递给下一个读者,如此传递下去,形成“图书漂流”。“飞芒读书会”微信群近日发布了最新一期消息: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今夜有暴风雪》已开始图书漂流。一年来,通过这一微信群,图书漂流已举办了四十期,至少有上千人参与,阅读图书多达800本。这个图书漂流活动本身就像是阅读行为艺术,飞芒书房创始人万兴明是活动发起人,“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重新去认识纸质书,影响周围更多的人捧起书来读。”

(点击蓝字,查看《小词大雅》漂流展示)
规则 一周内读完一本书写读后感
万兴明原本是个IT男,十几年前干上了出版,从此找到平生最爱。两年前他辞职创业,开发飞芒书房APP,旨在为用户提供阅读管理、记录和社交化分享交流功能,打通出版与读者的通路。在此过程中,万兴明恰好赶上了微信潮,飞芒读书会微信群也应运而生。

(点击蓝字,查看《人间词话七讲》漂流展示)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千名读者聚拢到一起,谈哲学、谈心理、谈文艺,微信群日均谈话量在上千条。面对热爱阅读的人们,万兴明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如果你很喜欢读三毛,但往往身边缺少喜欢同样作品的人,很多时候你就显得很孤独。”他相信,一个人总在做孤独的事情,会缺乏长久坚持下去的动力。他还发现很多人属于叶公好龙,买了很多书,因为没有动力而未真正阅读。

(点击蓝字,查看《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漂流展示)
对于那些孤独阅读的人,那些缺乏阅读动力的人,如果有人从后面推一把,情况就大不一样。万兴明想,何不试一把“图书漂流”呢?他和小伙伴们做起了阅读者背后的推手,制定了一个“霸道规则”:图书由出版社免费提供,参加图书漂流的人员先通过微信报名,收到书后,必须在一周内读完,并要用笔写下读后感,这本书和读后感再通过快递的方式漂给下一位书友,快递费均由书友自己承担。

(点击蓝字,查看《我没有大房子可我有25个大房间》漂流展示)
该规则在公司内部惹起了争议,有人提议快递费还是由公司承担,立刻遭到万兴明的否决,“快递费我们完全可以承担,但如果连十元都不愿意承担,很有可能就是假阅读者。”他认为,很多人不买书,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缺乏读完一本书的勇气。而关于写读后感,万兴明就更有理了,“读书讲究手到、口到、心到,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就扔在了一边,并没有融化到我们灵魂的深处。”

(点击蓝字,查看《像恋爱一样去跑步》漂流展示)
万兴明最初担心漂流计划无人理会,但谁知第一本书《中国人的生命资产管理》就引来二三十人报名。“如果一人读一周,一本书读完也要一年,最后我们就采取了分组的方式,分成四至五个组来传阅一本书。”他说,这本书不到两个月就漂流了回来。

(点击蓝字,查看《一本最危险的书》漂流展示)
书友 互相激励半年看完十几本书
众多全国各地的读者参与了图书漂流,每本书的漂流路线几乎都是南北打通,“很多人都上了瘾,不少人每期都参加,我常常惊奇他们怎么看书那么快。”飞芒书房工作人员宋健美说。

(点击蓝字,查看《真爱并非运气,被爱是种实力》漂流展示)
来自安徽合肥的陈丽,刚刚接到《今夜有暴风雪》。她在一家老年大学工作,看到老年人的一些回忆文章,都讲到了他们的知青岁月,她想更多了解他们的故事,于是参加了最新这期图书漂流活动。

(点击蓝字,查看《色彩之境》漂流展示)
来自北京的邓艳丽是个上班族,每拿到一本漂流的书,她就会迫不及待地看,每天睡觉前、每个周末,都是她阅读的黄金时间。她更拿起笔第一次写读后感,看《小王子》时,她还买来彩笔,像孩童一样画了一幅玫瑰花。“我喜欢这种安静、干净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太忙了,丢失了这样的感觉。”

(点击蓝字,查看《小王子》漂流展示(一)
大家都说,漂流活动刺激了阅读。陈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读过十几本书,如《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报告》《微观世界的博弈》《竹久梦二画集》等,都是漂流来的图书。兰州读者孙方芳说,过去一个月都读不了一本,现在半年时间已读了十几本。来自湖南岳阳的方志说,过去喜欢看书,但一忙就坚持不下去,加入图书漂流圈后,大家互相激励,如今在安静的夜晚,他都会捧起书来。

(点击蓝字,查看《小王子》漂流展示(二))
暖心 书漂回来还夹了许多礼物
所有漂流回来的书,放在飞芒书房一个专门的书架上。万兴明还记得,第一本书漂流回来的时候,包裹包得严严实实,比刚漂流出去的时候块头也大了。当包裹打开时,他和团队都惊讶了。书完好无损,里面夹着所有人的读后感,还有一件件小礼物,都是上一个读者送给下一个读者的礼物,比如小书签、小笔记本。“刚开始,他们不敢私藏这些礼物,全部快递了回来。”万兴明说。

(点击蓝字,查看《175封遗书》漂流展示)
关于这些小礼物,书友们说了一个“暖”字。孙方芳说,在与“上家”联系图书的时候,她随口说了一声,接到书的那一天将是自己儿子的生日。而她打开漂流书的那天,书中夹了一个明信片,上面写着送给小朋友的祝福语。邓艳丽也说,她接到“上家”送来的礼物真不少,如一个小小的书签、一罐日本咖啡。

(点击蓝字,查看童书《差点丢了自己》漂流展示)
许多漂回来的书,还包了书皮。《大词小雅》漂流第一组,还在他们的漂流书上记下了永远的记号。在包着牛皮纸的封面上,一位湖北恩施书友手绘中国地图局部,并把漂流路线和漂友名字都标注出来,原来这本书走过了河北石家庄、山西临汾、湖北恩施、广东广州。而在书的背面,他们还精心手绘了一朵绽放的花朵。

(点击蓝字,查看《小词大雅》漂流展示)
书友们的读后感夹在书页里,每一篇读后感字迹整洁、端正,几乎全是一笔一划写成的。一位书友在读后感中写道:“好久没有写这么多字了。”一位书友则说:“短短几天的阅读,根本意犹未尽。”也有人抱歉地说,这本书在自己那里耽搁了,影响了漂流速度,还保证“下次不会了”。

(书友们寄来的小礼物)
“读书表面看起来似乎对人帮助不大,但这些东西迟早会变成你的骨头和血肉,和你融为一体。”孙方芳相信,这些积存下来的东西会对自己有帮助,当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她将不再害怕。
往期书单
最难懂的西方文学天书 | 经典名著是这样开场的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 迷茫时要读的书艺术类入门必读 | 影视作品原著2016年即将搬上荧屏的小说
原文地址:http://mt.sohu.com/20160427/n4465640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