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吧 关注:10,365贴子:1,251,891

《两性谈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二章 最近一次两性关系巨变从何而来
借此帖最后一小段点点题:
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明白,对眼前这个社会,抱有什么样的期待是现实的,什么样的期待是不现实的。针对那些现实可期待的东西,我们应该不断的提出诉求,就像不断的向目前可得的土壤里播撒种子;撒下种子不一定能发芽,但是起码有了发芽的可能性。男人和女人也应该知道,有多少东西是你可以影响和掌控得了的。一个人起码能够掌控的了自己的选择,但是绝大部分时候,也仅此而已。


1楼2017-03-13 14:16回复
    第十一章的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5001529009?pid=104738068076&cid=0#104738068076


    2楼2017-03-13 14:18
    回复
      众所周知,如今现代化社会的两性关系和封建/传统农耕时代大不相同了,男性特别施加给女性的控制显著的减弱了,社会给予女人、孩子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更多仁慈,同时男人和女人都得到更多自由。我们是怎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其实,老天在造人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这一步发生的定时器。


      3楼2017-03-13 14:18
      回复
        人的天性里面,从来都存在着对弱者的保护意识和对他人的同理心能力,不然人类种群根本不可能存在至今。中国旧时代流传“四大缺德事”的说法: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吃月子奶、骂哑巴(一说是打瞎子),传达的一个观念就是“欺负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是丢人的、耻辱的、不会有好下场的”。人们自古有这个认识,并不是什么现代思想启蒙,或者近现代社会运动的结果,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人类也具有麻木和残忍的本能,这种本能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须。这两种本能是哪个占上风,是由生存压力决定的。在生存压力大的环境中,人对弱者的保护意识和对他人的同理心都会被压抑,压抑到人只会为至亲考虑,甚至只为个人考虑,而对其他人都是麻木或残酷的。但是,即便在人保护/同理弱者的本能被压抑的时候,人类仍旧是以“加害对自己无威胁的弱者”为耻的。不过,生存压力越大的环境中,人们眼里的“对我有威胁的人”就越多,这也是本能。正如动物园里养得胖胖的老虎可以凑成一大群嬉戏打闹,但自力更生的野生老虎,成年女儿见到母亲走近自己的领地都会警惕的示威,因为生存压力让它把自己的母亲也当作威胁。对于人类来说,生存压力使人可以心安理得的把婴儿也当作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因为婴儿成长要耗费资源,他人的存活几率可能因此降低;那就更不要提那些做出“破坏社会规则”的行为的人,他们更是威胁,因为生存压力巨大的时候人们承受不起更多的未知——谁知道你坏了规矩之后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要是变得让大家更难生存了怎么办?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会发生很多对弱者残忍的事情,而且人们不会因为“欺负弱者”而有太大的羞耻感,因为那些被残忍对待的弱者都是些“对他人的生存有威胁”的人,于是也就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弱者”了。掌握权力的男人也是如此,在生存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会需要考虑保障那些有对社会“有用处”的弱者的生存(正如我们前文讲过的,游牧民族和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的女性拥有更多自由,是因为生存繁衍过于艰难,男性掌权者为了不绝后,不得不给她们一些善待),但是对他们认为“威胁到社会”的人,不管是不是弱者,他们都不会放过。


        4楼2017-03-13 14:19
        回复
          以上原因造就了人类社会曾经的人际关系——社会氛围比现在冷漠、残酷,人们不如现在自由,男人和女人都遭受可怕的控制;在两性之间,男人对女人的控制是主流,但同时,更容易被杀死的却是男人。


          5楼2017-03-13 14:19
          回复
            后来,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因为新思想的传播和运动的发生吗?前文说过,太阳下面无新事,那些自由、平等、博爱、仁慈的思想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很久以前就有人想到,有的人的这些理论早被文字记载下来;而投票制最早的记录在古罗马,可以想象,即便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时代,人类的智力足够创造出投票选举制;连美国宪法中的一部分,最初也是从印第安土著人的法典中脱胎出来的。我们所谓新理念,未必真的有多新。只是,什么思想理念提出来,要有社会生产力状态的配合,它才能转化为现实留下来。就好像播下种子之后,紧接着要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种子才能发芽;如果种子播下去等了太久也没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种子就失去活性了,下次还要重新播种。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时不时就会有人提出理念和诉求,有的被记载下来,有的没有被记载下来;什么时候人提出来的理念和诉求“撞对了时代”,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恰好允许这些理念和诉求发芽壮大,那么当时参与播种的那些人就有幸成了“创造新历史的人物”了。


            6楼2017-03-13 14:19
            回复
              社会运动也是同样的道理——有的社会运动,本身就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到达了特定的状态,所以才能搞得起来;有的社会运动,是因为搞起来的时候恰好赶上了合宜的生产力发展走向,所以它的成果才能够稳固下来。有史以来各种社会运动多得是,但不是哪个都有用,因为不是哪个的发生都赶对了时候。中国古代发生过那么多次农民起义,但是效果只是换了朝代,封建帝制并没有被改变,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状态并不支持制度的改变。总而言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可以不断试探抛出各种理念,发起各种运动,但什么时候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要看老天什么时候允许。


              7楼2017-03-13 14:19
              回复
                那么,两性关系的变化一步一步都是如何发生的呢?首先,是造船技术刺激了航海旅行实践,于是大洲之间的高产农作物互通有无,于是欧洲粮食大大增产,可以养活得了更多的人了,于是欧洲人口迅速增殖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有心情思考更多、向往更多,也有条件变得更有同情心/同理心了,而且生活压力的降低使人没那么容易视他人为威胁了。这变化的第一步,是男人主导的——造船和航海主要都是男人做,而且最初的航海者是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没有好东西的情况下甘冒生命危险驶出去的,没有比这更能说明男人的冒险欲的重要意义的了。


                8楼2017-03-13 14:20
                回复
                  然后,人口的增殖导致了潜在消费需求的增大,也就刺激了高产机器的发明,也就是刺激了工业革命。我们前文已经讲过,工业革命是如何帮助人们摆脱家庭的束缚,是如何帮助女性摆脱男人的控制的。我们前文还讲过,工业革命也是男人主导的,是男人在工匠行业并不受尊重的情况下凭兴趣爱好开始了机器的研发。


                  9楼2017-03-13 14:20
                  回复
                    工业革命的同时,在机器发明领域之外的知识也在膨胀。其他的学者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启发,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繁荣的无限可能,感受到了普通个人的思想力量对改造社会的重要意义,于是有了思想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博爱、仁慈这些并不全新的理念由学者们以新的方式提出,让人们感到自己有潜力,配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更好的社会图景是事在人为的。思想启蒙运动仍然是男人主导的,因为一直以来掌控公权力领域的是男人,男人在公共领域的发言更令人信服,也更能引发运动。但是,男人主导的启蒙运动不可能不影响到女人的思想,也不可能不影响到大众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思想启蒙运动开始之后,还没有发生什么女性运动之前,世界上的每一个洲就已经陆续开始给予女性一些政治、经济、婚姻家庭、财产、教育方面的权利了。与思想启蒙运动同步进展的工业革命催动了包办婚姻的衰落,加上男女对高质量爱情生活的追求促成了法律认定“感情不和可作为离婚的充分理由”,这些都大大松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枷锁。


                    10楼2017-03-13 14:20
                    回复
                      到那时为止,女性自己还没有发起什么社会运动,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由和追求而做的事业就已经开始了对女性的解放。同时,社会将妇女儿童看作是应该受保护的弱者的传统仍然存在,而且随着全社会同理心的增强,这种传统也跟着加强了。这种现象的一个例证就是1784年开始的美国禁酒运动。当时美国刚赢得独立战争并建国,几年前刚有男人写出了揭批酒精毒害的书,后来就有200个农民聚集起来发起运动,要求限制酒精饮料的生产,他们给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酗酒的男人对老婆孩子不好,而且没有能力工作养活老婆孩子,这会造成社会问题。然后,禁酒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宗教和政治势力也各自怀着各自的目的加入进来,有的女人也在禁酒运动中当上了领导人。这说明了,在当时,妇女儿童利益问题已经可以构成开展社会运动的由头了。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在女性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会运动之前,妇女儿童利益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引起广泛重视的话题,这就给了以后的女性运动发生的土壤。


                      11楼2017-03-13 14:20
                      回复
                        在这种氛围下,女性参与社会运动是必然的,尤其是在她们对现状极度不满的情况下。比如法国大革命中的凡尔赛妇女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在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开始之后,导火索是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和贫困,人们认为,我们本来有着过更好的生活的前途,没有理由留着一个什么问题都不能给我们解决,只会吃我们的王室贵族阶层在那阻碍我们的好前途,倒不如我们自己做主。揭竿而起的人以男性居多,但也有7000多名女性带着男人发明的枪炮在凡尔赛实施了武力起义。说到这里,女人参加社会运动有一个鲜明的规律:在那些由男人发起,男人占多数的社会运动中,会有一些精神层面上和男人很接近的女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参与其中,与男人并肩作战。比如女性会参与工人运动,但闹工潮并不是女性发起的,在北美,工人运动从1619年就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女性首次加入进来是1824年;而所谓三八妇女节的由来,“1857年三月八日的美国女工运动”干脆就不存在,而是1955年的一份法国日报编造出来的故事。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也有女性参与,浴血牺牲,但是革命本身还是男人发起的,参与者也是男多于女。这些危难时刻男人发起/主导的运动中,的确存在和男人一样英勇参与的女人;但那些由女人自己发起,而且以女人占多数的社会运动,都是在相对安全,风险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比如女性选举权运动、白羽毛运动、女子三K党运动、七十年代女性运动这些“女人自己的运动”,都是在风险不大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也体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这是后话。


                        12楼2017-03-13 14:21
                        回复
                          回到法国大革命上。虽然法国大革命后来演变为了疯狂的屠杀,九成被杀的人都不是皇室/贵族,虽然帝制被短暂的取消后又恢复了,但是革命给政体带来了永久性的改变。革命的成果之所以能够固定下来,是因为社会环境/生产力的支持。引发大革命的旱灾是暂时的,经济并非持续低迷,工业革命仍在继续,思想启蒙仍在进行,人们持续坚信自己有过更好的生活的潜力,而且坚信自己是智慧的,应该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足够多的民众有这样的认识,就一定会有各路政治家想不同的办法迎合群众获取支持,这些人之间互相制衡,使得任何一个人想恢复家天下都很困难。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其他受工业化影响国家也发生了家天下权力的瓦解或削弱。早就被人类发明出来,但是长时间被搁置的选举制成了西方政治的常态。


                          13楼2017-03-13 14:21
                          回复
                            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恰好发生在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的进行时,于是美国一建国就顺利的成为了非君主制国家。后来,工业和贸易迅速发展的美国北部诸州嫌依靠黑人奴隶干农活过日子的南部诸州经济形态落后,拖累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于是内战爆发,北部诸州解放了黑人奴隶,统一了全美国的经济形态。废奴战争是以“黑人不应该受到奴役”的思想作为道德资本的。其实当时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美国白人还都是认为黑人低白人一等的。所以即便奴隶制被全面废除,黑人被给予的选举权也是和白人不一样的——加了各种财产上的附加条件,还要交费,致使能真正行驶选举权的黑人极少。正是这种种族地位对比给了欧美白人女性要求更多权利的理由——既然这个社会认为黑人都应该得到自由和仁慈,那么比黑人“更高等”的白人女性就应该得到更多权利才像话。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选举权运动,而普遍选举权对于女性的地位来说意义最为重大


                            14楼2017-03-13 14:21
                            回复
                              大部分人都以为,在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前,西方社会男人都有选举权(包括黑人男性),但是女人都没有选举权,而且政府本来是非常反对将选举权赋予女性的,但是由于女性的勇敢抗争,迫使政府把选举权给了女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伪造的历史。本来,英国的选举权就是以财产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性别为标准的,有钱的一个人可以买好几张选票,没钱的就不能投票。在那种制度之下,由于财产多是登记在男性户主名下,女性不婚或者丧偶的情况下才会拥有完整的财产权,所以有选举权的女性少于男性。不过,大部分男公民也没有选举权。在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白人男女的选举权才不再受财产制约。所以“是女性选举权运动使西方女性首次获得了选举权”的说法是错的。另外,在女性选举权运动开始之前,政府官员也不是全都反对给予女性普遍的选举权。毕竟,有选举制的国家政客都想要更大的票仓——我给了你们选举权,你们就都要来选我或者我的政党哦——女性这个占一半人口的大票仓,政客不可能不想要,但是政客之间要竞争票仓,存在互相制衡的问题,所以这个赋予更多人选举权的问题是要在政府内部拉锯讨论上一阵子的。事实上,在女性选举权运动构成规模之前,政界内部已经在讨论赋予公民普遍选举权的问题了。


                              15楼2017-03-13 14: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