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fairy吧 关注:107贴子:2,631

回复:【Dark.Fairy】四月月练--曦.歆/By.篈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应是代入感比较强的文章,但事实上并没有体现出这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作者在开头用了大量的主观人物心理描写,将本文的情感过于生硬的直接抛出,举个例子,开头作者写到一句“你是个罪人”,我想这是作者为本文设下的悬念,以此来作为小说伏笔,但是对于读者来讲,这反而不算是铺垫,而是直接的感情冲击,在前文寥寥几句后出现这句话会让读者无法从心里产生代入感,因为读者的视角是处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如果要让读者体会人物的情感,必定是建立在某些情节的共鸣之上,简单来说本文开头有些突兀,并非是平淡的描写后就可以发生转折,而是先有些较小的起伏才好引导读者的代入。
第二,是由于作者的侧重点安排问题,还是从开头举个例子,作者写到“姐姐是对我最好的人”,但是对于这个“最”字是怎么体现的呢?日常的照顾也好,对妹妹的宽容也好,这些都不是能表达出沉重情感的事,并且作者在开头是先写了主角母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扛着全家的重压,那么作者想刻画的姐姐的形象必须要让读者很清楚,很明显的看出与母亲的不同,后文中固然有很多表现姐姐人物品质的部分,但是足以照应开头的事只有最后姐姐在火灾中保护妹妹的事,作者可能是想通过中间的故事来慢慢让读者积累情感,在最后把情感一下子爆发,以及用妹妹的悔悟来与前文对比升华情感,但是,正如我所说的,火灾这一部分的剧情是文中唯一能够符合开头设定的“最”的例子,在一开始读者没有产生代入感使得本文情感积累的过程大打折扣,而最后的火灾剧情更多的是情感升华,没有将共鸣提升,在这部分剧情中悔悟的部分尤其重要,关键时刻的人性刻画,反思与改变,应当是作者需要主意的侧重点。
另外,关于细节部分的话,还是举开头的例子,“朋友,你愿意……”这一句话就使得人物从内心戏中产生了隔阂,上一段尚且是人物对自己的控诉,下一段以向外界问话的方式来写,不是说有毛病,而是此处略有将情感放淡的隔阂感,虽然我一开始说了本文开头情感的开端描写过于直接沉重会显得生硬,但是此处则是更加的使读者与人物产生隔阂,没有起到共鸣的作用。
我个人是不太纠结遣词造句上的毛病,但是“心里平静或否”与“再也生不起一丝快乐”是有冲突的,平静本身是一种心态,固然不会是具备喜悦的情感,而不平静则范围广阔的多,单纯的与快乐联系起来是不太符合逻辑的。
以上是我对某些不足之处的看法,包括代入感与侧重点以及剧情整体把握的问题。
然后我说一下本文可取的地方。
这一点我就不说太多了,只说一点,作者虽然在开头情感的安排不太恰当,但是也对于心里戏的描写极其细腻,尤其在本文的最后独白部分可以说是尽显作者功底,这种由读者已经产生理解的部分向最后释怀的转折才是非常好的代入,遗憾的是直到结尾才体现了出来。
最后谈一谈我的一点建议吧,我认为这篇文可以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来写,举个例子,开头先写妹妹与姐姐在火灾现场,此时姐姐对妹妹说一些话,而妹妹内心产生了悔悟的情感,接着在火光中妹妹开始回忆,回忆的中途时不时转回现在,在火灾中一步步调动起过往的情感,到最后再回归,道出姐姐的牺牲,接着全文最后用人性的反思与亲情温暖,以及对未来的把握来收尾。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总的来说作者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作者认为哪里不对可以随时找我再讨论,这里文编影皇,祝君文运,与君共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4-25 17:24
收起回复
    恩,幻瞳和影皇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可以偷个懒咩?
    总结一下他俩说的好了
    1.内心独白会太多了,占据文章的大幅篇章,一眼望去主角的独白比其他角色的描写多上太多,反而削弱了其他人物的存在感。此外,内心独白的描写是一把双刃剑,写得好会让人有代入感,但稍有不慎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艾自怨。——幻瞳
    2.“姐姐是对我最好的人”,但是对于这个“最”字是怎么体现的呢?——影皇
    哈哈哈我真的是有够懒得啊……清黎看见会打我的,嘘……


    IP属地:福建22楼2017-05-05 16:18
    收起回复
      2025-08-20 07:36: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上们都把东西说完了,我也没打算长评,就说一下我的直观感受吧。这文章我只能说很darkfairy,人性如此。嫉妒正常,恶念也正常。看完之后很有感触,真的是善恶一念。没有永远的美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5-06 19:42
      收起回复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里说;“理论的世界非我所属。这里的文字是一个实践者的反思”。
        前几天我在群里发了一张图,图上是罗马门神janus,janus的特点就是他有两面,一面过去,一面未来。这就像人的两面,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正如《曦.歆》里,姐姐是好的一面,妹妹是坏的一面。这里申明一下,我并不是想要去解读他们的好坏,而是想说一说,一篇小说的“黑暗之心”。
        四月练笔是“清明”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我一直觉得可以讲很多东西,不一定就是死亡,但是DF,就是一个讲黑暗的地方,那就死亡吧。
        当一篇小说有了主题,那就要去明确它的故事架构。《曦.歆》的架构很简单,即:双生花之间的爱恨情仇。人物出场不多,母亲、父亲、陆荇、姐姐、妹妹(我这个根据人物比重排的),父亲和陆荇是导火索,姐姐是人性的另一面,母亲呢?打酱油?这里的母亲其实可以埋一个雷,为后面的遗传病,但是作者并没有。而且我还要说一下的是,帕金森不是遗传病。(作者写前请百度一下,不能算正统意义上的遗传病,属于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哦,我说话有点直接,别跟我争辩,这会变成一场学术研究的争论。)
        再来讲一讲故事吧。首先作者用了第一人称,不知道有没有写作的人听说过,写东西慎重使用第一人称,这个被称为“上帝视角”的写法,看上去好像在加快叙事,且有抒情成分,给读者更直观的代入感,然而这种视角,很难兼顾到各方面线索的发展,所以会出现,父亲为什么给姐姐买了琵琶,没有给“自己”买画具这样的bug。但是我并不是要说作者不要去用这种手段,而是要讲这个bug。
        我喜欢玩解谜的游戏,就如同在小说里埋雷,去折磨读者。而这些折磨读者的秘密,是不是就是一个个bug呢。
        这里我又要给篈花讲一个暗喻的手法。这个手法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我也是看来的,不是原创),举个例子:1:2=3:6,这个公式比较适用于去欣赏诗歌俳句,当然也可以用于小说写作。用陈黎的《小宇宙》为例:
        一颗痣因肉体的白
        成为一座岛: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
        1:2=3:6
        痣:肉体(身体)=岛:海(“我想念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即暗喻“我想念你的身体)
        很多人去看一篇文章,可能存在“看不懂”“不知所云”等现象,就像对一首诗,可能有感觉,但是说不上来。这个时候,不妨去试试用数学的方式去解读。
        数学,也可以称为逻辑学,用逻辑学解读文学,反过来也可以用逻辑学去创造文学。那么那些所谓的bug,是不是可以作为作者用逻辑学创作的谜呢?而这样的谜,作者可以不去解,去折磨读者,并让读者去解。(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很多大师的作品有很多种解读,这都取决于作者去设的bug。)
        我要再说一点的就是,篈花你这个bug,并不是很好,我之所以说那么多,就是为了让作者不要误入歧途,因为有些编辑或者其他人(没有要贬低的意思),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bug,你要去改正,要补充说明,而忽略了bug的潜在美。
        最后我来讲一讲黑暗吧,这才是我原本要阐述的重点。放在最后压轴吧。
        你知道什么叫做“罗生门”吗?《曦.歆》这篇小说让我觉得非常欠缺的(上面那些都是浮云)是:没有让我产生思考。通俗一点说,我看完就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问了自己,这就像一个圈,等你画完了结束了,也代表了开始。开始是什么?开始就是你不在乎这个圈了,它已经在你脑海里消失了。就好比这篇《曦.歆》,我是欣赏它的美的,但是等我欣赏完,也结束了,没留下什么。
        罗生门,用辞典解释就是:用来比喻一件事,因立场不同而说出不同的事实。简单的说就是一件事情,各有各的看法,而且看法还都有道理,就变成了罗生门。这就像一篇文章,引起的争议,各谈各的看法。《曦.歆》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看法,一篇主观意识的文,一对双生子,可以塑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绝不是一个埋怨社会埋怨家人报复社会以及家人的人和一个正直善良到白莲花的人能很好的诠释的。我上面最开始也说了,人是有两面的,一个坏人,也可能在某一刻真心笑过,而这样的笑容可能铭记于另外一些人的心。反之,亦然。所以姐姐那么白莲花,妹妹那么内心阴暗,真的好吗?作者限定了她们的性格,并不是不好(哦,我前面一个长评讲了性格塑造),但是不可局限去表达这样的性格,而是应该灵活运用。就像性格阴暗的曹操,也有雄心壮志。于是,一篇主观意识的文,一对双生子,没准,我就能从中看出人性的善恶与美丑,而不是一个恶巫婆去斗白莲花,最终胜利了。哦,我一点都不想说,这个叫升华主题。。。
        我再进一步说明吧。让篈花看的更明白一点。
        罗生门有一个很典型的小说《竹林中》。芥川写的。
        主要讲述了竹林中的一起凶杀案。涉案的人,每一个都去承认自己是凶手。这里的承认并不是要去赞美他们的品格高尚,而是突出他们内心的黑暗。
        盗贼说自己是在英勇的决斗中杀死的武士;
        武士妻子说,是因为不堪受辱想要寻短见,先杀了武士,然后没自杀成功;
        武士(附身在女巫身上)则说是自己为妻子“背叛”和“狠毒”才自杀的。
        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三个人,都用指责别人的角度来美化自己,与其说他们认罪,不如说他们用生命(杀人要偿命的)来作赌注。这就好比有些人对天发誓说:如果我干了这个事情,我就死全家。
        《曦.歆》里的人性对比是,姐姐和妹妹的对比,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对比,双生子么,很容易想到一个好一个坏,一个安静一个爱玩。这样的对比,我不是说不好,只是就有点落于后面了。
        我们常说黑色童话,并不是一个巫婆去害一个公主,而是一个想要成为第一美丽的人,去害另一个美丽的。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人的内在品格和外在感官。一个大义凛然的人,其实他内心非常吝啬。一个人两面这样的对比,比两个人两面,来的更有冲击力。
        这就像(我又要开始打比方了)三岛的小说,因为内心的美(可能是别人理解不了的,所以黑暗么)可以将所有的一切都牺牲,包括美的本身。
        不说了。我写个参考书目,额,也算是推荐看的文章。
        1、三岛的,比如《孔雀》:典型的三岛由纪夫小说。
        2、还有我上面指出的罗生门,罗生门其实是两篇小说结合的,一个是《罗生门》一个是《竹林中》:芥川和三岛都自杀了,我不知道算不算黑暗。
        3、《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是漫画书,有关于解谜的例子。可以看看。
        4、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小说讲课的书很多,其实我不太推荐这本,但是冲着作者,一定要看啊!
        5、《灌篮高手》:因为里面樱木花道的名言就是:左手只是辅助。
        编辑:苏术


        IP属地:浙江25楼2017-05-09 11: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