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恒冠国际科技...吧 关注:49贴子:176
  • 0回复贴,共1

成果转化力量惊人:从白送被拒到身价2.3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月24日,北京大学举办“国家科技创新重点政策落实情况”座谈会。会上,重点研发专项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黄罡列举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重点政策落地的实例,令人惊讶不已。
“去年,我们北大软件所和某知名公司签订了8000万元的软件专利许可合同。但是5年前,我们曾想把这项技术免费送给该公司,因为没有产品,被该公司拒绝了。如今该公司前后却花费了2.3亿元来重启合作。” 黄罡教授如是说。
从免费赠送被拒到花费2.3个亿购买,为什么某知名公司要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我们在成果转化中发现,即使是产业界领军型IT企业和高校的前沿科技研究之间,人才和理念上差距都比较大。在高校中,成果转化专职人才也比较匮乏,我们软件所有400个老师,3000个学生,而专职从事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只有2个人。”黄罡说。

黄罡团队的技术之所以最后有所突破,用他的话说实属幸运。“2013年,从事这项研究的博士生毕业了,开始创业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同时,2015年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为转化成果扫除了障碍。这才有了后来,该公司花8000万元购买专利许可费,并用1亿元入股该博士生创业的公司,以及提供5000万元给北大软件所来支持面向产学研的合作。”黄罡说。
对此,出席座谈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当前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要加强各项政策落实。
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研机构长期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国彪在接受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孙鹏拜访时也曾表示,国内科研界近些年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要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转移转化工作至关重要。在此方面,目前业界面临着严峻挑战。政策、生产、教育、科研、资金和应用六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严重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进程。因此要实现这个愿望,需要有科技服务机构集聚政、产、学、研、金、用六方面的资源,通过对其高效配置,力促成果的落地。
由此可见,技术转移机构是“双创”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希望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各方能紧密携手,积极搭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平台,全面激活科技创新潜能,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事业的大发展。


1楼2017-04-26 16: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