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理论,无论你的逻辑有多么严谨,如果无法通过数学证明和实践检验,都是无法让人信服的,就只能称之为“哲学性”理论,而不能称之为“科学性”理论。因此,确定性原理也必须通过数学证明和实践检验才能成为一个科学规律。证明如下:
一、 确定性原理的数学证明
根据确定性原理,矛盾的对立面及其统一面共同确定了完整的矛盾本质,是确定矛盾本质的三个确定要素,对立面在统一面具体规定下的统一=矛盾本质,如果矛盾的对立面分别用m、n表示,统一面用k表示,矛盾本质用p表示,则确定性关系可表示为:(m,k,n)=p,“(m,k,n)”表示对立面及其统一面共同构成的完整矛盾,“=”表示确定关系,这就是确定性原理的数学表达式。证明如下:
1、 任何两个方面m和n,如果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确定,那么m、n不可能确定任何结果。换句话说,联系是变化的原因,没有联系就不会发生变化,没有变化何来变化的结果?根据因果律,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例如,当3和2之间没有确定任何联系时,3和2能够确定什么呢?显然不可能确定任何结果。
2、 当m、n之间发生了相互联系时,必定有一个完整的联系过程,显然,对这个完整联系过程的性质、量度的完整描述k就是m、n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面,根据因果律,这个过程必定确定一个结果p——(m,k,n),所以,统一面k是确定本质p的一个要素。比如,3+2=5,3-2=1,3*2=6等等,3和2之间不同的联系规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我们用锤子砸一个物体时,锤子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就是锤子与物体之间联系过程的描述,所以这个接触面积是确定锤子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要素。所以,k是对立面m、n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据,是确定本质P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质P随统一面K的变化而变化;
3、 在过程(m,k,n)中,由于k是对m、n之间联系过程的完整描述,p也是这个矛盾过程或系统的全部本质的体现,因此,p是唯一的,不可能构成两个或多个矛盾本质,即一个完整的矛盾过程(m,k,n)只能确定一个结果p。
4、 如果对立面m、n和矛盾本质p都是确定的唯一,那么k必然也是确定的唯一:设(m,k,n)=p,(m,k’,n)=p’,当p= p’时,(m,k,n)=(m,k’,n),则k= k’。所以,对立面m和n之间不可能具有确定同一个矛盾本质p的两个统一面,K是确定的,具有唯一性。
所以,(m,k,n) =P。
另外,确定性原理也可以通过坐标方式来证明:事物的确定性在数学上可表示为坐标:f(m,k,n)=p,m、n分别表示两个变量,k表示m、n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要想在坐标中表示出p,坐标必须满足m、n及其之间相互关系k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如m=n(m-n=0),否则不具有确定意义;极坐标系则不同于直角坐标系,它是通过极轴、极径、极角这三个方面的规定来确定坐标中的某一点。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在坐标中确定某一点的存在,就必须具备坐标的三个确定要素,否则就不具备确定意义。
确定性原理不是具体的规律而是条总规律,不可能用具体的公式表示出来,确定性原理所表示的只是规律的一般形式,所以它只具有以下意义:1、对任何矛盾本质的直接描述或确定不会超过三个方面,但也不会低于三个方面;2、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规定、相互完整的对立统一关系;3、三个方面共同确定一个完整的矛盾本质。这是一切规律所必须遵循的——这就是确定性原理的真正意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定性原理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对立面的“统一规律”。
一、 确定性原理的数学证明
根据确定性原理,矛盾的对立面及其统一面共同确定了完整的矛盾本质,是确定矛盾本质的三个确定要素,对立面在统一面具体规定下的统一=矛盾本质,如果矛盾的对立面分别用m、n表示,统一面用k表示,矛盾本质用p表示,则确定性关系可表示为:(m,k,n)=p,“(m,k,n)”表示对立面及其统一面共同构成的完整矛盾,“=”表示确定关系,这就是确定性原理的数学表达式。证明如下:
1、 任何两个方面m和n,如果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确定,那么m、n不可能确定任何结果。换句话说,联系是变化的原因,没有联系就不会发生变化,没有变化何来变化的结果?根据因果律,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例如,当3和2之间没有确定任何联系时,3和2能够确定什么呢?显然不可能确定任何结果。
2、 当m、n之间发生了相互联系时,必定有一个完整的联系过程,显然,对这个完整联系过程的性质、量度的完整描述k就是m、n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面,根据因果律,这个过程必定确定一个结果p——(m,k,n),所以,统一面k是确定本质p的一个要素。比如,3+2=5,3-2=1,3*2=6等等,3和2之间不同的联系规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我们用锤子砸一个物体时,锤子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就是锤子与物体之间联系过程的描述,所以这个接触面积是确定锤子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要素。所以,k是对立面m、n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据,是确定本质P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质P随统一面K的变化而变化;
3、 在过程(m,k,n)中,由于k是对m、n之间联系过程的完整描述,p也是这个矛盾过程或系统的全部本质的体现,因此,p是唯一的,不可能构成两个或多个矛盾本质,即一个完整的矛盾过程(m,k,n)只能确定一个结果p。
4、 如果对立面m、n和矛盾本质p都是确定的唯一,那么k必然也是确定的唯一:设(m,k,n)=p,(m,k’,n)=p’,当p= p’时,(m,k,n)=(m,k’,n),则k= k’。所以,对立面m和n之间不可能具有确定同一个矛盾本质p的两个统一面,K是确定的,具有唯一性。
所以,(m,k,n) =P。
另外,确定性原理也可以通过坐标方式来证明:事物的确定性在数学上可表示为坐标:f(m,k,n)=p,m、n分别表示两个变量,k表示m、n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要想在坐标中表示出p,坐标必须满足m、n及其之间相互关系k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如m=n(m-n=0),否则不具有确定意义;极坐标系则不同于直角坐标系,它是通过极轴、极径、极角这三个方面的规定来确定坐标中的某一点。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在坐标中确定某一点的存在,就必须具备坐标的三个确定要素,否则就不具备确定意义。
确定性原理不是具体的规律而是条总规律,不可能用具体的公式表示出来,确定性原理所表示的只是规律的一般形式,所以它只具有以下意义:1、对任何矛盾本质的直接描述或确定不会超过三个方面,但也不会低于三个方面;2、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规定、相互完整的对立统一关系;3、三个方面共同确定一个完整的矛盾本质。这是一切规律所必须遵循的——这就是确定性原理的真正意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定性原理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对立面的“统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