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28,387贴子:72,830,742
  • 10回复贴,共1

韦小宝历史原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若说的不对,个吧友们可纠正


1楼2017-06-02 18:46回复

     纳兰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2楼2017-06-02 18:47
    回复
      韦小宝和明珠的功绩有很多相吻合,建宁公主的原型是和硕建宁公主,目的打探吴三桂是否有反意,明珠打探到吴三桂造反消息,回京立刻报告给了康熙并劝康熙撤藩。这和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出嫁极其相似。


      3楼2017-06-02 18:54
      回复

        佟佳·隆科多(?—1728年),满语:穆麟德:Longkodo,清朝满洲镶黄旗人,字竹筠,与雍正养母佟佳氏一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之子,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重臣,被雍正皇帝公开称为“隆科多舅舅”。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曾经帮助雍正秘密登基(后书记载,不实),事后于雍正三年(1727年)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1]


        4楼2017-06-02 18:56
        回复
          除明珠外隆科多也是韦小宝的原型之一,那为什么说,隆科多是韦小宝呢?主要观点就是隆科多年轻的时候是康熙训练的摔跤手,帮着弄死了鳌拜。这跟韦小宝的情节是吻合的。好吧,那就顺便介绍一下这位隆大爷吧。话说隆科多弄倒鳌拜,也是立下汗马功劳,早就应该得到重用了。可是,隆科多下一次闪亮登场却得等到康熙二十七年了,那一年,他被提拔为一等侍卫。一等侍卫是正三品官,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为啥到今天才提拔呢?据康熙讲,是要磨磨隆科多的性子,免得他少年得志,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这就开玩笑了,隆科多跟着康熙杀鳌拜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你磨我二十年啊?我就是铁棒也被你磨成金针茹了!但总算想起当年摔跤的革命友情了。隆科多就接着干吧,干了七年没提拔,反而被撤了职。因为手下犯了点事,康熙把隆科多叫过去臭骂一顿,然后留岗查看。这一下,隆科多知道厉害了。努力工作,报效皇帝。事后看来,这又是康熙在磨隆科多呢。过了六年,本来是留岗查看的隆科多被提拔为步军统领,就是传说中的九门提督。这个职位太关键了,京城总司令。可以说,隆科多终于磨得有点韦小宝的样子了。他也知道老被磨的味道不好受。所以想着以后自己得磨别人。于是,他投向了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隆科多为什么选择雍正,而不是太子、八阿哥之类的呢?这就是他跟韦小宝一样具有相当高明的投机眼光。一来,他跟雍正关系不错。雍正的母亲是个普通宫女。而且清朝规定亲妈不能自己带孩子。所以雍正从小就送给了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抚养,而孝懿仁皇后恰好又是隆科多的妹妹。所以,雍正提起隆哥就是,我舅隆科多。除了这个关系,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隆科多发现雍正很值得投资。当时其他阿哥身边都是一大班人。尤其是八王爷。满朝一半是八王的粉丝。所以隆科多果断决定粉四爷,只有这样,隆科多才能成为四爷粉丝团的团长。这个宝当然是押对了。当时康熙挂掉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这个九门提督陪康熙走了最后一段路。康熙一死,隆科多宣布,四爷已经被先帝选为接班人了。这里面的事情就不好说,也没详细说了。路边社报道了很多。拉下来,隆科多真的是发达了。雍正一当皇帝,马上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总理事务。反正就是国家这摊子事都交给他了。雍正亲切的称他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这也就意味着,隆科多要完蛋了。正如另一位帮雍正上位的年羹尧就被评为“能宣朕言”。这两兄弟都是中了雍正的独家秘技:捧杀术。对这些帮助过他,但实在知道得太多了,需要弄倒的。雍正的策略是先捧起来,大大地捧,捧到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啥。比如隆科多就开始隆起来。听到皇帝封他为希有大臣,相当喘。我都稀有动物了,我不横着走路,合适吗?于是,隆科多有事也不打报告了,官员也随便选。当时有一个“佟选”。隆科多全名是:佟佳·隆科多。什么意思呢?隆科多想提拔谁,直接任命就是了,不需要请示雍正。当然还有一个年选,就是年羹尧也有这种权力。隆科多主要选京官,年羹尧选地方官。这样一搞,雍正很不爽啦。年选佟选都是违反组织部程序的嘛,正宗的应该是爱新觉罗选嘛。于是,雍正给隆科多定了四十一条大罪,不多,只有年羹尧的一半。年羹尧违纪情况达九十一条。当时,隆科多正在代表清政府跟俄罗斯谈判,隆科多也知道自己快完蛋了,所以谈判特别卖命。给清朝争取了很多权益。不过,就要签协约时,雍正一纸调命把他叫回来开批判会。接任的谈判官也就马马虎虎,吃了俄罗斯一些亏。后来,隆科多被下令圈禁,修了三间小房子住着,算是进了秦城。住了一年,死去。从这一点看,他实在比不上韦小宝。


          5楼2017-06-02 18:56
          回复
            韦宝珊,(1849年-1921年12月16日)名廷俊,小名玉,字宝珊,韦玉是另一个为后人熟识的名称,香港银行家、商人及政治家,曾参与创立保良局


            6楼2017-06-02 19:05
            回复
              韦宝珊i和鹿鼎记中的故事很是吻合,韦小宝既是天地会的青木堂堂主,又是清朝赫赫有名的韦爵爷。
              而这还不是关键,更神奇的是韦宝珊在脚踏两条船的同时,竟然一直左右逢源。大清仍在执政时,韦宝珊曾因协助引渡罪犯予清廷审讯,故此深得清廷信任。辛亥革命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向孙中山副手胡汉民投降时,双方更以韦宝珊担任保证人,以确保政权平稳过渡。为表扬韦宝珊对中华民国立国的贡献,时任大总统袁世凯向他授予三等嘉禾勋章。不久以后,二次革命在1913年爆发,国民党人被袁世凯驱逐,袁世凯更是打算以韦宝珊接替被逐的胡汉民,出任广东都督之职。


              7楼2017-06-02 19:06
              回复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8楼2017-06-02 19:08
                回复
                  《鹿鼎记》可以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不同于以往他以往小说中描写的那些侠肝义胆,豪杰英雄,《鹿鼎记》写的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他出生低微,油嘴滑舌,又脚踏两条船,在清朝和天地会之间左右逢源。而且,自始至终,韦小宝始终都不是什么武功高手,唯一擅长的还是神行百变,一门逃跑绝技。
                  这样一个人物,的确有别于以往我们对大侠的定义。当然他身上也有许多我们喜欢的优点,比如讲义气,明大义。而且与之前那些大侠相比,韦小宝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在我们身边就有的人。
                  最初,《鹿鼎记》出书后,便有书友猜测,韦小宝的原型是不是来源于三宝太监郑和。一来,他们进宫为太监的经历相似,都是误打误撞就进宫的。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明朝军队进攻云南时,年仅10岁的郑和无缘无故成了俘虏。又因为长相清秀,被阉割成太监,送进宫中。机缘巧合中被燕王朱棣看中,成了他的贴身太监。这个桥段,有点类似康熙和韦小宝的情节。


                  9楼2017-06-02 19:08
                  回复
                    御前四宝更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6-02 19:13
                    回复

                      韦宝珊爵士,CMG,JP(Sir Boshan Wei-Yuk,1849年-1921年12月16日),名廷俊,小名玉,字宝珊,韦玉是另一个为后人熟识的名称,香港银行家、商人及政治家,曾参与创立保良局,以及在1891年成功协助设立团防局委员会。韦爵士自1896年至1917年期间出任定例局(后改称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是香港1842年开埠以来第四位担任该局议员的华人。韦爵士任内曾协调英国与新界乡民,使新界成功于1898年纳入香港版图,他后来在辛亥革命中,亦担任了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及革命军胡汉民之间的保证人,具有一定声望。韦宝珊爵士是近代历史上首位被送到西欧留学的华人留学生之一,也是历来第三位获勋爵士的华人。韦爵士早于1890年曾倡建由香港经广州,再通往北京的铁路,但有关建议要到多年以后才能实现。


                      11楼2017-06-03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