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forum/pic/item/6836527b426e097a43341723.jpg?v=tbs)
连一轩在N市的刑警大队里翻阅那些陈年旧案的档案时,阅读到一篇前辈们做的案件分析和相关的报告,那是一起轰动全国的悬案,至今未破。也是G省建国以来最大亦最骇人听闻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史称“7.31”系列杀人案(因7.31为笔者的生日,故常以此借用)。
案件跨度17年之久,至今谈起这起案件时,刑警队的老人们依旧感到脸上无光,谈虎变色。
连一轩带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沉睡已久的文件,上面的灰尘足有半寸厚,而文件的内容之多几乎可以装进一个纸箱里,不仅有当年的刑侦报告、法医学报告、痕迹检测报告,甚至还请来过犯罪心理学家做了相关的分析,但并不成型,还有一些刑警们的分析讨论,案情分析会的会议内容,还有刑警手记等等内容。可谓巨细无靡,尽在眼前。
连一轩还在读中国公安大学时就曾耳濡目染过这起案件,这也是为什么他立志会家乡工作的原因之一。
每个刑警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团火,对谜案悬案的痴迷,与罪犯进行智慧上的殊死搏斗,内心总是有要为死者伸冤的信念。
最近连一轩、唐丰双和黄浩三人组就在闲时翻阅一下老档案,期待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日,能重新审阅那些未破的老案子,可以有新的发现。
首当其冲自然是“7.31”系列杀人案。
言归正传,连一轩首先翻开的是死者相关的资料。
退休的老队长吴光在刑警日志上这样写着:这已经是第10个被害人了,都是被相同的手法所杀害,每一年的7月31日,G省总会发生一起相同的案件,这就是“7.31”系列特大连环杀人案。每一年的这一天只有一个死者,而且死者皆为女性,死者被发现的地点遍布整个G省,但是省外没有相同的案子发生。期间有不少疑似同一罪犯的案子,后来调查皆发现不过是相似或者模仿作案,无法做同一认定。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1992年,正是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之后每一年的同一天都会发生同样的案件。刚开始的几起案件作案人还留下不少讯息,比如脚印、指纹等等,由于没有任何目击者,从死者社会关系入手也丝毫没有怀疑对象,故而查找不到嫌疑人。后面的案件凶手愈发的小心谨慎,渐渐做到了不留痕迹,相信凶手是经过了不成熟到成熟的犯罪心理期,作案手法千篇一律,但是案件留下的线索越来越少,凶手应该是不断修正自己的犯罪过程,尽量做到算无遗策,戴了手套、头套犯案?
下来是相关的法医报告:死者皆为年轻女性,年龄介于19岁到35岁之间,面貌姣好,身材修长,体力较弱,有的是独身,有的是结过婚的,但皆不是处女,而且都曾经堕过胎或者流产过。死时尸体保持完整没有被肢解,没有遭受过性侵犯,但是子宫处都被塞进一个小孩的木偶,像是被雕刻出来的,样子相差不大。死者的上身衣服没有被破坏,下身裸露,整体看上去并不凌乱,相反头发、衣物还被重新整理过,比较整齐划一。死因皆是脖子中刀,一刀致命,导致流血过多而死。中刀的方向自左向右,逐步加深。死者身体无其他伤痕,准确来说,前2起案件的2个死者还有捆绑伤,后面的死者并没有类似的伤痕,显然凶手是先把她们控制住,再进行杀害。后面的死者皆有被迷晕的迹象,验出的药品有哥罗芳(即氯仿)、安眠药、乙醚、异丙酚、氯胺酮、依托咪酯等麻醉药,并不单一。死者身上没有留有凶手的任何体液、毛发、唾液等。
死者的致命伤是疑似手术刀之类的凶器造成的,不排除凶手自制凶器的可能。只能说凶器比较锋利,刀锋较薄,刀面较窄。凶手孔武有力,下手准确,毫不犹豫,一刀致命,划破劲动脉,手法不算专业,可是可以看出是经常用刀的人。
连一轩还看了相关的死者相片,包括解剖记录等。
案发现场和痕迹相关的报告如下:案发现场皆为偏僻的小区住宅内,没有监控设备,死者要么单身,要么独自居住,房里没有其他亲戚朋友之类。案发现场不凌乱,相反,有的还被清理打扫过,可能是凶手害怕留下痕迹进行的行为。死者通常都是在几天内就被发现,被发现时,脖子伤口流出的大量血液已经干涸,最初发现的尸体很安详的平躺,腿部虽然没有衣物,但是两脚并拢,双手放平,头部正面向上,上身衣物完整且被整理过,两腿之间阴部被插入木制雕刻,看起来极其恐怖吓人。报案人有的是周围邻居有的是与死者认识的朋友同事,经查访,皆无作案嫌疑。最初两起案件留下了鞋印和指纹,指纹对比技术当时虽然成熟了,但是指纹库却并不成熟,至少是没有找到可以匹配的嫌疑对象。鞋印是43码的普通回力鞋,尺码较大。脚印正常,没有特别的深浅差别,也没有歪曲、刻意造成的假象。
后面的案件,凶手作案开始有戴手套之类的可能性,至少在鞋印、脚印上再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而凶手总是很小心翼翼的不留下任何身体的特征,比如毛发、唾液等等。
连一轩也查看了当时的现场环境照片,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技术一般,相片质量并不清晰。所以连一轩翻开最近的一些案件的相片,经过对比,可以认定同一。
在后面的记录中,曾经有过让刑警们振奋的消息,就是在2005年的时候,凶手曾经留下过一把钥匙,后来通过这把钥匙找到过疑似凶手居住过的地方,但是凶手早已行影无踪,而且周围邻居较少,根本没人认得出来该人是谁,有什么体貌特征,之后调查不了了之。
那地方也是偏僻的单间,但是并没人收租,也调查不出房子归属,实在是离奇之极!周围小巷没有摄像头,而且居住的人很少,是一块即将要拆迁进行新开发的旧城区。
房间里比较整齐,灰尘较少,物品也比较少,但是对比于这么破旧的房子相对整洁。现场没有留下凶手任何的个人信息资料,什么身份证、驾驶者、工作证等等,一无所获,甚至于死者的生活或工作的工具都少得可怜,菜刀还是有的,但是指纹全无,房间应该被仔仔细细的清理过。那么凶手为什么在最近的一起案件留下钥匙呢?是不小心呢还是故意而为?
房间内有只有一盘唱片,唱的是:
踩不完恼人的舞步
喝不尽醉人醇酒
良宵有谁为我留
耳边语轻柔
走不完红男绿女
看不尽人海沉浮
往事有谁为我数
空对华灯愁
据判断这是凶手最喜欢听的歌曲,应该是他初中或高中时就开始听的歌,比较陈旧,但由此应该可以大致判断出凶手的年龄段。
房间里的床是单人床,2米长,1.8米宽,有一张写字桌,无电脑、无电话,电器较少,几乎看不到厨房的影子。卫生间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像多年的旧房子。衣服所剩无几,都比较简单,但是居然找不到毛发,这很不可思议。鞋子没有留下,没有相片、水杯,甚至电风扇都没有!一盏台灯就是写字桌的全部!想来笔纸之类的也都消失殆尽,只留下了一本书籍: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书里面没有留下什么指印,也没有写字,查找不到笔记。
这本书经常翻阅,可是没有划线、标注的现象,可是能读这种书的人想来也不简单,至少不是文盲。
衣服都是XL码的,裤子尺码是36码,腰围是92左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大致推算出凶手的身高、体重等特征。但是凶手的样子还是无从得知,凶手是何许人,更是毫无头绪。
太简单的房子了!
凶手莫非一直单身?连亲戚朋友都没有么?
文字叙述到这里,几乎所有可以公布的信息都有了,至少对于做下面的主观题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各位读者,加油吧。
问题:请你给这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做一个罪犯特征描述,即给凶手画像。
(还有不懂什么是“罪犯特征描述”的,请先查询下百度,切勿询问作者)
案件跨度17年之久,至今谈起这起案件时,刑警队的老人们依旧感到脸上无光,谈虎变色。
连一轩带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沉睡已久的文件,上面的灰尘足有半寸厚,而文件的内容之多几乎可以装进一个纸箱里,不仅有当年的刑侦报告、法医学报告、痕迹检测报告,甚至还请来过犯罪心理学家做了相关的分析,但并不成型,还有一些刑警们的分析讨论,案情分析会的会议内容,还有刑警手记等等内容。可谓巨细无靡,尽在眼前。
连一轩还在读中国公安大学时就曾耳濡目染过这起案件,这也是为什么他立志会家乡工作的原因之一。
每个刑警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团火,对谜案悬案的痴迷,与罪犯进行智慧上的殊死搏斗,内心总是有要为死者伸冤的信念。
最近连一轩、唐丰双和黄浩三人组就在闲时翻阅一下老档案,期待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日,能重新审阅那些未破的老案子,可以有新的发现。
首当其冲自然是“7.31”系列杀人案。
言归正传,连一轩首先翻开的是死者相关的资料。
退休的老队长吴光在刑警日志上这样写着:这已经是第10个被害人了,都是被相同的手法所杀害,每一年的7月31日,G省总会发生一起相同的案件,这就是“7.31”系列特大连环杀人案。每一年的这一天只有一个死者,而且死者皆为女性,死者被发现的地点遍布整个G省,但是省外没有相同的案子发生。期间有不少疑似同一罪犯的案子,后来调查皆发现不过是相似或者模仿作案,无法做同一认定。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1992年,正是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之后每一年的同一天都会发生同样的案件。刚开始的几起案件作案人还留下不少讯息,比如脚印、指纹等等,由于没有任何目击者,从死者社会关系入手也丝毫没有怀疑对象,故而查找不到嫌疑人。后面的案件凶手愈发的小心谨慎,渐渐做到了不留痕迹,相信凶手是经过了不成熟到成熟的犯罪心理期,作案手法千篇一律,但是案件留下的线索越来越少,凶手应该是不断修正自己的犯罪过程,尽量做到算无遗策,戴了手套、头套犯案?
下来是相关的法医报告:死者皆为年轻女性,年龄介于19岁到35岁之间,面貌姣好,身材修长,体力较弱,有的是独身,有的是结过婚的,但皆不是处女,而且都曾经堕过胎或者流产过。死时尸体保持完整没有被肢解,没有遭受过性侵犯,但是子宫处都被塞进一个小孩的木偶,像是被雕刻出来的,样子相差不大。死者的上身衣服没有被破坏,下身裸露,整体看上去并不凌乱,相反头发、衣物还被重新整理过,比较整齐划一。死因皆是脖子中刀,一刀致命,导致流血过多而死。中刀的方向自左向右,逐步加深。死者身体无其他伤痕,准确来说,前2起案件的2个死者还有捆绑伤,后面的死者并没有类似的伤痕,显然凶手是先把她们控制住,再进行杀害。后面的死者皆有被迷晕的迹象,验出的药品有哥罗芳(即氯仿)、安眠药、乙醚、异丙酚、氯胺酮、依托咪酯等麻醉药,并不单一。死者身上没有留有凶手的任何体液、毛发、唾液等。
死者的致命伤是疑似手术刀之类的凶器造成的,不排除凶手自制凶器的可能。只能说凶器比较锋利,刀锋较薄,刀面较窄。凶手孔武有力,下手准确,毫不犹豫,一刀致命,划破劲动脉,手法不算专业,可是可以看出是经常用刀的人。
连一轩还看了相关的死者相片,包括解剖记录等。
案发现场和痕迹相关的报告如下:案发现场皆为偏僻的小区住宅内,没有监控设备,死者要么单身,要么独自居住,房里没有其他亲戚朋友之类。案发现场不凌乱,相反,有的还被清理打扫过,可能是凶手害怕留下痕迹进行的行为。死者通常都是在几天内就被发现,被发现时,脖子伤口流出的大量血液已经干涸,最初发现的尸体很安详的平躺,腿部虽然没有衣物,但是两脚并拢,双手放平,头部正面向上,上身衣物完整且被整理过,两腿之间阴部被插入木制雕刻,看起来极其恐怖吓人。报案人有的是周围邻居有的是与死者认识的朋友同事,经查访,皆无作案嫌疑。最初两起案件留下了鞋印和指纹,指纹对比技术当时虽然成熟了,但是指纹库却并不成熟,至少是没有找到可以匹配的嫌疑对象。鞋印是43码的普通回力鞋,尺码较大。脚印正常,没有特别的深浅差别,也没有歪曲、刻意造成的假象。
后面的案件,凶手作案开始有戴手套之类的可能性,至少在鞋印、脚印上再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而凶手总是很小心翼翼的不留下任何身体的特征,比如毛发、唾液等等。
连一轩也查看了当时的现场环境照片,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技术一般,相片质量并不清晰。所以连一轩翻开最近的一些案件的相片,经过对比,可以认定同一。
在后面的记录中,曾经有过让刑警们振奋的消息,就是在2005年的时候,凶手曾经留下过一把钥匙,后来通过这把钥匙找到过疑似凶手居住过的地方,但是凶手早已行影无踪,而且周围邻居较少,根本没人认得出来该人是谁,有什么体貌特征,之后调查不了了之。
那地方也是偏僻的单间,但是并没人收租,也调查不出房子归属,实在是离奇之极!周围小巷没有摄像头,而且居住的人很少,是一块即将要拆迁进行新开发的旧城区。
房间里比较整齐,灰尘较少,物品也比较少,但是对比于这么破旧的房子相对整洁。现场没有留下凶手任何的个人信息资料,什么身份证、驾驶者、工作证等等,一无所获,甚至于死者的生活或工作的工具都少得可怜,菜刀还是有的,但是指纹全无,房间应该被仔仔细细的清理过。那么凶手为什么在最近的一起案件留下钥匙呢?是不小心呢还是故意而为?
房间内有只有一盘唱片,唱的是:
踩不完恼人的舞步
喝不尽醉人醇酒
良宵有谁为我留
耳边语轻柔
走不完红男绿女
看不尽人海沉浮
往事有谁为我数
空对华灯愁
据判断这是凶手最喜欢听的歌曲,应该是他初中或高中时就开始听的歌,比较陈旧,但由此应该可以大致判断出凶手的年龄段。
房间里的床是单人床,2米长,1.8米宽,有一张写字桌,无电脑、无电话,电器较少,几乎看不到厨房的影子。卫生间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像多年的旧房子。衣服所剩无几,都比较简单,但是居然找不到毛发,这很不可思议。鞋子没有留下,没有相片、水杯,甚至电风扇都没有!一盏台灯就是写字桌的全部!想来笔纸之类的也都消失殆尽,只留下了一本书籍: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书里面没有留下什么指印,也没有写字,查找不到笔记。
这本书经常翻阅,可是没有划线、标注的现象,可是能读这种书的人想来也不简单,至少不是文盲。
衣服都是XL码的,裤子尺码是36码,腰围是92左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大致推算出凶手的身高、体重等特征。但是凶手的样子还是无从得知,凶手是何许人,更是毫无头绪。
太简单的房子了!
凶手莫非一直单身?连亲戚朋友都没有么?
文字叙述到这里,几乎所有可以公布的信息都有了,至少对于做下面的主观题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各位读者,加油吧。
问题:请你给这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做一个罪犯特征描述,即给凶手画像。
(还有不懂什么是“罪犯特征描述”的,请先查询下百度,切勿询问作者)
![](https://imgsa.baidu.com/%BB%FA%C7%B9%B5%E3%C9%E4/pic/item/7f78563cf3696527bba167f9.jpe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