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力诊断包括什么?
在助听前,我们最关注的事情肯定就是听力的诊断。所谓诊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定性,就是要搞清楚孩子现在的听力问题属于什么性质。诊断过程中会根据耳部结构,对外耳、中耳到内耳这三部分做相应的检查,来分别判断孩子的外耳、中耳、内耳在功能上是否有损失,从而综合确定其听损到底是哪里导致的,是什么性质的,即我们常说的是传导性的、感应神经性的还是混合性的,抑或不常见的蜗后病变导致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定量,就是我们最关心的孩子的听损现在是到什么程度,轻度、中度还是重度。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bb31ab4ea2773912c4268569c8188675/b3704c014c086e0650a7d2b809087bf40bd1cb24.jpg)
(二)听力检查的分类
1、功能检查:即上文提到过的定性,这个是家长判断不了的,需要由医生告知,医生会在检查外耳、中耳和内耳哪里有问题后再来判断孩子听损的部位和性质。
功能检查分为三部分:
——外耳功能检查:利用耳镜检查;
——中耳功能检查:利用声导抗;
——内耳功能检查:利用耳声发射。
2、听力学检查:分主观和客观两种,年龄比较小、不能够配合的孩子要做客观测试这种全套的检查;主观测试包括纯音测听、行为测听等,比较小不能配合纯音测听的孩子就要用行为测听取代。
家长可以通过报告和基本的了解判断孩子的听损程度,即之前提到过的定量。那么有了裸耳听力的数字后,如何对听阈结果定量呢?
PS:要首先关注表格里听力损失的单位(dB HL),说明此为纯音听的结果而不是其他,这也是学会看报告的重要一点。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3dbf71b43212b31bc76ccd21b6193674/a2e8a9086e061d954449dacb70f40ad163d9ca24.jpg)
3、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和内耳水成像MRI,即内耳核磁。
得到CT和核磁的诊断结果后,其他不用管,都主要看报告中“印象”部分的概述就可以了,因为那就是医生给的解释和结果,例如下图中的“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并内淋巴囊扩大”。
4、学习能力测试:在给孩子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之前,我们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育情况。这样知道了孩子的基础能力,才能更好地判断其在做了助听干预后的效果如何。有的家长很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和自家孩子做比较,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带孩子去做一下学习能力的评估,这对以后的康复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e645e1d1b81bb0518f24b320067bda77/47e18b061d950a7b4d3aa33701d162d9f3d3c924.jpg)
学习能力测试分为以下两种:
(1)中国婴幼儿精神发育量表(0-3岁)
(2)希-内学习能力测试(3-17岁)
二、孩子助听后如何检查听力?如何评估效果?
(一)定期进行裸耳听力复查:
(1)复查时间:6个月一次
(2)复查项目:
——功能检查:耳镜检查+声导抗;
——听阈测试:根据年龄选择:
0-3岁做客观听阈测试+行为测听;
3-6岁做行为测听+客观听阈测试;
6岁以上做行为测听/纯音测听。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9206bd8bb51f819f1250342eab54a76/65eff8950a7b02082bc6d21269d9f2d3562cc824.jpg)
(二)助听效果评估:
包括下图这些评估方式:
(1)行为测听(定向条件反射):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以下三种:
——行为观察测听(适用于6个月内的婴幼儿):利用“发声玩具”对孩子进行声刺激,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进行判断;
——视觉强化测听(适用于7个月~2.5岁的小儿):给儿童一个声音刺激并加以视觉奖励(如会跳舞的小熊),从而建立儿童听到声音就给予反应的条件反射,以此来判断儿童的听阈;
——游戏测听(即听声放物,适用于2.5~6岁的小儿):顾名思义就是在游戏中测试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让孩子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声音刺激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以此来判断孩子的听阈。
(2)真耳分析:通过真耳测试仪,可以检测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助听器在耳道内实际产生的增益,与需要达到的目标增益做比较并经过逐步的调节,使其实际增益尽量与目标增益接近,以达到最适状态。
在助听前,我们最关注的事情肯定就是听力的诊断。所谓诊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定性,就是要搞清楚孩子现在的听力问题属于什么性质。诊断过程中会根据耳部结构,对外耳、中耳到内耳这三部分做相应的检查,来分别判断孩子的外耳、中耳、内耳在功能上是否有损失,从而综合确定其听损到底是哪里导致的,是什么性质的,即我们常说的是传导性的、感应神经性的还是混合性的,抑或不常见的蜗后病变导致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定量,就是我们最关心的孩子的听损现在是到什么程度,轻度、中度还是重度。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bb31ab4ea2773912c4268569c8188675/b3704c014c086e0650a7d2b809087bf40bd1cb24.jpg)
(二)听力检查的分类
1、功能检查:即上文提到过的定性,这个是家长判断不了的,需要由医生告知,医生会在检查外耳、中耳和内耳哪里有问题后再来判断孩子听损的部位和性质。
功能检查分为三部分:
——外耳功能检查:利用耳镜检查;
——中耳功能检查:利用声导抗;
——内耳功能检查:利用耳声发射。
2、听力学检查:分主观和客观两种,年龄比较小、不能够配合的孩子要做客观测试这种全套的检查;主观测试包括纯音测听、行为测听等,比较小不能配合纯音测听的孩子就要用行为测听取代。
家长可以通过报告和基本的了解判断孩子的听损程度,即之前提到过的定量。那么有了裸耳听力的数字后,如何对听阈结果定量呢?
PS:要首先关注表格里听力损失的单位(dB HL),说明此为纯音听的结果而不是其他,这也是学会看报告的重要一点。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3dbf71b43212b31bc76ccd21b6193674/a2e8a9086e061d954449dacb70f40ad163d9ca24.jpg)
3、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和内耳水成像MRI,即内耳核磁。
得到CT和核磁的诊断结果后,其他不用管,都主要看报告中“印象”部分的概述就可以了,因为那就是医生给的解释和结果,例如下图中的“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并内淋巴囊扩大”。
4、学习能力测试:在给孩子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之前,我们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育情况。这样知道了孩子的基础能力,才能更好地判断其在做了助听干预后的效果如何。有的家长很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和自家孩子做比较,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带孩子去做一下学习能力的评估,这对以后的康复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e645e1d1b81bb0518f24b320067bda77/47e18b061d950a7b4d3aa33701d162d9f3d3c924.jpg)
学习能力测试分为以下两种:
(1)中国婴幼儿精神发育量表(0-3岁)
(2)希-内学习能力测试(3-17岁)
二、孩子助听后如何检查听力?如何评估效果?
(一)定期进行裸耳听力复查:
(1)复查时间:6个月一次
(2)复查项目:
——功能检查:耳镜检查+声导抗;
——听阈测试:根据年龄选择:
0-3岁做客观听阈测试+行为测听;
3-6岁做行为测听+客观听阈测试;
6岁以上做行为测听/纯音测听。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9206bd8bb51f819f1250342eab54a76/65eff8950a7b02082bc6d21269d9f2d3562cc824.jpg)
(二)助听效果评估:
包括下图这些评估方式:
(1)行为测听(定向条件反射):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以下三种:
——行为观察测听(适用于6个月内的婴幼儿):利用“发声玩具”对孩子进行声刺激,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进行判断;
——视觉强化测听(适用于7个月~2.5岁的小儿):给儿童一个声音刺激并加以视觉奖励(如会跳舞的小熊),从而建立儿童听到声音就给予反应的条件反射,以此来判断儿童的听阈;
——游戏测听(即听声放物,适用于2.5~6岁的小儿):顾名思义就是在游戏中测试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让孩子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声音刺激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以此来判断孩子的听阈。
(2)真耳分析:通过真耳测试仪,可以检测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助听器在耳道内实际产生的增益,与需要达到的目标增益做比较并经过逐步的调节,使其实际增益尽量与目标增益接近,以达到最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