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吧 关注:89,078贴子:783,714
  • 17回复贴,共1

杜诗中的“底”字何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发帖问了个杜诗的问题 效果良好
尤其是@暗香盈袖7c 思考深入 回复认真 我非常佩服
我这次想问的是 唐朝人用语中的“底”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如何使用的?
杜诗中我看到两处:
花飞有底急 老去愿春迟 (<可惜>)
堂上不合生枫树 怪底江山起烟雾 (<刘少府山水障>)
我第一印象觉得这两个“底”字是有些不同的 不知是否正确 但是字典上“底”字作虚词只有一种解释
这只是我恰好看到的两句 也不知道杜甫有没有其他诗歌带“底”的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2-03 21:06回复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杜甫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一、“怪底”这词常见,有两种解释,一“奇怪为何”,二“难怪”,《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结合诗意及前句“不合”(不应该),应为第一解“奇怪为何”。“底”在这里就是“为何”。
    二、“花飞有底急”“文章差底病”用法相同,均为“什么”。
    据《古汉语词典》的第七条解释:“底:何、什么。”和上两例,可以判断“底”和“何”用法相同,例一作疑问副词,意为“为什么,怎么,为何”,如“何不早降”。例二作定语,意为“什么”,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IP属地:江苏2楼2018-02-04 09: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