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专家解答
概述
简介
问题
文章
经验
食疗
败血症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别名: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病
就诊科室: 中医科 血液内科 急诊科 其他科室 感染内科 内科 中医血液科
分享:

败血症的介绍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败血症的最新文章
败血症的症状图片什么样
败血症怎么治疗 介绍常见的2种方法
早产儿败血症呼吸暂停综合征怎么办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
败血症到了血液怎么治疗 怎么治疗败血症
vc治疗败血症需要多少钱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更多文章>>
败血症的症状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败血症的病因
西医病因:
1. 常见致病菌(1)革兰阳性菌: ①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及腐生葡萄球菌三种,其中金葡菌为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仅偶尔引起膀胱炎。既往认为血培养出表葡菌多为污染,近年发现该菌可引起免疫缺陷病人院内感染,并已成为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②链球菌:按菌落溶血现象可分为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非溶血性链球菌三类。临床上所见的链球菌感染大多由乙型引起,按细胞壁中碳水化合物抗原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H、K~T18个族,A、B两族为链球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肠球菌的毒力强,对抗生素敏感性差,近年所致感染有所增加。 ③肺炎球菌:其致病力主要与荚膜中所含的多糖类抗原有关。,肺炎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免疫缺陷者、老年人和婴幼儿,常继发于该菌所致的局部感染,主要为肺炎。 ④其他: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梭状产气荚膜杆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2)革兰阴性菌: ①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常居菌之一,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人体正常屏障受损,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致严重感染。 ②绿脓杆菌:为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多发生于全身免疫力下降或局部损伤病人,如任何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化疗的肿瘤病人及大面积烧伤病人。 ③克雷白菌属:以肺炎杆菌最为重要,常引起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肺炎杆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障碍的病人及老年人,入侵途径主要为胆道和呼吸道。 ④肠杆菌属:引起全身感染者为产气杆菌。 ⑤其他:一些常属于肠道内的通常不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如产碱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属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亦可引起败血症。(3)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的5%~10%,包括革兰阴性脆弱类杆菌、革兰阳性消化球菌和链球菌等。(4)真菌:最常见者为白色念珠菌、毛霉菌及曲菌等。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病人大多数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因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或抗代谢药物等,使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下降所致。 2.致病菌的变迁抗生素间世以前败血症以肺炎球菌及其他链球菌为主,其次是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仅占少数。抗生素应用后50多年来,特别是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和广泛应用于临床,致使革兰阳性球菌有所下降,革兰阴性菌及耐药菌株逐年上升。革兰阳性球菌中,金葡菌已取代肺炎球菌而占主导地位,革兰阴性菌中肺炎杆菌、假单胞菌属、阴沟杆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等大幅度增加,厌氧菌、真菌及复数菌败血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近2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慢性病患者延长了生命,但机体防御机能降低加之各种导管检查、器官移植、心瓣膜及关节等人工装置、透析疗法和高能量输液等逐渐增多,致使一些既往认为不致病或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引起败血症亦有所增加。
中医病因:
主要为正气内虚和外邪入侵所致。正虚是外邪入侵的重要条件。正虚可由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素体不足,或因病致虚,或治疗失当,峻泻伤正,或过汗耗气伤阴,或严重烧伤,皮垮肉灼,或疮毒脓血、气血津液损伤,或疮疖挤伤、局部气血功能障碍,或摔伤后造成气血瘀滞、荣气不行、痈疖失治等,正不胜邪,导致邪毒内陷。
发病机理: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等,细菌易从破损、炎症处进入淋巴或血循环而引起败血症。尿路和胆道出现感染时,如同时有机械性梗阻(结石嵌顿、通道狭窄等),则可因内容物和排泄物积滞、压力增高、管壁紧张等而使细菌容易进入淋巴径路和血液循环。新生儿易发生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出生后,这是由于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少、肠道通透性高、单核吞噬细胞作用弱、抗体(IgM、血清型和分泌型 IgA)及补体浓度低等因素所致。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和败血症。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故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中医病机: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温毒侵袭,内因正气亏虚不能御外,正不胜邪,邪热嚣张,热毒充斥表里,客于营血,入窜经络,入陷脏腑,表里三焦俱病。初期犯卫,发热恶寒。热毒化火,传变迅速而致里热炽盛。邪入营血,则见壮热、神昏、闭脱、出血等证,热毒流注则见多发脓肿。此与病菌入血繁殖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及迁徙病灶一致。本症复杂多变的险证、危证丛生的临床表现,即中医学所谓的“毒入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入于肺则喘嗽,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入于六腑亦皆各变端,七恶叠见。”
病理:
败血症的病理变化随致病菌的种类、病程长短、有无原发病灶和迁徒性病灶等而异。细菌毒素播散至全身引起各脏器的细胞变性,心、肝、肾等可呈混浊肿胀、灶性坏死和脂肪变性。毛细血管损伤则皮肤、粘膜、胸膜、心包等处可有出血点。病原菌经血循环集中某些组织脏器形成迁徙性病灶,如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肝脓肿、脑膜炎、脑脓肿和软组织脓肿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活跃,肝脾常肿大、骸髓高度增生。伴胆道感染或严重肝损害可出现黄疸。骨髓粒系统增生活跃。发生于血液病基础上的败血症,由于免疫功能受抑,炎性反应减弱,病变以充血。坏死为主,渗出反应及细胞浸润明显减少。
败血症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
2.中性粒细胞四唑氮蓝(NBT)试验
此试验仅在细菌感染时呈阳性,可高达20%以上(正常在8%以下),有助于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与细菌感染的鉴别。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常有明显核分叶左移及白细胞内中毒颗粒,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年老体弱或机体反应低下以及部分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减少。
(2)血及骨髓培养阳性。如与局部病灶分泌物(脓液、尿液、胸水、脑脊液等)培养所得细菌一致。则更可确诊。
败血症的鉴别
中医诊断:
(1)热毒炽盛:证见壮热烦渴多汗,或神昏抽搐,或斑疹出血,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候分析:邪热入里,热盛伤津,则壮热烦渴多汗;热入营血,心神被扰,故神昏抽搐;营热蒸腾,波及血络则斑疹出血;舌红苔黄,脉洪数则为热邪亢盛之象。
(2)湿热蕴结: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或有黄疸,神疲体倦,恶心呕吐,胸闷腹胀,腹痛泄泻,纳少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湿热蕴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则可见寒战高热,寒热往来,胸闷腹胀,腹痛泄泻,神疲身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是湿热内盛,热重于湿之象。
(3)阴竭阳脱:证见大汗淋漓,口干微渴,四肢厥冷,气短懒言,眩晕少神,脉微欲绝。证候分析:热的真阴,血脉不充则脉微欲绝;热病经久耗伤元气,或由阴伤及阳,或汗多亡阳,而致阴竭阳亡,则四肢厥冷。
(4)正虚邪恋:证见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或形寒肢冷,舌淡脉虚。证候分析:热邪耗伤气阴,则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气血虚弱,不能充达四肢,则形寒肢冷,舌淡脉虚。
(5)热毒伤阴:证见发热不退,口干唇燥,胃纳不振,大便燥结,小便短赤,或神志昏糊,渴喜冷饮,舌绛苔光剥或焦干,脉细数或虚数。
西医诊断标准:
1.颅内出血、窒息
败血症有呼吸暂停、震颤、抽搐、前囟凸出、表示有神经系统侵犯时,尤其是初生1周内患儿,应与颅内出血、窒息等鉴别。后者发病早,多在生后1、2天内起病,有产伤史。有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并发脑膜炎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2.呼吸道疾病
败血症早期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应与气胸、肺炎、未成熟儿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膨胀不全等鉴别,必要时可摄胸部X线片以协助诊断。
3.消化道疾病
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多或减少,是肠道原发病的表现,也可在败血症时出现,应分析各症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对肠菌类引起的败血症应提高警惕。
4.血液病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
概述
简介
问题
文章
经验
食疗
败血症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别名: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病
就诊科室: 中医科 血液内科 急诊科 其他科室 感染内科 内科 中医血液科
分享:

败血症的介绍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败血症的最新文章
败血症的症状图片什么样
败血症怎么治疗 介绍常见的2种方法
早产儿败血症呼吸暂停综合征怎么办 早产儿容易出现的问题
败血症到了血液怎么治疗 怎么治疗败血症
vc治疗败血症需要多少钱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更多文章>>
败血症的症状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败血症的病因
西医病因:
1. 常见致病菌(1)革兰阳性菌: ①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及腐生葡萄球菌三种,其中金葡菌为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仅偶尔引起膀胱炎。既往认为血培养出表葡菌多为污染,近年发现该菌可引起免疫缺陷病人院内感染,并已成为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②链球菌:按菌落溶血现象可分为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非溶血性链球菌三类。临床上所见的链球菌感染大多由乙型引起,按细胞壁中碳水化合物抗原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H、K~T18个族,A、B两族为链球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肠球菌的毒力强,对抗生素敏感性差,近年所致感染有所增加。 ③肺炎球菌:其致病力主要与荚膜中所含的多糖类抗原有关。,肺炎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免疫缺陷者、老年人和婴幼儿,常继发于该菌所致的局部感染,主要为肺炎。 ④其他: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梭状产气荚膜杆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2)革兰阴性菌: ①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常居菌之一,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人体正常屏障受损,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致严重感染。 ②绿脓杆菌:为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多发生于全身免疫力下降或局部损伤病人,如任何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化疗的肿瘤病人及大面积烧伤病人。 ③克雷白菌属:以肺炎杆菌最为重要,常引起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肺炎杆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障碍的病人及老年人,入侵途径主要为胆道和呼吸道。 ④肠杆菌属:引起全身感染者为产气杆菌。 ⑤其他:一些常属于肠道内的通常不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如产碱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属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亦可引起败血症。(3)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的5%~10%,包括革兰阴性脆弱类杆菌、革兰阳性消化球菌和链球菌等。(4)真菌:最常见者为白色念珠菌、毛霉菌及曲菌等。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病人大多数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因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或抗代谢药物等,使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下降所致。 2.致病菌的变迁抗生素间世以前败血症以肺炎球菌及其他链球菌为主,其次是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仅占少数。抗生素应用后50多年来,特别是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和广泛应用于临床,致使革兰阳性球菌有所下降,革兰阴性菌及耐药菌株逐年上升。革兰阳性球菌中,金葡菌已取代肺炎球菌而占主导地位,革兰阴性菌中肺炎杆菌、假单胞菌属、阴沟杆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等大幅度增加,厌氧菌、真菌及复数菌败血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近2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慢性病患者延长了生命,但机体防御机能降低加之各种导管检查、器官移植、心瓣膜及关节等人工装置、透析疗法和高能量输液等逐渐增多,致使一些既往认为不致病或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引起败血症亦有所增加。
中医病因:
主要为正气内虚和外邪入侵所致。正虚是外邪入侵的重要条件。正虚可由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素体不足,或因病致虚,或治疗失当,峻泻伤正,或过汗耗气伤阴,或严重烧伤,皮垮肉灼,或疮毒脓血、气血津液损伤,或疮疖挤伤、局部气血功能障碍,或摔伤后造成气血瘀滞、荣气不行、痈疖失治等,正不胜邪,导致邪毒内陷。
发病机理: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等,细菌易从破损、炎症处进入淋巴或血循环而引起败血症。尿路和胆道出现感染时,如同时有机械性梗阻(结石嵌顿、通道狭窄等),则可因内容物和排泄物积滞、压力增高、管壁紧张等而使细菌容易进入淋巴径路和血液循环。新生儿易发生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出生后,这是由于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少、肠道通透性高、单核吞噬细胞作用弱、抗体(IgM、血清型和分泌型 IgA)及补体浓度低等因素所致。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和败血症。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故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中医病机: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温毒侵袭,内因正气亏虚不能御外,正不胜邪,邪热嚣张,热毒充斥表里,客于营血,入窜经络,入陷脏腑,表里三焦俱病。初期犯卫,发热恶寒。热毒化火,传变迅速而致里热炽盛。邪入营血,则见壮热、神昏、闭脱、出血等证,热毒流注则见多发脓肿。此与病菌入血繁殖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及迁徙病灶一致。本症复杂多变的险证、危证丛生的临床表现,即中医学所谓的“毒入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入于肺则喘嗽,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入于六腑亦皆各变端,七恶叠见。”
病理:
败血症的病理变化随致病菌的种类、病程长短、有无原发病灶和迁徒性病灶等而异。细菌毒素播散至全身引起各脏器的细胞变性,心、肝、肾等可呈混浊肿胀、灶性坏死和脂肪变性。毛细血管损伤则皮肤、粘膜、胸膜、心包等处可有出血点。病原菌经血循环集中某些组织脏器形成迁徙性病灶,如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肝脓肿、脑膜炎、脑脓肿和软组织脓肿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活跃,肝脾常肿大、骸髓高度增生。伴胆道感染或严重肝损害可出现黄疸。骨髓粒系统增生活跃。发生于血液病基础上的败血症,由于免疫功能受抑,炎性反应减弱,病变以充血。坏死为主,渗出反应及细胞浸润明显减少。
败血症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
2.中性粒细胞四唑氮蓝(NBT)试验
此试验仅在细菌感染时呈阳性,可高达20%以上(正常在8%以下),有助于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与细菌感染的鉴别。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常有明显核分叶左移及白细胞内中毒颗粒,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年老体弱或机体反应低下以及部分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减少。
(2)血及骨髓培养阳性。如与局部病灶分泌物(脓液、尿液、胸水、脑脊液等)培养所得细菌一致。则更可确诊。
败血症的鉴别
中医诊断:
(1)热毒炽盛:证见壮热烦渴多汗,或神昏抽搐,或斑疹出血,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候分析:邪热入里,热盛伤津,则壮热烦渴多汗;热入营血,心神被扰,故神昏抽搐;营热蒸腾,波及血络则斑疹出血;舌红苔黄,脉洪数则为热邪亢盛之象。
(2)湿热蕴结: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或有黄疸,神疲体倦,恶心呕吐,胸闷腹胀,腹痛泄泻,纳少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湿热蕴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则可见寒战高热,寒热往来,胸闷腹胀,腹痛泄泻,神疲身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是湿热内盛,热重于湿之象。
(3)阴竭阳脱:证见大汗淋漓,口干微渴,四肢厥冷,气短懒言,眩晕少神,脉微欲绝。证候分析:热的真阴,血脉不充则脉微欲绝;热病经久耗伤元气,或由阴伤及阳,或汗多亡阳,而致阴竭阳亡,则四肢厥冷。
(4)正虚邪恋:证见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或形寒肢冷,舌淡脉虚。证候分析:热邪耗伤气阴,则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气血虚弱,不能充达四肢,则形寒肢冷,舌淡脉虚。
(5)热毒伤阴:证见发热不退,口干唇燥,胃纳不振,大便燥结,小便短赤,或神志昏糊,渴喜冷饮,舌绛苔光剥或焦干,脉细数或虚数。
西医诊断标准:
1.颅内出血、窒息
败血症有呼吸暂停、震颤、抽搐、前囟凸出、表示有神经系统侵犯时,尤其是初生1周内患儿,应与颅内出血、窒息等鉴别。后者发病早,多在生后1、2天内起病,有产伤史。有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并发脑膜炎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2.呼吸道疾病
败血症早期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应与气胸、肺炎、未成熟儿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膨胀不全等鉴别,必要时可摄胸部X线片以协助诊断。
3.消化道疾病
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多或减少,是肠道原发病的表现,也可在败血症时出现,应分析各症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对肠菌类引起的败血症应提高警惕。
4.血液病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