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得到线索,浙江温州市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瞿溪经济重镇有一个村庄10多年无电,村子里的人日出回家,日落离家。
秉着新闻敏感性,第一时间去火车站买了当日晚上的车票前往当地采访拍摄
一路上,不断联系钱江晚报报道本次事件的孙燕记者,两个人不断的交换意见。晚上10点上火车,由于买票太晚,没有买到卧铺车厢,只能硬座,平生第一次做硬座8个小时。
实在累的不行,整个车厢里到处都是人的嘈杂声音,还有一股恶臭味。
到达金华的时候,我彻底受不了了,急忙找到车长,向对方亮明记者证,请求补票,但是由于当时整个车里没有空余的卧铺,列车长最后帮我找到了一个软座,可以靠着睡觉的地方,虽然只睡了3个小时,但十分感激。
到达温州是早晨6点20,由于没有休息好,整个人头很晕,然后找了一家KFC要了一杯热牛奶和一个汉堡,吃点东西。
按照钱报驻温州记者孙燕告诉我的路线,先是打出租到离瞿溪镇不远的地方,然后搭去镇上的唯一公交车前往镇上,一路上颠簸不已,突然发现温州这样的地方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到达镇上后是早晨7点15左右,在公交总站门口已经有很多的“黄鱼车”在拉客,我找了几辆车问“知道横坑自然村么”,很多司机都摇头,果然,这个村子已经被人们忽略了,突然有个司机告诉我,他知道横坑自然村。
由于钱报记者告诉我,她曾经就被人带到过另一个村子,是横坑村的行政村肇山村去,我警觉的询问了多遍,最后干脆拿出了报纸,叫司机看,司机看完后,确定自己知道,并告诉我那个村子都没人了,都是几十年的屋子,很少有人再去这个村庄。那里不“干净”的很。
我说,没关系,过去吧。
谈好价钱,司机开车前往,一路上都在上山,山坡很陡。不断的爬山,司机告诉我,那里原来有很多人居住,大概是10年前的时候,山顶这个村子很热闹,还有电话、广播、小卖铺,突然有一段时间,山上的人都下山了,关于下山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现在知道那个村子的人很少了,只有年龄大点的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村庄。
大概开车20多分钟后,我们到了山顶,车子不能再前行了。整个山顶没有一个人,路上我看见了很多破损的房屋,房屋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屋顶都是一个洞一个洞的,屋内的桌椅通过窗口看见摆放的比较整齐。
到达山顶后,司机告诉我,他要下山了,我要了他手机号(后来发现,山上没有信号),然后他开车下山了。看着他的车子远走的时候,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我转过身去的时候,突然一座巨大的山坟映在面前,山坟上镶嵌着一个黑白色相片。吓了一跳。
然后走向另一边,大声的喊道:“有人否?”
整个声音都在空荡的山谷里回响,一个破损的房屋映入眼前,里面很漆黑,我靠近,看见里面貌似端端的坐了一个人,白色上衣,毛骨悚然,那一刻后悔自己这么早上山。
拿着摄像机吊焦距,拉近镜头,发现原来是屋内一枝椅子上披着一件白色的衣服。我决定下山,希望能在山下碰见“采石者”。
刚刚走下山2分钟不到,我听见身后有人行走的声音,回头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伯伯拿着锄头,我赶紧上前问他:你能讲普通话么?那老伯伯费力的说:讲不来,你是记者吧?我惊愕他怎么会知道:“是的,我是记者。”
“哦,那你等等我儿子吧,他能讲的来。”,我和老伯伯用普通话沟通了下,他说,昨天一天来了好几批记者了,有《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的,都来报道村子没电的事情,我和他正聊着,他儿子骑着摩托车上山了·······
待续 未完
秉着新闻敏感性,第一时间去火车站买了当日晚上的车票前往当地采访拍摄
一路上,不断联系钱江晚报报道本次事件的孙燕记者,两个人不断的交换意见。晚上10点上火车,由于买票太晚,没有买到卧铺车厢,只能硬座,平生第一次做硬座8个小时。
实在累的不行,整个车厢里到处都是人的嘈杂声音,还有一股恶臭味。
到达金华的时候,我彻底受不了了,急忙找到车长,向对方亮明记者证,请求补票,但是由于当时整个车里没有空余的卧铺,列车长最后帮我找到了一个软座,可以靠着睡觉的地方,虽然只睡了3个小时,但十分感激。
到达温州是早晨6点20,由于没有休息好,整个人头很晕,然后找了一家KFC要了一杯热牛奶和一个汉堡,吃点东西。
按照钱报驻温州记者孙燕告诉我的路线,先是打出租到离瞿溪镇不远的地方,然后搭去镇上的唯一公交车前往镇上,一路上颠簸不已,突然发现温州这样的地方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到达镇上后是早晨7点15左右,在公交总站门口已经有很多的“黄鱼车”在拉客,我找了几辆车问“知道横坑自然村么”,很多司机都摇头,果然,这个村子已经被人们忽略了,突然有个司机告诉我,他知道横坑自然村。
由于钱报记者告诉我,她曾经就被人带到过另一个村子,是横坑村的行政村肇山村去,我警觉的询问了多遍,最后干脆拿出了报纸,叫司机看,司机看完后,确定自己知道,并告诉我那个村子都没人了,都是几十年的屋子,很少有人再去这个村庄。那里不“干净”的很。
我说,没关系,过去吧。
谈好价钱,司机开车前往,一路上都在上山,山坡很陡。不断的爬山,司机告诉我,那里原来有很多人居住,大概是10年前的时候,山顶这个村子很热闹,还有电话、广播、小卖铺,突然有一段时间,山上的人都下山了,关于下山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现在知道那个村子的人很少了,只有年龄大点的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村庄。
大概开车20多分钟后,我们到了山顶,车子不能再前行了。整个山顶没有一个人,路上我看见了很多破损的房屋,房屋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屋顶都是一个洞一个洞的,屋内的桌椅通过窗口看见摆放的比较整齐。
到达山顶后,司机告诉我,他要下山了,我要了他手机号(后来发现,山上没有信号),然后他开车下山了。看着他的车子远走的时候,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我转过身去的时候,突然一座巨大的山坟映在面前,山坟上镶嵌着一个黑白色相片。吓了一跳。
然后走向另一边,大声的喊道:“有人否?”
整个声音都在空荡的山谷里回响,一个破损的房屋映入眼前,里面很漆黑,我靠近,看见里面貌似端端的坐了一个人,白色上衣,毛骨悚然,那一刻后悔自己这么早上山。
拿着摄像机吊焦距,拉近镜头,发现原来是屋内一枝椅子上披着一件白色的衣服。我决定下山,希望能在山下碰见“采石者”。
刚刚走下山2分钟不到,我听见身后有人行走的声音,回头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伯伯拿着锄头,我赶紧上前问他:你能讲普通话么?那老伯伯费力的说:讲不来,你是记者吧?我惊愕他怎么会知道:“是的,我是记者。”
“哦,那你等等我儿子吧,他能讲的来。”,我和老伯伯用普通话沟通了下,他说,昨天一天来了好几批记者了,有《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的,都来报道村子没电的事情,我和他正聊着,他儿子骑着摩托车上山了·······
待续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