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央对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 意见和建议 廖秦友(生态旅游是一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旅游方式,是追求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旅游新形式。然而由于人们对生态资源的过渡开发和旅游项目管理中措施不当,带来了许多环境负面问题,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纠正这些不合理现象,实现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生态资源 生态旅游 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方式,是人们懂得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从而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以观光、度假、休养、科考、探险以及科普教育等为目的的生态旅游方式。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和文物遗址的现象,在国家、企业和游客中存在着不重视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改善当前的不良局面。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科学理念,以自然区域和相关的文化环境为活动背景,通过体验、认识、欣赏、研究等项目对自然和文化开展的探寻,是真正富有保护环境责任的专项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在很多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其管理方式、影响方式、旅游建设、发展方向都有自己的形成策略和目标,生态旅游在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美学价值的同时,更注重环境资源生态的维护和价值的保护,通过约束旅游消费者和企业开发商的行为,使当地居民直接受益,形成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协调统一的有机形式。 二、生态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 由于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者和消费者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旅游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当地环境的整体形象和开发效果。 1、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经营者缺乏整体规划,出现乱砍乱伐、到处兴建大型工程的现象,引发诸多的生态问题。造成景区内植被受到破坏,旅游区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改变了原有自然景观的形象布局,产生大量的资源消耗。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加剧了对脆弱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攀折花木、践踏草坪等行为使植物功能衰退甚至死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有力的措施,致使景区周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灰尘,宾馆饭店的锅炉废气等对当地的空气带来了污染;餐饮业的污水、宾馆的生活污水、洗车场等没有进行治理的废水排放,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水系;大量的游客涌入带来了固体**的处理问题,生活垃圾的随处倾倒降低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同时,娱乐场所的喧哗、交通工具的噪声给当地宁静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此等等,使当地的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3、人文环境的破坏 人们对当地文化景观的保护意识薄弱,游客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伤害行为,恣意地在景区内建筑物、文物上乱刻胡画,满足自己一时兴起的享受,忽视自己爱护文物的责任;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商为谋取经济利益,无视对环境的破坏,过度地利用当地文化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导致建筑物的风化、伤害愈趋严重,对古老艺术品的破坏屡见不鲜。 三、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景区的法制管理 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是保护景区环境的有效手段。应制定出结合国家资源和生态旅游发展特点的相应法规制度和详细的管理办法,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目标和方向,在确保环境和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编制旅游项目计划时,应进一步明确国家环境保护的功能要求,保护对象和责任义务,根据旅游环境的形式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控管理措施,强化科学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2、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 针对环境质量要求的差别实施分类管理。如保护区、云南威信扎西革命老区、水田花房子等区域,希望中央对云南威信扎西革命老区的主要建设,严格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建设和管理,应制定周密的保护计划和相应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旅游项目开发选择探险、科学考察等项目,切实保护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野生植物。相应的对保护级别低的地区可结合当地生态系统的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形式不一的生态旅游;对具有人文色彩、历史内蕴的人文景观可组织参观、欣赏、宿营等大众旅游方式。 3、加强环保设施的基本建设 应着重加强国家环境的公共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对区域内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的处理设施,兴建针对污水和垃圾的项目治理设施,加大对 省 市 县 镇 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力度,根据农村特点采用分散或集中的方式处理垃圾和污水,推广先进的管理协调模式,引导当地居民加强对家乡的优美环境建设,促进和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开展。同时,在各类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旅游区内的经济活动,防止因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引起的破坏现象。 4、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 国家环境部门应加大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加强对景区环境各项指标的监测,以及景区内各项旅游活动的监控,通过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等方式,及时治疗区域内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科学治理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针对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建设、经营、服务等环节提出更加科学、具体的要求,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5、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确保自然资源的原始状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是保护生态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最根本策略。因此,生态旅游区应根据园区的容量和环境敏感度限定游客人数和活动内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严格管制人员的承载量和登记管理,针对景区的重点保护区设置拦挡标志,制止入内;要求游客自行清理垃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游客入园前进行政策和规章的宣传教育,提供全程的生态服务指导,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接受生态保护的再教育;对园区的管理者和当地居民也应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当地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从认识上到行动上都和谐一致的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经营做出贡献。 结语 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中一项保护环境,促进发展的新型模式,只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关爱,治理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和开发计划,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相信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旅游会显示出它独特诱人的魅力,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主要方式。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