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58贴子:431,896
  • 9回复贴,共1

胡为乎泥中?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演义》里面有两个豪门侍女丫鬟对答的话,甲丫鬟犯错受罚,乙丫鬟嘲笑她,乙丫鬟以诗经句子笑曰“胡为乎泥中?”甲丫鬟以诗经句子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三国演义》赞曰:其家风雅如是。
以下是两诗,
其一,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⑴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
⑵流:中流,水中间。
⑶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⑷隐忧:深忧。隐:痛
⑸微:非,不是。
⑹鉴:铜镜。
⑺茹(rú如):猜想。
⑻据:依靠。
⑼薄言:语助词。愬(sù诉):同“诉”,告诉。
⑽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
⑾选: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⑿悄悄:忧貌。
⒀愠(yùn运):恼怒,怨恨。
⒁觏(gòu够):同“遘”,遭逢。闵(mǐn敏):痛,指患难。
⒂寤:交互。辟(pì屁):通“擗”,捶胸。摽(biào鳔):捶,打。
⒃居、诸:语助词。
⒄迭:更动。微:指隐微无光。
⒅澣(huàn浣):洗涤。▲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5-03 15:56回复
    网上所言创作背景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网上所言)此诗的作者和背景,历来争论颇多,迄今尚无定论。简略言之,汉代时不仅今古文有争议。这些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3 15:56
    回复
      2025-08-19 13:30: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注:当代国贼,宣传淫乱无耻,败乱中华名教,汉奸居多,穷酸秀才,又大多意淫豪门女人内宅为开端,而忘祖宗廉耻也,
      这首诗用当代共和国语言环境来说,其实就一句话,“领导,因为这事只有我才能做,所以我要出差”。
      回到这篇诗文,诗经这篇诗词说女人所写者,岂不是鼓励离婚?!?正所谓妓女灵魂工程师者!这种所谓“当代学者”,国家民族之贼也!当以少正卯之斩!
      这首诗乃国风,而不是雅颂之类,故是国中士族风尚也,春秋之国,都城庄园地主之家,日常风尚,风尚时髦者,自然不是阐述军国大事,风者,如今之娱乐流行歌曲尔。文以载道,儒家春秋诗经之风者,以其词其句,点点滴滴,皆是儒家生命价值观的体用,
      而不是后代犬儒汉奸卖国贼亡国奴之流,亦不是为稻粱谋而妄揣测删改,亦不是取媚外国主子也,
      春秋儒家道德价值观念,是日常生活之写,
      故而,此诗《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肯定是男人写,此诗,当是士族儿孙辈想任事独立,“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是世家大族兄弟内宅家族事务争权夺利的竞争,孔子本身就是庶子身份,当然赞扬且鼓励家族幼子或庶子出门自立(因为惟嫡长子才继承爵位),开疆拓土,避免窝里斗或曰避免内耗,一致对外,避免且消化内部矛盾,这才是孔子这个诗经编辑者本意。
      如果认定是女人所写,岂不是在描写鼓励意欲带子出门自立的怨怼小妾?!这种女人在鲁国周礼体制内国风之中也不应该被赞扬!!!这简直是八千女鬼闹朝纲!任何时代主旋律也不可能鼓励离婚!!!因为这是鼓励分裂!!!故而自古以来,唐宋朝以来,朝廷便有针对贬斥官员的“心怀怨望”之罪,国家养士用官,岂是在养心怀怨望吃里扒外之辈?
      那么,春秋时代女人宅斗诗文,如果能流传到诗经里,必然是毫无生活压力的高级贵族妇女非常有文化,其士族家主怎么可能那么不要脸的到了逼迫她,直到带着儿子出门分家离婚的地步?!所以怎么可能写得这么怨怼家主?!那是高级贵族妇女!要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家臣封建时代,是有家族武装力量的,带着儿子怨怼出门分家离婚,这也是家族武装力量和财产的分裂,这是撕破脸的公开分裂,这就变成敌对性质的,而不是内部分封建制了,
      如果说爱情在诗经里是合礼教的,那么离婚独居任何时候都绝不是合礼教的,孔子绝不可能把鼓励离婚鼓励敌对分裂的诗歌选进诗经,只不过后世内宅奸滑女人,在心怀怨怼之时引用而已,故作妖媚而已,
      综上所述,邶风.柏舟一诗,肯定是士族地主家族内部的子孙辈所写,目的就是向家族父辈祖父辈表达勇于任事,希望管理家族经济事务为家族分忧,或者希望被分封建制于某地以为家族藩篱的强烈(比较强烈)愿望,用儒家的说法,是实务能臣也。
      也就是当代共和国能干活能下乡的小公务员。
      春秋诗经,孔子所编,这便是儒家倡导的主旋律,也是后世中国两千多年文明文化之大宗,所以不可能是鼓励小妾(小老婆)带孩子离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03 16:00
      回复
        “胡为乎泥中”典故比较简单,现附此,简单的“望夫石”之歌
        式微
        先秦: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03 16: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