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瓜片的传说,另类版本《六安瓜片是“雨前”》
且说朱元璋走下打鼓尖,隐瞒了在山头捡得石鼓一事,是晚仍住在张老汉家,细思卦卜所言,弄得心神不定,恍恍惚惚不觉到了一座寺庙,正在疑惑间,只见来了一个绿衣女郎,面若敷粉,唇若丹朱,婀娜身材,行至近前异香扑鼻。
见了朱元璋倒身下拜,口称圣主在上,臣妾叩拜来迟,请祈恕罪。朱元璋摸不着头脑,赶忙还礼道:“姑娘请起,有话好说。”那女子轻启朱唇道:“妾本茶姓,姊妹多人,因妾谷雨前所生,父命名‘雨前’。
每年王母圣诞都是臣妾奉侍。不意有—年,妾被宫娥误下了份量,王母入口觉味苦,勃然大怒,将臣妾贬在大别山中受苦。臣妾体质如玉,但不被人们器重,虽贡献有加,亦名不扬,值不贵。
而妾的姊妹们虽不如妾质,都已久享盛名,如在安溪有‘铁观音’之贵,在黄山有‘毛峰’之誉,在皖南有 ‘猴魁’之名,而独妾冷落深山,名不见经传,妾心何服?请求圣主赐名播扬。”
朱元璋道:“姑娘你认错人了,我一个穷和尚怎能替你扬名呢?”绿衣女道:“只怕圣主不开金口,若能开金口,发玉音妾必身价百倍。”朱元璋正待细问下去,忽见一黑脸大汉拖着女郎便走,朱元璋正要去救女郎,脚被绊倒,跌落在悬崖下,猛得惊醒,原来是一场大梦。
后来明代有钦使徐广到六安巡视,听说有此奇事,作《茶居士传》记述此事,载于嘉靖《六安州志·艺文志》。这是后话。
第二天,朱元璋拜辞张老汉,出去散心。约在中午时分,只见前面一座山峰,山虽不高,但很秀丽,隐约间只见山上有一寺庙,好似昨晚梦中所见,便顺着山路往上走,及到近前一看,果是一座古庙,匾曰:“独山寺。”
正在这时,庙门大开,走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和尚,上前打个稽首道:“贵人到此,有失远迎,尚请恕罪。”朱元璋赶忙还礼道:“不敢当,不敢当!”老和尚拱手道:“请贵人到寺中奉茶,贫僧在此等候多时了。”
朱元璋想老和尚话里有话,便道:“多谢师父厚意,小僧与师父未曾谋面,为何路过宝刹就烦赐茶呢?”老和尚说:“请到里面容老纳面禀。”
到了禅房坐下,老和尚说:“今年清明节后,我到山中采药,在山间看到一棵茶树。枝叶繁茂,色如碧玉,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我想这棵茶树真奇怪,未曾炒制,为什么就香气袭人呢?我就摘了几把嫩叶。
猛然间,想起师父生前曾说过:‘这黄巢山下有一株仙茶,人在无意中能得到它,可是你拼命去寻找,却不可得’,我想今天是无意遇到,定是仙茶,何不多摘点呢!可一回头,却不见那棵茶树了,我回寺后,用心细炒,更觉异香扑鼻,装在瓷瓶里留细细享用。
当晚梦中见一绿衣女郎对我说:‘我是茶神雨前,今天有意让你采得仙茶奉献一个大贵人,非赐汝的。这个大贵人在七月十五日午时三刻到达你寺,你须敬奉仙茶,日后他飞黄腾达必给你寺庙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重赏田亩作为香火之资,如若不然,必遭寺毁僧亡,切记!切记!说罢飘然而去。今天是七月十五日,正好午时三刻圣僧到达敝寺,真是大幸。”
朱元璋说:“贫僧只不过是个游方和尚,何德何能?”但心中暗喜。和尚道:“老纳观圣僧龙眉凤眼,今后必当大贵,不然何至惊动神茶仙子呢!”不一会,寺中小和尚奉上新茶,敬献在朱元璋坐前。揭开杯盖,只见杯中云雾弥漫,一缕香气缓缓向上,约有丈余,凝成一朵白云,盘旋于室内,久而不散,清香四溢。
朱元璋喝了一口,味甘醇厚,齿颊流香,沁人心脾,顿觉清心明目,浑身舒畅,精神倍增,连称“神茶!神茶!形如瓜子,其香如兰,其气如云雾,真乃茶中仙品也。”老和尚听到“瓜子”二字连忙施礼道:“这茶产不知年数,也没有名号,今听圣僧一席话,宜定名为‘六安瓜子片’,此茶后来必定名扬四海,身价百倍,待老纳为此茶拜谢了。”说完,站起来便向元璋施礼,元璋连忙答礼。
岂知因为有未来皇帝朱元璋讲了这段赞美的话之后,六安瓜片果真名播四海。
且说朱元璋走下打鼓尖,隐瞒了在山头捡得石鼓一事,是晚仍住在张老汉家,细思卦卜所言,弄得心神不定,恍恍惚惚不觉到了一座寺庙,正在疑惑间,只见来了一个绿衣女郎,面若敷粉,唇若丹朱,婀娜身材,行至近前异香扑鼻。
见了朱元璋倒身下拜,口称圣主在上,臣妾叩拜来迟,请祈恕罪。朱元璋摸不着头脑,赶忙还礼道:“姑娘请起,有话好说。”那女子轻启朱唇道:“妾本茶姓,姊妹多人,因妾谷雨前所生,父命名‘雨前’。
每年王母圣诞都是臣妾奉侍。不意有—年,妾被宫娥误下了份量,王母入口觉味苦,勃然大怒,将臣妾贬在大别山中受苦。臣妾体质如玉,但不被人们器重,虽贡献有加,亦名不扬,值不贵。
而妾的姊妹们虽不如妾质,都已久享盛名,如在安溪有‘铁观音’之贵,在黄山有‘毛峰’之誉,在皖南有 ‘猴魁’之名,而独妾冷落深山,名不见经传,妾心何服?请求圣主赐名播扬。”
朱元璋道:“姑娘你认错人了,我一个穷和尚怎能替你扬名呢?”绿衣女道:“只怕圣主不开金口,若能开金口,发玉音妾必身价百倍。”朱元璋正待细问下去,忽见一黑脸大汉拖着女郎便走,朱元璋正要去救女郎,脚被绊倒,跌落在悬崖下,猛得惊醒,原来是一场大梦。
后来明代有钦使徐广到六安巡视,听说有此奇事,作《茶居士传》记述此事,载于嘉靖《六安州志·艺文志》。这是后话。
第二天,朱元璋拜辞张老汉,出去散心。约在中午时分,只见前面一座山峰,山虽不高,但很秀丽,隐约间只见山上有一寺庙,好似昨晚梦中所见,便顺着山路往上走,及到近前一看,果是一座古庙,匾曰:“独山寺。”
正在这时,庙门大开,走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和尚,上前打个稽首道:“贵人到此,有失远迎,尚请恕罪。”朱元璋赶忙还礼道:“不敢当,不敢当!”老和尚拱手道:“请贵人到寺中奉茶,贫僧在此等候多时了。”
朱元璋想老和尚话里有话,便道:“多谢师父厚意,小僧与师父未曾谋面,为何路过宝刹就烦赐茶呢?”老和尚说:“请到里面容老纳面禀。”
到了禅房坐下,老和尚说:“今年清明节后,我到山中采药,在山间看到一棵茶树。枝叶繁茂,色如碧玉,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我想这棵茶树真奇怪,未曾炒制,为什么就香气袭人呢?我就摘了几把嫩叶。
猛然间,想起师父生前曾说过:‘这黄巢山下有一株仙茶,人在无意中能得到它,可是你拼命去寻找,却不可得’,我想今天是无意遇到,定是仙茶,何不多摘点呢!可一回头,却不见那棵茶树了,我回寺后,用心细炒,更觉异香扑鼻,装在瓷瓶里留细细享用。
当晚梦中见一绿衣女郎对我说:‘我是茶神雨前,今天有意让你采得仙茶奉献一个大贵人,非赐汝的。这个大贵人在七月十五日午时三刻到达你寺,你须敬奉仙茶,日后他飞黄腾达必给你寺庙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重赏田亩作为香火之资,如若不然,必遭寺毁僧亡,切记!切记!说罢飘然而去。今天是七月十五日,正好午时三刻圣僧到达敝寺,真是大幸。”
朱元璋说:“贫僧只不过是个游方和尚,何德何能?”但心中暗喜。和尚道:“老纳观圣僧龙眉凤眼,今后必当大贵,不然何至惊动神茶仙子呢!”不一会,寺中小和尚奉上新茶,敬献在朱元璋坐前。揭开杯盖,只见杯中云雾弥漫,一缕香气缓缓向上,约有丈余,凝成一朵白云,盘旋于室内,久而不散,清香四溢。
朱元璋喝了一口,味甘醇厚,齿颊流香,沁人心脾,顿觉清心明目,浑身舒畅,精神倍增,连称“神茶!神茶!形如瓜子,其香如兰,其气如云雾,真乃茶中仙品也。”老和尚听到“瓜子”二字连忙施礼道:“这茶产不知年数,也没有名号,今听圣僧一席话,宜定名为‘六安瓜子片’,此茶后来必定名扬四海,身价百倍,待老纳为此茶拜谢了。”说完,站起来便向元璋施礼,元璋连忙答礼。
岂知因为有未来皇帝朱元璋讲了这段赞美的话之后,六安瓜片果真名播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