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矩阵吧 关注:7贴子:178
  • 0回复贴,共1

15位宫廷画士倾力打造,号称明代壁画之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听人说,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是一个大隐于世的宝库,那里的壁画一旦去看了,此生无悔。这个“法海”,不是老跟白娘子捣乱的和尚,而是“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
法海寺始建于公元1439年,由明英宗宠宦李童集资、工部营缮所修建,明英宗皇帝钦额曰:法海禅寺。寺庙一派皇家气势,等级颇高。法海寺最著名的,是隐秘在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号称“明代壁画之最”,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媲美!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历经570多年,仍光彩夺目!
当时参加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画师工匠共有169人,耗时4年8个月完工。其中,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等15名作者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寺门前的《楞严经幢》上,至今仍保存完好,这种为画士留名的做法在明代非常罕见,足见法海寺壁画地位之崇高。
15个宫廷画士,每一个都身怀绝技,融合了集体智慧的法海寺壁画,集明代工笔重彩绘画技艺之大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更难能可贵的是,壁画上无论是七十七个人物,还是花鸟、祥云、瑞兽、草木,没有一处“**”。要知道,即使在敦煌壁画中,画师也时有疏漏的时候,甚至还有尚未完成的半成品,但在法海寺,壁画上每一组线条都如行云流水,流畅自如,绝无二次描摹补涂。
不得不提的是,法海寺壁画中将两大绘画技巧应用得出神入化——沥粉堆金、叠晕烘染,这两大“绝技”构成了所谓的“裸眼3D”效果。
沥粉堆金技法包括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高难度技术。金粉堆砌令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这是敦煌壁画或永乐宫壁画所不具有的。壁画上的观音、菩萨和天女周身佩戴宝石镶嵌的璎珞,流光溢彩。逆光时,能清晰地看到凸出的金线轮廓; 而从正面看,金线隐藏在图案里,金线中间用颜料绘制的五彩宝石仿佛也是立体的,散发着耀眼光芒。
最震撼的效果体现在《水月观音像》上,高达3米多的水月观音衣袂飘飘,周身缠绕着一条朦胧的白色轻纱,纱上缀有一朵朵六菱花,六个花瓣,每个花瓣由48根金线组成,细如蛛丝,精妙至极。
叠晕烘染,就是将颜料层层叠染,这种技法在工笔重彩中应用广泛,但法海寺壁画艺高一筹的原因,除了技法更细腻(有时候晕染达到七层之多),在颜料用色上也颇为考究,较多采用上等的青金石、水晶、朱砂等天然矿物质颜料,色彩层次鲜明。
比如,《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中,梵天手中的一串白水晶珠,近看是用白色晕染勾线,距离越远,越显得透明浑圆、晶莹剔透,据说是使用了天然白水晶研磨入画; 辩才天脚下温顺降服的狮子和狐狸,毛发竖起,根根分明,透过放大镜,连耳朵上粉红透明的毛细血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因为壁画的珍贵与精美,近百年来,有名家的珍爱,也有默默的守护,他们与法海寺壁画结缘在历史年轮上,在岁月的烟云里,成就了一段壁画的传奇。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公安纵队某连驻扎在法海寺殿堂内,该连的一个战士洗完衣服,就直接在大殿北壁上钉了几个钉子,拉绳晾衣服。没想到这几个小小的钉子,却牵动了多位大师级的名人。
1950年4月初,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组织美术家参观法海寺壁画时,发现了壁画上的钉子,当即报告了文化部文物局。4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叶浅予在实地踏勘后亲自到文物局汇报情况,并提出了保护意见。与此同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先生惊悉法海寺壁画的保存现状,担心壁画再有闪失,立即上报文化部。
4月18日文化部根据徐悲鸿院长的反映,由部长沈雁冰签署,再次向北京市政府发公函,要求“请即查勘,并通知借驻部队加以爱护,已经钉的钉子不用拔出,未钉死的轻轻把它钉进去,以免拔出时再毁坏。”
时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非常重视这一反映,致函北京市人民政府,请设法保护法海寺文物。其公函中提出:“据本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报称,该院近有人至石景山附近法海寺观明朝壁画,见该寺已驻有部队,壁画有部分已经毁坏,见有些壁画上钉了好些钉子。请即查勘,并通知借驻部队加以爱护”后北京市政府对法海寺文物提出:“不得稍有损害。”
每每看到此类神工意匠之物,都不禁感叹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对于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加以爱护。


1楼2018-09-26 18: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