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春风不问路,是1999年还是2000年初?(呵呵,暴露年龄了)应该不是安徽台,反正每晚深夜两集连播,每次都是等家人睡了我再悄悄追剧。小凡和光哥的戏以前也看过不少,但这部还真是让我追得欲罢不能患得患失。后来大家说的安徽台有重播我是从未注意到,但这个情意结算是种下了。之前托朋友买台湾原版未果,2010年之后在淘宝上购得春剧的影碟,录的是安徽台的重播,我买了两种,一个是压缩版的5碟,还有一种是19碟的,两集一碟,还有他俩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效果马马虎虎,总好过越南语配音的。此后差不多每年都会看几遍,看颜值也好,看剧情也好,这剧差不多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药和糖了。可是看来看去,看来看去,再好的剧也会让人钻了牛角尖,我对某些剧情百思不得其解,对编剧大人的初衷产生了疑问?当年的台湾剧都保留着传统的礼义仁智信观念,本剧的官方介绍是探讨失婚妇人在婚变后如何走出阴霾,寻求自立,恢复自信的故事(我去,如果是光看这介绍而不是看到光哥小凡的演绎,我是绝不会追上这个剧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