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吧 关注:4,133贴子:99,257
  • 12回复贴,共1

瞎说什么大实话——宰我和子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子有很多出色的学生,其中,宰我和子贡以言语见长。
宰我和子贡言语犀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在阐述事实,就事论事,有啥说啥。至于偶尔优美的辞藻,偶尔雄浑的气势,偶尔的抖机灵抬杠,偶尔的比喻铺排,不过是两人在阐述事实的过程中,华丽风流的点缀罢了。


IP属地:重庆1楼2019-07-12 01:30回复
    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古人去世以后,活着的人会用一两个字概括亡者生平,这就是盖棺定谥。
    在众多的谥号中,最高级的字是“文”。这个字表示经天纬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愍民惠礼……总之,想要得到这个谥号,丰功伟绩和崇高的品德缺一不可,爱学习有文化反而是一个比较次要的要求。
    卫国大夫孔圉,就得到了“文”这个谥号,人称孔文子。按理说,能得到这么高级的谥号,孔圉的一生,应该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无懈可击的一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IP属地:重庆2楼2019-07-12 01:31
    回复


      IP属地:重庆3楼2019-07-12 01:32
      回复
        宋国美男子宋朝是卫国君夫人南子的情人,宋朝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太叔疾。
        南子死后,宋朝失势,被赶回宋国。
        于是孔圉逼太叔疾休妻,好把夫人的位子腾出来给自己的女儿。
        太叔疾娶了孔圉的女儿,还和前妻勾勾搭搭,事情败露。
        孔圉很生气,赶走太叔疾,把女儿重新嫁给太叔疾的弟弟太叔遗。
        孔圉逼别人休妻,把女儿嫁来嫁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严重违反了周礼。但就是这样一个私德有亏的人,却得到了“文”的谥号,太滑稽了。
        谥号这东西,与其说是活***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倒不如说是活人给活人一个满意的交代;孔圉老婆是公主,儿子孔悝接班后有权有势有钱有地,孔家家大业大;给死去的孔圉一个惠而不费的美谥,可以讨好孔家一大家子人,何乐不为;至于这个谥号是不是实至名归,那都不重要。
        这一切,就像是皇帝的新装,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说。不过子贡是个实在人,非要把窗户纸捅破,于是问孔子:孔圉品德败坏,凭啥给他一个那么高级的谥号啊?他也配?!(画外音:谥号,呵呵;周礼,呵呵;成王败寇,有啥好说的……)
        当年孔圉赶走太叔疾的时候,还曾经想拉拢孔子和他一起动手,子贡也在身边。所以孔圉这段黑历史,子贡和孔子两个人都门儿清。如今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当然明白弟子的用意。
        但是谥号是周礼的一部分,孔圉对孔子也不错,所以孔子不想说:哎呀你看看你,瞎说什么大实话,孔圉确实没资格称孔文子,谥号这东西很虚伪,你听听就行了……只好找个别的理由搪塞一下:啊,这个,孔圉爱学习,有文化,迎来送往很利索,所以“文”这个谥号,他用也不错啊哈哈。


        IP属地:重庆4楼2019-07-12 01:33
        回复
          2.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矣。
          改朝换代,除了武力值要达到以外,舆论宣传也是一个大法宝。
          宣传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吹捧自己,比如“大楚兴陈胜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社会主义好”;二是批判敌人,比如“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再比如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总之,改天换日靠宣传,一人挑动天下反。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七常委里面,宣传比纪检的排位还靠前。
          周文王和周武王要造反,舆论宣传的套路当然免不了。
          在吹捧自己方面,除了务虚的修文德,周文王还做了一件更务实的事情。那就是,修灵台。
          周文王修灵台,并不是小说家演绎出来的。在诗经里,就专门有《灵台》一诗,来记录此事: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打开高德地图,我们也可以在距离岐山不远的甘肃省,找到一个叫灵台县的地方。
          那么灵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灵台是观天象的;什么人可以观天象呢?天子,在宋以前,只有天子才能观天象。所以,周文王修灵台,就是在告诉大家,我是正统,我是天命所归,大家都来我这里。周文王明目张胆的造反,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天下三分有其二。(泰伯)捧完了自己,接下来就要批判敌人。那当然要把所有能搜罗到的罪证,统统拿出来凑数,这样才更能显得自己师出有名。
          秉持着把柄无巨细的原则,周武王开始了他的吊民伐罪。


          IP属地:重庆5楼2019-07-12 01:34
          回复
            然而很不过瘾的是,周武王所有能找到的把柄,统共也没几件:
            a. 酗酒。酿酒要粮食,酗酒就要消耗大量粮食,然后就会有人因为缺少粮食饿死。从出土的大量商代青铜酒器看,商朝人确实很能喝。周人挤在宝鸡,经年累月不下雨,粮食吃都不够吃,眼红商人有粮食酗酒,把酗酒当纣王的罪证,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b. 遗弃同宗族的兄弟。周武王找这条罪名,实际上是在拉拢商朝的落魄贵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周武王策反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多亏了武王划的这条统一战线,后来微子在战争的关键时刻狠狠阴了纣王一把。
            c. 起用地位低下的奴隶。这个明明叫唯才是举啊!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是纣王慧眼识珠,这是明君啊!
            d. 听信女人的话。女人在商朝确实很重要,看看妇好就知道了。所以,听信女人的话,在商朝,其实并不是过错。更何况,周朝的女人地位也不低啊:武王曰,吾有乱臣十人。武王改朝换代,出力最多的有十个人,其中一人是武王他妈,不知这算不算听信女人的话。
            e. 狂妄自大。天子自大,这很正常嘛。纣王之前,有自比太阳的夏桀;纣王之后,有东方红太阳升。纣王能征善战,不狂妄才不正常。
            f. 轻视祭祀。于是武王为了表示自己是赛艇的礼仪之邦,在三军阵前举办了隆重的活人祭祀。


            IP属地:重庆6楼2019-07-12 01:34
            回复
              能编的都编上,纣王的罪行也就这么多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纣王的脸越来越黑。
              司马迁把夏桀酒池肉林炮烙的戏份全都赏给纣王,东晋名医皇甫谧又赋予纣王无穷尽的想象力,把纣王打扮成一个人体解剖学者,让纣王去琢磨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并通过剖腹敲髓等具体实验,扩大样本数量,研究胎儿性别与母腹形状之间的关系、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在炮烙过程中,时间变化与人肉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小说家也没闲着,元朝的《武王伐纣平话》里,上天降罪纣王的原因是纣王调戏了一个仙女,这不算什么,周穆王、汉武帝都调戏过仙女嘛。但是到了明朝的《封神演义》,纣王调戏的对象就从一个普通的仙女,一下子变成了人类之母女娲,相应地,罪名也从好色变成了乱伦。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黑化纣王的苗头。正如《列子.杨朱》说,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于桀纣。
              实在人子贡早就觉着不对劲,就又说了句实在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矣。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纣王干的坏事,远没有传说中那么邪恶离谱。成王败寇,成王败寇啊!
              相应的方法论就是,一个阵营里,花花轿子人抬人,你捧我,我捧你,这么捧来捧去,我们的身价就越来越高(比如书法协会);对待敌人,就要痛打落水狗,抹黑再抹黑,让他们永永远远洗不白。
              这种拜高踩低的伎俩大家都心里都明白得很,只不过墙倒众人推,大伙抹黑纣王正起劲着呢,子贡你干嘛要出来多嘴,多尴尬。看,这次连和你搭话的人都没了吧!


              IP属地:重庆7楼2019-07-12 01:35
              回复
                3.宰予昼寝。
                宰予白天睡大觉这段公案,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梁武帝的洗白最有名、最用力,可惜,大力没有出奇迹。
                梁武帝的观点是,论语的原文应为宰予畫寝,就是宰予在墙上乱涂乱畫,然后孔子说房子已经老了,就不要装修了,枯朽的梁木经不起雕琢,破败的墙壁也不用再去粉刷。但是在传抄的过程中,“畫”字中间那一竖不小心弄丢了,于是,装修卧室的“畫寝”就变成了白天睡大觉的“晝寝”,宰予冤枉啊!
                这种观点看着好像确实像那么回事,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论语是一本什么书?编论语的都是些什么人?
                论语这本书总共也没几个字,孔子那些个惜墨如金的精英弟子,记录圣人言行尚嫌细节太简,又怎么可能会把“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畫”这种鸡毛蒜皮的琐事写在论语里,闲的拿后人开涮呢吧!所以,昼寝就是昼寝,宰予就是白天睡大觉,没什么好洗白的。


                IP属地:重庆8楼2019-07-12 01:35
                回复
                  心里装着事的人,睡觉都睡不踏实,哪里还能睡懒觉。
                  睡懒觉的人一般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生活惬意舒适,无忧无虑。朱元璋写过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诗里的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还在睡,就算起了床,估计也是斗鸡惹狗遛鸟钓鱼,这种优游岁月的生活,连皇上都羡慕,也难怪那么多人想提前退休了。
                  睡懒觉的第二种人就有点悲惨了,这种人的心态应该是,心灰意懒,百无聊赖,破罐破摔……换句话来说就是,弃疗。
                  比如,a和b同寝室,有一天早上,
                  a跟b说,宝宝,你咋还不起,你今天不是有考试吗?
                  b说,考个鬼,啥也不会,不去了,睡觉。
                  a说,去试试嘛,说不定就过了呢?
                  b说,哎呀你烦死了,悄悄地,别吵了。
                  a说,你现在去打印张小抄,实在不行看旁边有没有霸霸,瞄两眼,快去呀!
                  b说,嘘~!
                  a说,你没救了。
                  b说,无所谓,反正我不要脸。
                  你们猜一下b那天最后什么时候起的床?
                  在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荡的大背景下,能以第一种心态睡懒觉的人少之又少。鲁哀公算一个,他和孔子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后来他死了。
                  宰予昼寝,应该是弃疗了。上面例子的b,如果家长在旁边,就算是装样子,也不可能缺考。但是宰予,他连装都懒得装,孔子都来了他还在睡,这人是绝望了吧。
                  宰予绝望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觉着主张推行不下去,前路微茫,也许是女神嫁人了……总归他是绝望了,所以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你没救了。
                  ————————
                  这段跑题了。


                  IP属地:重庆9楼2019-07-12 01:36
                  回复
                    投石问路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大家觉得这一段里,是谁在曰“使民战栗”?
                    认为是鲁哀公说的请回复1,
                    认为宰我说的回2,
                    其他回3


                    IP属地:重庆10楼2019-07-12 01:36
                    回复
                      2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12 11:46
                      回复
                        古代哲理典故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7-12 16:4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15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