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外滩中心吧 关注:11贴子:241
  • 2回复贴,共1

在绿地寻找的“外滩时光”里,有你的故事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天4万多人次,每年670多万人次……买票要排队……白天航班平均半小时就有一趟……上海—重庆1条航线有13条船在开……”
一段对十六铺码头的记忆,勾勒那时的繁华景象,唤起一种割舍不下的码头情怀。

十六铺码头,距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重要的水上门户。它是中西方商贸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见证者,也是上海从小渔村发展成国际都市的记录者。
数不清的外滩记忆,道不尽的上海传奇,在这里轮番上演。
自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此时,十六铺已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商贾云集,繁华鼎盛。
起初计划划分27个铺,但实际却只划分到了16个铺(即从头铺到十六铺)。其中,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黄浦江一带,与法租界接壤。


1楼2019-08-02 16:51回复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随之取消。但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繁华和记忆,故保留了下来。
    由于十六铺的设施陈旧,1982年,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当时有报纸报道“新的十六铺客运站有三大亮点:自动扶梯、摄像头监控以及7个高端小型候船室”,一时间轰动全上海。
    如今,上海对外滩进行整体改造和修复,十六铺码头又一次迎来新生,一条外滩延伸线的文化历史岸线呼之欲出,100多年前的外滩时光渐渐浮现。
    当一条沙船驶入董家渡,董家渡的商道发展就此开启。从十六铺码头,到商船会馆,循着历史印记,找寻那些属于董家渡和外滩最好的时光。
    北接十六铺码头文化区,老码头历史风情街,紧邻老城厢里弄文化建筑群,向南延伸至南浦公园,百年的历史保护建筑,在这条文化历史轴线上一一呈现。
    绿地外滩中心,坚持走传承与创新之路。
    传承的是上海最纯粹的历史文化,寻回十六铺码头、老码头的商道记忆,完整保留董家渡天主教堂,修缮商船会馆,缔造上海外滩的又一文化地标。


    2楼2019-08-02 16:52
    回复
      创新的是打造约1.8万方中央绿地,与景观连廊、滨水景观区一轴三段,从西到东,打通滨江的景观界面。注重“人”的体验感以及与环境的融合,构建漫步可赏的都心景观花园。
      当人们穿梭于其中,将欣赏到独具水岸风情的滨水景观长廊,感受滨江浪漫氛围。
      契合城市CAZ(中央文化区)规划概念,将董家渡金融带打造成一座7*24小时金融不夜城。绿地外滩中心,将金融、文化、历史、生态、人文等汇于一体,记录外滩时光,启幕下一个风华时代。


      3楼2019-08-02 1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