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乡文艺吧 关注:746贴子:22,989
  • 11回复贴,共1

武强年画的“198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故事:
  9月30日,在共和国60岁华诞的前夕,最后一批82年武强年画回到了故土武强,至此,在京发现的这批老年画被全部运回,历时4个多月,共收集到50余个花样(套),15000余张,全部为白粉连纸,品色印刷,木版水色套印工艺,保存品相完好,颜色亮丽如新。1982年,距今近30年,对于“年年贴新,年年揭”的纸质年画来说,保存己非常不易,数量之多,品种之多,在年画界中实属罕见。


1楼2009-11-19 18:38回复
    时代:
    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复苏,百业待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灭顶之灾”的武强年画,迎来了第二次生命,以画为业的武强人重操旧业,开始了武强年画的再次发展,有集体所有的武强画厂,也有个体的画店作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批年画中有的印有“武强画厂”、有的印有“恒兴合画厂”字样,当时现状可见一斑。此批年画除了标有画店字号外,并印有出版编号,如: “1982年版编号2—010”、“河北省期刊登记证第26号”、“统一编号04—”等。解放后,武强对武强年画的出版有了统一审查登记,对年画的发行进行审批,年画有了出版编号,80年代末,木版年画逐渐被胶版年画取代,并一度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带有出版号的木版年画成为了特殊的年代记忆,这也是此批年画特有的时代特征。


    2楼2009-11-19 18:39
    回复
      工艺:
        武强年画为木版水色套印工艺,纯手工制作。


      3楼2009-11-19 18:42
      回复
        为什么我发不上贴去了呢?后面的内容还没完呢?总是提示我广告贴,系统怎样确认广告贴?


        4楼2009-11-19 18:50
        回复
          武强年画为木版水色套印工艺,纯手工制作。自xx战争后,武强年画印制改用进口的机制粉连纸和化学色,通称“品色”,一改从前的土纸土色生产,颜色更为鲜艳,一直延用到上世纪80年代,并根据不同的年画用途,采用不同的纸张,如中堂、门画纸张略厚,而窗花为了透光,则略薄。后为了适应不同的装裱形式,开始采用宣纸,国画、水粉等颜料,粉连纸和品色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此批年画可谓是年画工艺革命的“末代皇帝”,武强年画工艺改革的里程碑。


          5楼2009-11-19 18:53
          回复
            背景:
              这些年画风格工艺的进步,与当时的创作团体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武强是久负盛名的“年画之乡”,年画是武强的支柱产业,史料记载,武强年画曾“年产销量一亿对开张,行销大半个中国”,至民国,当时县城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144家,周围62个村庄从事生产”,可谓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解放后,武强年画公私合营,成立了远大画业合作社,后更名武强画厂,武强年画得到了继承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暴发,武强年画被视为“四旧”,遭受了灭顶之灾,画业停产,木版被毁,年画遭难,艺人改行。1981年,武强正式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武强年画如久旱逢甘露,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饱受压抑的年画艺人们,终于可以鼓起干劲,再次发展,涌现出了路治国、王子学、吴兴伟、路彩艳、贾凌奎、于彦波等一批风华正茂、满怀创作热情的年画高手,艺人们如鱼得水,创作激情可想而知。另外,在60年代,张春峰、王兴邦、张树德等著名画家的加入,为新时期武强年画的发展做了积极的铺垫和推动,张树德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美术系、徐悲鸿的得意高徒,1955年“肃反”,被打成“反革命”、“右派”,1962年,下放武强,张树德来到武强后,兢兢业业钻研业务,和武强年画艺人一起对武强年画进行改革创新,改绘、创作了大批的武强年画,如现在看到的《狮子》、《老虎》、《大花瓶》、《戏曲人物》等等,使武强年画从农民创作,上升到了专业水准,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批老年画中的《大花瓶》、《前程似锦》正是张树德所绘,是难得的精品。


            7楼2009-11-19 18:55
            回复
              结束语:
                1982年,改革开放,经济复苏,武强年画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市场的繁荣,新生产品的竞争也使武强年画面临了新的窘地,工艺改进,科技发展,胶印年画的出现,使传统木版年画失去了市场,一度跌入低谷,商品滞销、产品积压,木版年画只能默认市场的无奈。也正因于此,这批老年画才保留到了今天,见证了市场的复苏,武强年画的繁荣,见证了自由经济下的盛败兴衰。
                1982,武强年画的特殊岁月。
              


              8楼2009-11-19 18:55
              回复
                文中有一词“YAPIAN战争”,就被系统设定成“广告贴了”


                9楼2009-11-19 18:57
                回复
                  • 110.247.1.*
                  后续:
                    这批年画运回后,经年画专家张春峰、王子学、王兴邦、吴兴伟等进行鉴定,将作品年代确定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分60年前后,(因有一张年画明确印有1982年,故将这批年画称之为“1982”),其中有3副作品为徐悲鸿第子张树德所作,部分年画为我年画博物馆馆藏空白,画店字号和出版编号同时存在年画断定为当时的“老版新印”。
                    这批年画将有部分做成礼品套装,供喜爱者收藏,同时,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弘扬武强年画,可向各大博物馆、大中院校无尝捐赠!


                  10楼2009-11-19 19:28
                  回复
                      上文“第子”应为“弟子”,特此更正。


                    11楼2009-11-19 19:32
                    回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己将此批年画的各一品种收藏,共计65张,成为此批年画的第一家收藏单位。


                      12楼2009-11-19 19:34
                      回复


                        13楼2009-11-20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