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吧 关注:91贴子:338
  • 0回复贴,共1

stem课堂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TEM教育主题关注加强其中的创意教育效能及文化艺术元素。当发现内地和香港在推动时存在若干偏差和缺失,格物斯坦表示:国内中小学学校、老师普遍存在迷茫和焦虑,特别是学前教育,所以延伸思考这种创新教育在校本课程规划、多元教学设计和教师普及培训各方面问题。

目前倡导以低成本、低技术配置,可以进行跨学科整合,以融合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非在现存课外或课内叠加的形式去普及推广。同时建议学前教育可以在课程指引所覆盖的六大内容范畴与五大学习目标,配合主题教学策略,有意识的突出STEAM元素,进行生活关注、科学探究、知识运用、创意想象、协作学习和多元表达的STEM+校本教育规划。过往到中小幼做STEM+ 教育发展分享,主要工作都是疏理STEM教育与课改关键项目的对应,以及唤回教师对原有多元课程模式及教学策略应用的知觉,提升校本发展的自信。有学者也认同推动STEM+ 教育,可以重新调动学界在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香港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推动STEM+教育─STEM教育的在地化与顶层设计》研究报告,建议大中小幼要有STEM+分阶段的教学策略,避免一窝蜂去钻技术;建议订立STEM+素养框架,让学校规划学科知识融合建构,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阶段性发展指标。

过去十年,为配合教育创新、大众创业国策,在国内大多数省市,广泛推动创客教育。好的一面是社会对科普教育有基础认识,再融入不同的创新科技,也有利STEM教育各核心学科内容的学习;但那种强调硬技术学习、硬件主导、割裂及断层式知识应用、成品产出做评估的课程模式,不利跨科综合学习的推动,以及核心素养的建构,和世界主流教育发展未能紧扣。

STEM暂时不是一个学科,也没有通用的课程和教材,主要以校本或区本规划。而STEM+ 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包含跨学科综合学习课程设计、促进审辨思维、提升创意表现、运用专题学习策略、鼓励参与、自主学习、掌握创科工具和器材、培养科学慎思、重视人文关怀、进行生活和社会改进课题探究、多元学习延伸。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创意教育的推动和评估,订定具体目标和学习观察是有必要的,去发现不同程度的微创意、微创新,即一个人产生新思想、新事物的高阶学习表现,或者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向,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意表现。


1楼2020-12-07 11: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