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4年开始关注泰山队的比赛,能看到比赛直播和现场是96年,说一下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鲁能吧现在已经没法说李霄鹏的事了,作为老泰山球迷,也只能借贵宝地来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于李霄鹏情商和人缘的问题,见仁见智,不多做评论,只说说对他带队思路的一些看法。
很多人认为李霄鹏师从殷铁生,战术落伍,只会踢防守反击,先说一件有趣的事,94年作为入替进入甲A的泰山队,一直以来都是头号降级热门,但是在殷铁生的指导下,泰山队一直有着超出自身实力的表现,泰山队是甲A时代除军旅八一外最后一个引入外援的球队,也是基本上靠山东子弟兵打天下,实力很弱,但是思路对头,一直能保持很好的成绩,拿到了职业化后第一个足协杯冠军(第二个进球就是李霄鹏打入),次年在打进决赛的征程中,四战广东球队,7胜1负。可以说一高一快一直是那支实力很弱的泰山队的制胜法宝。
但是就此说殷铁生只会防守反击是不公平的,有山东记者提问过他,他说了一句类似“给我一个马拉多纳,我也能踢攻势足球”的话。这是一句赌气的话,也是一句大实话。因为紧接着97年请来的韩国攻势足球教练差点把鲁能带降级,进球是多了,丢球更多了。
接着说李霄鹏和殷铁生的关系,现在批李霄鹏的球迷大多数都比较年轻,以为都是防守反击,所以李霄鹏就是殷铁生徒弟了,其实这都是想当然,殷铁生时代主打532,中路靠邢锐组织调度,前边一高一快,其余人几乎全员防守。而李霄鹏在鲁能主打的阵型是442,对两个边路的进攻要求极高,实际上他从图巴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
一个球队踢什么阵型,是跟他们的人员配置有关系的,李霄鹏接手鲁能的时候,佩莱已经是主力了,有这么优质的世界顶级高中锋,你非要全盘推倒重来,投资方都不可能同意,佩莱是鲁能队史最高纪录的引援,也是鲁能队史最高年薪的外援,用2年就放弃?换谁都不可能同意。
李霄鹏踢球时,我就非常喜欢这个山东队里为数不多的技术型球员(另一个是邢锐,还有一个是殷铁生,不过没有机会看到他踢球),所以他退役后我一直都在关注他。他在带领女足时,第一场比赛采用的阵型是433,这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阵型,也是对球员能力要求很高的阵型,很可惜,球员能力达不到要求,他只能被迫改回万能阵型442,巧合的是,他在带领鲁能的第一场友谊赛,在欧洲的拉练,同样是433,同样是由于球员能力不足,在欧洲拉练结束前,他改回了44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霄鹏骨子里并不保守,他的经历,在鲁能另外两任教练身上都有体现,不过是一正一反。
1999年桑特拉齐执教鲁能,作为当时前南联赛历史最佳射手,桑特拉齐骨子里的进攻欲望一直延续到了主教练的身份上,当时在他执教鲁能的第二场,被广东松日3-2大逆转后,他发现鲁能的球员根本没有能力踢攻势足球,所以他老老实实打防反,他甚至比殷铁生更保守,主打451,前锋只留一个人。这种务实和实事求是,为他和鲁能带来了中国职业化历史以来第一个双冠王。另一个例子是他的继任鲍里斯,这个俄罗斯老头在联赛收官阶段表现抢眼,一波连胜给自己前半程挽回了一些颜面,桑特拉齐2场就悟出来的道理,鲍里斯用了整整半个赛季才悟出来,在后半程改回防守反击战术后,他迎来了在鲁能的巅峰时刻,但是此时,他已经失去了时任总经理董罡的信任。
说这个是想说,泰山队在中国足坛一直以来都是以“糙哥”的形象示人,即便是今天,从球员的灵性上来说,山东球员大多数都不如南方球员,比如武汉球员。但是山东球员有着北欧足球的特点,身体强壮,跑动能力强,可以靠身体弥补脚下技术的差距。这一点,很多山东球迷到今天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甚至都不记得2006年鲁能王朝,进攻主力是郑智、周海滨、崔鹏、李金羽这些球员。
李霄鹏就是很务实的人,他明白山东球员的优点和缺点,所以他做的就是让山东球员的优点极度放大,把优点发挥到极致,尽量让缺点显得不那么重要。
也就是说,李霄鹏并不是一个只会起高球的教练,他这么做,是因为他手里有起高球的牌,而没有走地面的牌,今年鲁能换掉了巴西教练团队,请来了德国马克团队,可以看得出,李霄鹏在努力改变所谓起高球的形象,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除了酣畅淋漓5-0大胜富力,其他比赛鲁能进攻如便秘,进球少得可怜,而真正能赢下的比赛,都是放弃东施效颦,改回球员熟悉的传中套路,比如3-2逆转大连,1-0击败恒大等。李霄鹏也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战术的东西打出来了,但是最后一下(传射)不可能短期内提高。
武汉的球员配置,根本不符合高球战术,李霄鹏会把所有球员都卖掉换成人高马大的球员吗?这个问题,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不可能,可是为什么卓尔高层会请一个坊间传“只会开大脚”的教练?我相信他们比球迷更专业,更明白李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教练,如果李霄鹏只会开大脚,那么卓尔高层是要砸自己的锅吗?
我相信李霄鹏会根据武汉球员的特点来制定战术,在面对强队时,肯定还是防守反击,但是不会是一味防守,他对高位逼抢要求很高,武汉的几个外援特点,也能很好满足他的战术。我个人是对李霄鹏非常看好的,接下来的几个赛季里,除了泰山队的比赛,我会每周多看一场球了。
关于李霄鹏情商和人缘的问题,见仁见智,不多做评论,只说说对他带队思路的一些看法。
很多人认为李霄鹏师从殷铁生,战术落伍,只会踢防守反击,先说一件有趣的事,94年作为入替进入甲A的泰山队,一直以来都是头号降级热门,但是在殷铁生的指导下,泰山队一直有着超出自身实力的表现,泰山队是甲A时代除军旅八一外最后一个引入外援的球队,也是基本上靠山东子弟兵打天下,实力很弱,但是思路对头,一直能保持很好的成绩,拿到了职业化后第一个足协杯冠军(第二个进球就是李霄鹏打入),次年在打进决赛的征程中,四战广东球队,7胜1负。可以说一高一快一直是那支实力很弱的泰山队的制胜法宝。
但是就此说殷铁生只会防守反击是不公平的,有山东记者提问过他,他说了一句类似“给我一个马拉多纳,我也能踢攻势足球”的话。这是一句赌气的话,也是一句大实话。因为紧接着97年请来的韩国攻势足球教练差点把鲁能带降级,进球是多了,丢球更多了。
接着说李霄鹏和殷铁生的关系,现在批李霄鹏的球迷大多数都比较年轻,以为都是防守反击,所以李霄鹏就是殷铁生徒弟了,其实这都是想当然,殷铁生时代主打532,中路靠邢锐组织调度,前边一高一快,其余人几乎全员防守。而李霄鹏在鲁能主打的阵型是442,对两个边路的进攻要求极高,实际上他从图巴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
一个球队踢什么阵型,是跟他们的人员配置有关系的,李霄鹏接手鲁能的时候,佩莱已经是主力了,有这么优质的世界顶级高中锋,你非要全盘推倒重来,投资方都不可能同意,佩莱是鲁能队史最高纪录的引援,也是鲁能队史最高年薪的外援,用2年就放弃?换谁都不可能同意。
李霄鹏踢球时,我就非常喜欢这个山东队里为数不多的技术型球员(另一个是邢锐,还有一个是殷铁生,不过没有机会看到他踢球),所以他退役后我一直都在关注他。他在带领女足时,第一场比赛采用的阵型是433,这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阵型,也是对球员能力要求很高的阵型,很可惜,球员能力达不到要求,他只能被迫改回万能阵型442,巧合的是,他在带领鲁能的第一场友谊赛,在欧洲的拉练,同样是433,同样是由于球员能力不足,在欧洲拉练结束前,他改回了44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霄鹏骨子里并不保守,他的经历,在鲁能另外两任教练身上都有体现,不过是一正一反。
1999年桑特拉齐执教鲁能,作为当时前南联赛历史最佳射手,桑特拉齐骨子里的进攻欲望一直延续到了主教练的身份上,当时在他执教鲁能的第二场,被广东松日3-2大逆转后,他发现鲁能的球员根本没有能力踢攻势足球,所以他老老实实打防反,他甚至比殷铁生更保守,主打451,前锋只留一个人。这种务实和实事求是,为他和鲁能带来了中国职业化历史以来第一个双冠王。另一个例子是他的继任鲍里斯,这个俄罗斯老头在联赛收官阶段表现抢眼,一波连胜给自己前半程挽回了一些颜面,桑特拉齐2场就悟出来的道理,鲍里斯用了整整半个赛季才悟出来,在后半程改回防守反击战术后,他迎来了在鲁能的巅峰时刻,但是此时,他已经失去了时任总经理董罡的信任。
说这个是想说,泰山队在中国足坛一直以来都是以“糙哥”的形象示人,即便是今天,从球员的灵性上来说,山东球员大多数都不如南方球员,比如武汉球员。但是山东球员有着北欧足球的特点,身体强壮,跑动能力强,可以靠身体弥补脚下技术的差距。这一点,很多山东球迷到今天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甚至都不记得2006年鲁能王朝,进攻主力是郑智、周海滨、崔鹏、李金羽这些球员。
李霄鹏就是很务实的人,他明白山东球员的优点和缺点,所以他做的就是让山东球员的优点极度放大,把优点发挥到极致,尽量让缺点显得不那么重要。
也就是说,李霄鹏并不是一个只会起高球的教练,他这么做,是因为他手里有起高球的牌,而没有走地面的牌,今年鲁能换掉了巴西教练团队,请来了德国马克团队,可以看得出,李霄鹏在努力改变所谓起高球的形象,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除了酣畅淋漓5-0大胜富力,其他比赛鲁能进攻如便秘,进球少得可怜,而真正能赢下的比赛,都是放弃东施效颦,改回球员熟悉的传中套路,比如3-2逆转大连,1-0击败恒大等。李霄鹏也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战术的东西打出来了,但是最后一下(传射)不可能短期内提高。
武汉的球员配置,根本不符合高球战术,李霄鹏会把所有球员都卖掉换成人高马大的球员吗?这个问题,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不可能,可是为什么卓尔高层会请一个坊间传“只会开大脚”的教练?我相信他们比球迷更专业,更明白李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教练,如果李霄鹏只会开大脚,那么卓尔高层是要砸自己的锅吗?
我相信李霄鹏会根据武汉球员的特点来制定战术,在面对强队时,肯定还是防守反击,但是不会是一味防守,他对高位逼抢要求很高,武汉的几个外援特点,也能很好满足他的战术。我个人是对李霄鹏非常看好的,接下来的几个赛季里,除了泰山队的比赛,我会每周多看一场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