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致敬千千静听20年!及电脑音乐播放器发展简史
(注:部分内容为网络整理,不以精准为目的,谨致以敬意。不喜勿喷,欢迎留下你的心得):
2000年的时候是WinZIP的时代,那时候比较流行Winamp。之前的话则是Xing Player之类的,更早就不说了。Winamp越来越臃肿,程序员出走做了foobar2000,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foobar2000支持Winamp的接口,所以可以兼容之前的插件。对MP3解码器做了些改进,并且号称原汁原味的输出,可定制性又好,能直接显示歌曲的详细编码方式等信息,可以自己加很多DSP,又能自己定制花里胡哨的播放界面,这吸引了一些专业的早期用户。然后又因为占用资源极低,foobar2000版的在电脑上播放音乐也只占用24M内存,这极大吸引了当年整天想着优化系统,号称玩游戏用98办公用2000千万别用XP啊的人。
虽然foobar2000官方宣称解码都是一样的,不同解码器的解码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foobar2000的名声已经传起来了,大家都觉得foobar2000是播放「音质」最好的软件。
后来,人们听歌时还挺希望能看到歌词的,于是有了迷你歌词等插件。可是对普通用户来说,Winamp和WinRAR一样需要破解,foobar2000刚装起来象Firefox一样难看,歌词插件还要自己安装很麻烦。于是,千千静听横空出世,免费的,还是中文界面,还立刻能显示歌词,也号称原汁原味输出。所以,大家都装千千静听去了。
这个时候,专业用户依然守着foobar2000,因为ASIO最早只有foobar2000支持,后来千千静听也支持了,但是又有了WASAPI,至今只有foobar2000支持。
然后酷我和酷狗出来,开始酷我只是大家用来填歌曲信息的,酷狗只是大家找歌的下载器,后来酷狗的功能越做越好,于是酷狗成为了很多人的音乐播放软件。
再后来就是很多在线听歌网站风行,适合没个人电脑的和大量的网吧用户。只要登录就可以打开自己的歌单在线听歌了。再然后就是QQ音乐、虾米网。然后一些网站写了一些代码给歌曲自动分类,分为舒缓的摇滚的男声的女声的之类的。然后,突然有人发现用户只是要听歌就行,于是有了各种电台,利用上面的代码根据用户的歌单推荐一些歌曲给用户,其实有点类似于Google的Pagerank。
再,再,也就是现在笼统说的云音乐了。。。
专业用户依然守着foobar2000,他们需要精确地控制自己的歌曲库里的歌曲,控制格式、tag、专辑图片。不过,一部分已经分流到iTunes,尤其是iTunes Match发布之后。
而千千静听,则走出了其“满城尽披千千甲,独居一寓唯静听”的历程。千千静听也曾收获一大批忠实用户,在他们心里,千千是他们永远的千千,直至现在依然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寻找千千静听老版本安装包。附千千静听简历:
起意于2001年,2002年出生,Nanling “南岭大侠”原名郑南岭(70后程序员),以一个音乐爱好者身份,想着自己用得更舒服些,参考了当时香港某MP3播放器,尤其增加了歌词显示,码出了非常高效和低资源占用、无广告、非商业、完全免费的千千静听;播放器名当时叫“MP3随身听”,因作者喜欢《千千阙歌》,后来把“MP3随身听”改名为千千静听(英文名称:TTplayer)。
2004年winamp推出新版本改革失败后,千千静听在中国开始盛极一时。
2006年,千千静听被百度收购,至此千千静听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2012年10月百度开始整合百度MP3、百度ting、千千静听等音乐产品。
2013年,千千静听改名为百度音乐,官网域名也被跳转到百度音乐,从此“千千静听”成为历史。
2015年12月,百度宣布旗下百度音乐业务将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致力于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联网音乐机构”,与此同时,百度音乐更名为“千千音乐”。。。
千千静听的陨落在于,它只是个播放器,不能下载歌曲。(也有人归咎于百度的收购!)。有人说未来是属于iTunes一类软件的。但千千静听在歌词显示和下载、小巧玲珑资源占用少、易用等方面仍然有优势,仍然是本地播放器其中一个优选。用一句话“小巧精致、操作简捷、功能强大”来形容千千静听一点不为过。


(注:部分内容为网络整理,不以精准为目的,谨致以敬意。不喜勿喷,欢迎留下你的心得):
2000年的时候是WinZIP的时代,那时候比较流行Winamp。之前的话则是Xing Player之类的,更早就不说了。Winamp越来越臃肿,程序员出走做了foobar2000,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foobar2000支持Winamp的接口,所以可以兼容之前的插件。对MP3解码器做了些改进,并且号称原汁原味的输出,可定制性又好,能直接显示歌曲的详细编码方式等信息,可以自己加很多DSP,又能自己定制花里胡哨的播放界面,这吸引了一些专业的早期用户。然后又因为占用资源极低,foobar2000版的在电脑上播放音乐也只占用24M内存,这极大吸引了当年整天想着优化系统,号称玩游戏用98办公用2000千万别用XP啊的人。
虽然foobar2000官方宣称解码都是一样的,不同解码器的解码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foobar2000的名声已经传起来了,大家都觉得foobar2000是播放「音质」最好的软件。
后来,人们听歌时还挺希望能看到歌词的,于是有了迷你歌词等插件。可是对普通用户来说,Winamp和WinRAR一样需要破解,foobar2000刚装起来象Firefox一样难看,歌词插件还要自己安装很麻烦。于是,千千静听横空出世,免费的,还是中文界面,还立刻能显示歌词,也号称原汁原味输出。所以,大家都装千千静听去了。
这个时候,专业用户依然守着foobar2000,因为ASIO最早只有foobar2000支持,后来千千静听也支持了,但是又有了WASAPI,至今只有foobar2000支持。
然后酷我和酷狗出来,开始酷我只是大家用来填歌曲信息的,酷狗只是大家找歌的下载器,后来酷狗的功能越做越好,于是酷狗成为了很多人的音乐播放软件。
再后来就是很多在线听歌网站风行,适合没个人电脑的和大量的网吧用户。只要登录就可以打开自己的歌单在线听歌了。再然后就是QQ音乐、虾米网。然后一些网站写了一些代码给歌曲自动分类,分为舒缓的摇滚的男声的女声的之类的。然后,突然有人发现用户只是要听歌就行,于是有了各种电台,利用上面的代码根据用户的歌单推荐一些歌曲给用户,其实有点类似于Google的Pagerank。
再,再,也就是现在笼统说的云音乐了。。。
专业用户依然守着foobar2000,他们需要精确地控制自己的歌曲库里的歌曲,控制格式、tag、专辑图片。不过,一部分已经分流到iTunes,尤其是iTunes Match发布之后。
而千千静听,则走出了其“满城尽披千千甲,独居一寓唯静听”的历程。千千静听也曾收获一大批忠实用户,在他们心里,千千是他们永远的千千,直至现在依然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寻找千千静听老版本安装包。附千千静听简历:
起意于2001年,2002年出生,Nanling “南岭大侠”原名郑南岭(70后程序员),以一个音乐爱好者身份,想着自己用得更舒服些,参考了当时香港某MP3播放器,尤其增加了歌词显示,码出了非常高效和低资源占用、无广告、非商业、完全免费的千千静听;播放器名当时叫“MP3随身听”,因作者喜欢《千千阙歌》,后来把“MP3随身听”改名为千千静听(英文名称:TTplayer)。
2004年winamp推出新版本改革失败后,千千静听在中国开始盛极一时。
2006年,千千静听被百度收购,至此千千静听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2012年10月百度开始整合百度MP3、百度ting、千千静听等音乐产品。
2013年,千千静听改名为百度音乐,官网域名也被跳转到百度音乐,从此“千千静听”成为历史。
2015年12月,百度宣布旗下百度音乐业务将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致力于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联网音乐机构”,与此同时,百度音乐更名为“千千音乐”。。。
千千静听的陨落在于,它只是个播放器,不能下载歌曲。(也有人归咎于百度的收购!)。有人说未来是属于iTunes一类软件的。但千千静听在歌词显示和下载、小巧玲珑资源占用少、易用等方面仍然有优势,仍然是本地播放器其中一个优选。用一句话“小巧精致、操作简捷、功能强大”来形容千千静听一点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