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7日漏签0天
新风吧 关注:15,130贴子:62,24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1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新风吧
>0< 加载中...

[总结贴]半DIY新风的过程回顾、认知以及经验教训分享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wjkeen
  • 四方游侠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 写在最前面
原本几天前就写好了帖子,无奈被系统莫名删除,万字长文呐。由于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在本地做了备份。好吧,原本放下的袖子再次撸起。不过这次就不一把梭哈了,分几层楼来写。
1 前言
本文关于一个新风外行跌跌撞撞把自家的新风折腾出来的过程回顾,兼顾案例分享与吐槽。
先说结论:我的模式是设计和安装分别外包,自己购买主机和辅材,并协调各方工作。安装完成后经初步测试,系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甚至还有风量超出。
回过头来看,真走了不少弯路,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很高,假如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优先寻找能全包的供应商,术业有专攻,我要的是结果,不该把大量精力该耗在这上面。可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找到满意的供应商,那么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提供点参考。另外,先前一直泡在新风吧里光顾着拿,现在我也想回馈一下这个社区,兑现前一个帖子的承诺(https://tieba.baidu.com/p/7175317663),希望能发挥点积极作用。
再不济,还可以当个笑话给大伙儿讲讲。
2 背景交代
因为新房子装修后晾晒时间只有3个月,担心装修污染给家人带来伤害,以及自己对PM2.5比较在意(家里2台空气净化器常开),于是决定装新风系统,除甲醛+净化PM2.5构成了我对新风系统的功能定义。未曾想到,一入新风深似海,从此陷入装修项目中最操心的一个单项(其它的交给整装公司了)。
3 过程概述
第一步自然是找新风卖家。百度或者亲朋介绍往往是寻找的入口,估计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不例外地找到了松某下,可见他们的市场的确做得好。
通过官网找到长沙当地一家代理商,到店里沟通,一问面积,二算风量,三给机型,四报价格,结束。作为新风小白的我不停地点头,当然我还会时不时紧缩眉头,以表自己深度参与了沟通。我没当场签单,而是决定看下远某大(装修公司推荐),货比三家没坏处。
远某大推荐机型的过程与松某下如出一辙,这也让我确信,自己需要的就是250风量的机器。和吊顶机相比,壁挂机方便检修,且远某大带静电除尘,滤芯使用周期长,除尘、过滤效果好,尽管有臭氧,但我看了他们的检测报告,只增加了0.006mg/m³,在接受范围内,加之远某大的品牌背书,于是我认定了他们家的SG260。期间其他品牌 的销售也打电话过来劝说,但都一一谢绝。
接下来就是销售建群,工程师进来要了装修平面图、布局图和吊顶图,大概10分钟后就发来新风设计图。在此之前,我自己也在网上搜索新风相关的知识,并试着画了画管道图,但考量点只有一个,就是方便吊顶。什么管径啦、拐弯啦、分支啦、PVC还是PE啦之类的,都是后话了。
回到远某大工程师发来的图纸。我一看,回风口只有一个,而且就在主机边上,我心想尼玛这是想节省管道多赚我的钱吧。我赶紧把自己画的图发了过去,对方开始给我灌输多送一回微正压的理念。我听得一愣一愣的,想想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我还是决定深入研究辩证一下,于是找到了新风吧,并写下第一个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7175317663)。
可谁想到,随时了解的深入,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而当我把这些问题抛给经销商,他们模棱两可的回复逐渐让我担心起他们的靠谱度。但是呢,他们没有方案或者没做过,也没关系,我去学习规范并提需求给他们,他们能照做我也乐意。于是我在采购合同基础上拟了一份安装补充协议(协议详情见我前面的帖子),里面详细定义了设计、施工以及验收方面的约定。他们的回复是,施工工艺上基本都能满足我的需求,唯独各区域送风量以及噪音控制,他们明确表示:总风量不会少,但没法控制风量分配,离机器近的风口风量大,而最远端风量可能会不足。
我坚决不接受。
经过长时间泡在贴吧里,以及结合老船长公众号里的文章,各区域送风量或者换气次数,是评判的新风系统合格与否的必选项,怎么能忽视?然后通过订购合同的落款信息我才知道,原来这家只是远某大的代理商,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也许只是这家代理商工程师的水平不行?于是我辗转联系上官方技术支持,对方明确表示,出于保护代理商的目的,尽管官方也有直销渠道,但不会直接与我签这个单子,而是协助代理商解决技术问题,我心想远某大真厚道。但到最后也没有从代理商那里收到官方支持后的新方案。
到这时,我对远某大的机器本身仍深信不疑,因为问题只出在施工设计水平上。说到这,不得不感谢一下新风吧,除了介绍知识干货,还能看到很多吧友实施的案例,能从中发掘到不少启发性的思路。其中就有位老兄给了我很多提示(https://tieba.baidu.com/p/6116166777?pid=125362348077&cid=#125362348077),我是通过他知道,可以去某宝上找独立设计师出方案,我才得以联系上现在给我出设计的施老师。
跟设计师一番简单沟通后,才知道远某大的机器40Pa的静压先天不足,只能用PVC分支系统,各区域送风量可控,但噪音不可控——基于他的实施案例。在他设计过的分风箱+PE管的案例中,还没有失败过。那么我钟爱的远某大主机就用不了了。
那就换机器呗,正好这个壁挂机室外风口从哪儿出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这里稍微多扯两句。如下图所示:

SG260的室外进、出风口在机器底部,尺寸200,原本打算安装的那面墙上开这两个孔,物业审核装修图纸时秒拒。然后不得不挪到玻璃上,但这样既不美观,又给玻璃的稳固性带来隐患。当初不选吊顶机理由——检修不方便——现在想想也不得不接受了。
说回设计师这边,上来就是直击灵魂的10连问抛给我,那家伙,和之前经销商沟通的套路完全两样,让人措手不及,句句都是要把人劝退的架势。不过这种直接明了的沟通方式,看上去不那么温柔可亲,但没废话、效率高,我倒觉得挺好。
而且从他这里,颠覆了很多我之前了解到的观点,比如微正压,在普通住宅环境下不成立,再比如风量计算方式,基于他的理念,我得用350风量的机器,而不是250,更不解的是,在谈到预算的时候,他竟然告诉我主机预算8K,天呐,这只有松某下经销商报给我的价格的一半啊,上哪买这么便宜的主机去。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不管是这个价格还算风量选择,这个放后面细讲。
那么,便宜的东西只能问某宝了。参考前面那位723692305兄弟也是某宝买的,没见他反馈机器本身质量上的毛病,于是我想着直接问他要店铺信息,无奈贴吧私信没联系上,虽然后来微信加上了,但我自己也搜索到并基本锁定一个卖家,巧合的是,我们选的是同一家,你看,好东西都会被发掘到。对了,这家店会协调一个当地的师傅解决安装问题,我这边他给介绍了一个黄姓师傅,跟黄师傅联系上后,大家沟通很顺畅,对方答应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费也合理。到此为止,设计、主机、安装都有了着落,也让我稍微松了口气。
说到线上购买,非官方店的话,难免都会担心货源正不正、售后有没有保障,但这家店可以让人打消这些疑虑。其实问题的关键出在松某下市场价格混乱,而不是线上卖家拿问题机器低价销售,他们的“低价”其实仍有利润空间,这个自己慢慢去了解吧。
不过松某下的机器在我这还是出了个意外:350的机器挂到我那阳台上,侧检修空间不够了,没辙,只好再去找带下检修的机器,不过下检修的机器可选的不多,兜兜转转找到了日某立。说来尴尬,我的中央空调装的他们家的,当时那家代理商(这里管它叫ZN吧)向我推荐新风,我给拒了,现在又回过头去找他们...不过这家销售还是热情相待,尽管我一开口就明确只买机器,对方仍坚持出一整套方案给我看下,结果也不出意料:没有管道图,仅文字描述了主干管用110的PVC,然后以75的分支走到各送风区,方案中还提到了换气1.2次/小时,但没有分析过程,剩下的内容就是主机参数描述以及具体的费用明细了,如材料、施工、调试这些。同时我也联系了黄师傅沟通更换主机厂家的事,对方则明确告诉我没安装过,但也没啥大问题,可我心里还是打下了一个问号。代理商ZN这边,由于担心黄师傅安装有风险,我提出增加购买他们的安装服务,为此销售经理还特意请示了老板,因为没遇到过这种单子...最后因为报价太高,且他们年前无现货而作罢(我当时计划春节前搞定),我不得不再次转向线上购买,而某宝上卖日某立的小店实在是凤毛麟角,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的,销量0,沟通也是半天不回一条消息。再度陷入困境。
后来跟黄师傅吐槽买不到机器,没想到他竟然有认识的日立代理商,经联系,机器现货,且可以只买主机,其它不绑定,最最关键的是,主机只要4.2K,再次刷新了我的预算,而且既然是黄师傅朋友,那么安装遇到问题时技术支持一下也好办。至此,主机、施工队算是告一段落...了吧。
再叨叨管路设计过程。前面说到设计师的十连问,其核心都是围绕着澄清需求来的:

对于准备不充分,或者想做甩手掌柜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劝退。其实也好理解,这种远程设计的模式,如果业主本人参与度不高,根部走不下去。
因为有了和远某大的沟通基础,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基本都有明确的答案。唯一纠结的就是问题7:外墙开孔尺寸。和我同户型的一个邻居,他们家装了松某下的25机型,我还专门跑过去看了他们的管道设计,发现他们外墙开孔110,并且也没有被物业阻止过,我就把同样的开孔尺寸报给了设计师,结果是:基于我的风量需求(250m³/小时),这样的外墙孔径无法做到,必须开到160。但是我心里清楚,160的孔开到外墙上,百分比会被物业阻拦,只能从封窗玻璃上找出路。说到封窗,我选的这家供应商也快被我折腾坏了。之前跟远某大谈的时候,就因为外墙开不了200的孔,临时把已经签好的封窗设计改成前面那张图的设计。而当我决定不再用远某大的机器时,又通知封窗方案改回去。到了此刻,当我又双叒找封窗改设计时,自己心里那叫一个难为情啊,可又有啥办法。
万幸的是,供应商告诉我,封窗还没有进入生产环节。于是,发到工厂的订单被立即叫停,大家重新沟通玻璃开孔的设计。外墙开孔算是搞定了,但是,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由于我倾向新风布局是,把主机放在阳台,两个分风箱都放在客厅,而阳台和客厅之间隔了一道承重梁(高370),问题来了,设计师要求主机到风箱之间的干管也必须全程160,绕梁不美观,而穿梁开孔,这个大小超过了梁的三分之一,梁的承重能力怕是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这里插一句,关于开孔相关的问题,设计师绝对不会参与半点儿,结构安全性的评估需要我自己解决。对我而言,也不会为了要个新风,而不顾房子的稳固。然后我就想啊,得不到100分,能得80分也总比0分强。于是我回复设计师,先以160-110-160变径的方式穿梁,看还能送出多少风量,后来经计算,勉勉强强能达到预期,但是带来两个新麻烦:一是管道内的噪音增加,二是对施工误差的容忍度低了。不过我也想好了plan B,如果能通过可靠的方法评估出开孔安全性,那就不变径,如果能成,就当意外之喜了。
打孔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需要结合原建筑设计做具体的分析,最后通过精确的计算论证开孔安全性,显然这条路不好走(要拿到设计公司的图纸,再找注册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最后我走了百度这根独木桥。
注意,这里关于钢筋结构的描述纯粹是个人对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进行拼凑得出,毫无专业依据!!
我了解到,一般承重梁的内部钢筋结构是这样的:

其中彩色的口字形钢筋受力最小。而对于承重墙,内部钢筋结构类似“井”字,横向的受力最小。打孔的时候,如果能完全避开所有钢筋当然最好,实在不行也只能打到受力最小的钢筋上,否则就打不得。基于这个原则,我从某宝上租了个钢筋探测仪,把准备打孔的区域都检测了一遍,并用记号笔标出有钢筋的部位,阳台-客厅梁的测量结果如下:

图中,红线标记表示下方有钢筋,2个正方形就是我准备打孔的区域。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孔各自都会打到一根箍筋。但是,这个探测仪的靠谱度还有待考验,所以我的计划是,先打右边这个(它下面不是门洞,耐操些...吧),如果真如测量所示,只打到一根箍筋,就算它靠谱了,可继续往下打,否则还是乖乖打110的小孔。
万事俱备,就差打了。可还是出了点小意外,黄师傅消失了...

我原本请他安排人打孔,当我画好钢筋标记,连着催了他几天(很温柔的那种哦,都是以“黄师傅,你看可不可以...”开头的句子),起初他还回我“好的,找时间安排”,到后来就不回我消息了。那感觉,就像我准备好了枪炮,也召集好了弟兄,刚拿起冲锋号,转身一看,弟兄不见了,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我给了自己几分钟惆怅时间,接着马不停蹄找打孔师傅和安装师傅。
回想起早先联系过一个日某立新风在长沙的售后江师傅,当时找他是为了确认我这种模式会不会影响官方质保,当对方得知我找了外面的施工队,言语间暗示我,如果找他们安装,肯定比业余的好...但那会儿黄师傅还没跑,大家也就没往下聊了。现在好了,再续前缘!
在看过我的施工图后,江师傅报了一个比黄师傅高很多的价格(我才想起是不是因为劳务费少黄师傅才不干啊,可我多么希望他能直接跟我讲价钱),一番还价,降到2K,OK成交!
打孔师傅联系得很顺利,第三天就给弄了。结果也不出意料,除了已知会打到箍筋的,其他没有多打到半点钢筋。末了打孔师傅还补了一句,你画得真准。看图:

阳台进客厅那两个孔也如愿以偿地开到了160,当我告诉新风设计师这个消息时,他丢给我6个字:这个系统稳了!
万一,我说万一,让建筑结构牛人看到我的胡扯后,准备劈头盖脸地拍我,并告诉我房子稳定性正遭受威胁,我只想捂着耳朵抛开。
说完了施工,再来叨叨买材料的事。
其他物料都还好,主要麻烦出在分风箱上,见图:

先说下这个分风箱出风口的情况,如图中编号。其中1、2、4、5四个口是110的,3号口是90的。
为了把这个分风箱藏进350宽的吊顶里,分风箱的宽度就得控制在350以内,何况还要考虑1和2两个出风口承插件的长度。上某宝搜了一大圈,160/200进-110出的分风箱多为1分5、1分6和1分8的,而且左右风口对称布局,能符合我这个的只能是1分7(左右各2个,下方3个),但不好意思,没有这样的款。而且下方带3个110的出风口的分风箱(1分5的),这一侧的宽度到了460,参考这个,即便有1分7的,也装不进这个吊顶。哎...呀,想骂人,环顾一圈,发现只能骂自己。
我也不是没找过装修设计师调整吊顶宽度,但设计师明确告诉我,500就是极限,再超就不干了。我一算,风口承插件算作100的话,加上460的箱体,也还是超了哇。新风和美观,一个隐形收益,一个显性收益,我去跟一家子人解释虽然牺牲了头顶的视觉效果,但给大家争取到了美好的呼吸,他们能理解才怪哦。事情又僵住了。
后面几天的事就是我不断地更换关键字,去某宝上看有没有奇迹发生,还真让我碰到了。
我点进一家店铺,详情页做得比较糙的那种,称自己是生成厂家,我信了。这家运营做得不咋地的店铺,竟然是金牌卖家,这是典型的厂家直供。于是开聊:
“你们是代理其他家的,还是自己生产的啊?”
“我们是生成厂家,有自己的激光切割和折弯机”
“能定制吗?”
“可以。”
我赶紧把这张图发过去

“没问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后几经优化,最终风箱长这样

最后收到的实物尺寸比这个还小,而我最关心的横向宽度,只有320不到。不改吊顶就能藏得下的风箱,这真是我见过最美的分风箱了。
我知道你想说还有一个问题:右侧两个出风口的承插件不是还占掉100的宽度,加起来到420了。对此,我实际安装做了一点调整,见图

红色那条线是2号送风管实际走的路径——改走墙的另一侧。这样1、2两个出风口的承插件有一大截都可以插入墙体,仅留出风阀在外面。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墙面打孔的时候,这两个孔的间距要和分风箱的承插件对齐,保证能插入:

不过后来因为有根110的回风管要从送风箱下面走,1、2号承插件也没有完全放入墙体,不过这也比直接把2号口的管子掰弯90度要占用空间少。
至此,设计、施工、材料三大件的落实过程差不多都交代完了,最后贴几张现场图片吧:
1)部分材料照片。话说160的PVC真的大,印象中见过的排水管都没有这么粗的。

2)施工

3)成品

测试结果贴上:

注:
1)这个测量有误差的,因为我发现手持风扇的位置稍微抖一下,风速就会变化,这样的测试方法也许就有问题。
2)测量时主机运行在高档,低档未测试。
3)回风口风速也测了,基本控制略小于等于送风口风速。
当天未做噪音测试,因为封窗没做,外部环境太吵,测了没意义。不过我感觉下来,离送风箱近的两个风口噪音会比其它区域大,这两个风口,一个紧挨着分风箱,另一个也只有1.5米的距离。目前有两个想法,不过还没去实施,一是加长这两个管子,二是在管道里塞点鸡蛋棉。这方面有经验的大佬,还请不吝赐教哇。
不过写到这还没完哦,按照我的想法,后面还有几块内容,分别是关于新风市场的认知、经验教训以及资源分享三个话题。
先试下这篇会不会被删(合十)。


  • wjkeen
  • 四方游侠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自从3月19号写完帖子被删,自己每天早起给审核团队的小姐姐发早安,终于还是把我放出来了,喜大普奔


2025-08-17 20:0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Randall_liu
  • 仗剑天涯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恩,其实结构图纸可以直接去住建局拿房开备案图纸的,拿着购房证明或者房产证申请,你甚至可以把全套图纸拿到手,主筋的分布在结构图纸里是可以找到的。如果你当时拿到了结构图纸,和设计师沟通的时候,对照着这个梁一看,你就能知道能不能打160的孔了,嘿嘿


  • ∈Ⅴ∧
  • 人中龙凤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感谢分享!不过后面的现场图看不到


  • wjkeen
  • 四方游侠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 一点认知
这是个人主观的看法,毕竟只经历过一个case,也许很片面,各位看看就好。
4.1 新风市场
我感觉下来,新风系统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因为涉及到安装空间适配、结构安全评估以及与装修美观的融合,这些需求都会因人而异,都需要跟客户具体沟通并量身定制,成本自然就上去了。而我接触下来的三家新风供应商,他们对不同的客户都采用了一套设计思路,而且这个思路不是以送风量为导向,而仅仅是把机器和管道装上去,口子上能有风出来,就达到目的了。这也解释了很多经销商为什么连风速仪都没准备。可能这就是他们认为的新风系统该有的样子?也可能他们知道这样的系统不合格,但真要做好,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失去了竞争力。说到这就会引出另一个问题源,就是这个市场的需求端。
简单点说就是,买东西的不好好买,就别指望别人好好卖。整个新风消费群体中,能深入去了解这个产品的本来面目的人不会很多,这无可厚非,因为消费者花钱就是要买省心,只不过新风不同于多数家电,只要通上电就能得到设备的功效,比如电视机、冰箱之类的。
新风厂家能确保主机完全达到产品手册中描述的功能,但从主机到风口,中间必须经由管道系统,这考验的是管道设计和安装工艺。举个例子,水库里有足够的水,但每个人家里能不能接到足够的水,取决于自来水管道系统。管道细了、加压不足或者用水的人过多,就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的问题,新风一个道理。
普通消费者按照常规的消费习惯,很难留意到这个管道系统,自然成了商家偷工减料的口子了。由于买家没有把这个作为购买项,自然不会为之买单。那良心卖家提供的合格的管道系统除了给自己徒增成本,不会有任何收益,生意人嘛,自然就会做出迎合市场的选择。
于是现实中的新风购买过程就是这样了:听完经销商介绍主机的各种牛逼后就付钱。至于验收,能看到风口的丝带在动,说明新风在工作了,噪音太大?开低档模式。从始至终就没有思考过送风量这个概念。我去一个远某大的用户家里参观过,一进门就听户主很自豪的介绍,自己家里刚装修完,开着新风,不用开窗就能散味道,你看没闻到什么甲醛吧...我看过他机器端的新风管,一出来就变径为110了,那可是200的口径哇。如果110够用,远某大为何不直接造个110的出来,还让施工的费这么大的劲去转接?毫无疑问,他家的机器如果开到最大档位,风噪肯定很大,另外这个变径带来的管道阻力是没法保证远端的风量的。事实上他就运行在25赫兹(全速50赫兹)。满分100的话,他也许得了个50分的系统?之所以还很满意,是因为他和0分对比啊。
回到这个问题源头,到底是让商家主动从良,认真负责地去教育用户为合格的新风付出更多的成本,还是让用户个个具备新风基础常识,反过来约束商家的从业规范。这是个问题。
4.2 动力与阻力
基于前面说的这个市场乱象,为得到一个合格的新风系统,个人得花费更多精力去弥补当中的不足。看我前面叨叨那么多,实际过程远比这些文字描述的苦逼。如果你有幸碰到一个给你保证风量的商家(要写入合同),那只管掏钱就可以了,如果你寻遍当地经销商也不得之,可能就得自己动手上了:找设计、找施工和买材料,并全权协调好各方工作。我相信没几个人一开始就明白新风的基本概念、施工过程以及材料的匹配,最后成了一桩花钱找罪受的苦差。装修本来就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你还可能面临其它环节的催促,意味着连埋怨的时间都没有。
那靠什么支撑你走到最后?
我中途无数次想放弃,但一想到这是关乎健康的事,容不得退缩。期间每每僵住的时候,我也想过回退到经销商那边,就让他们来做,风量少了、噪音大了,也总比没有强。但当我已经知道新风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很难接受一个不合格的产品。
回到这个动力和阻力的问题上来,装新风是不是你的刚需,你愿不愿花精力去解决设计、材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琐碎,并协调好装修工期,能不能安抚好家人接受新风对视觉美观带来的折扣...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想好的。
4.3 安装新风的正确过程
第一步、明确风量需求
对于封闭空间(如卧室),算法一:以活动人数计算风量(人均不低于30m³/小时风量),算法二:按空间换气次数计算,两者取大的。比如主卧,常住2人,面积14平方,层高3米。
算法一:
风量需求30*2=60m³
算法二:
假定要求一小时换气1次,那么要求的风量为14*3*1=42m³
两者取最大值,这个例子的合理风量应为60m³。
对于开放空间,如客餐厅,由于人数不确定,就以空间换气次数来确定风量。
各区域加起来就是你需要的风量。
第二步、对管道布置有个大概的规划
管道有顶送风和地送风两种,管道走哪些地方,会跟装修效果产生耦合,你作为业主,主要考虑这么几点:主机放在哪儿,管道走哪里,外墙孔开哪里,室内过梁是开孔还是绕梁,孔能开多大。因为涉及安全性和吊顶设计,提前做好功课,和设计师沟通的时候可以提高效率。
第三步、由设计师给出管路图初稿,确定没问题了进入第四步,记得把管路图发给你的装修设计师和施工队一起看下。
第四步、设计师根据管路图计算系统阻力,然后告诉你需要买多大静压和风量的主机,第三步和第四步可能会反复进行,就像我遇到的检修空间不够的问题,被迫更换机器。
前面这四步,不管是全包给经销商,还是自己分包,都适用。再往后,如果是全包出去,就等着付款和验收了,不过一定记得把前面提到的风量需求写进合同。而如果是自己分包,就得准备购买材料、协调施工队、打孔以及安装验收了。
先想到这些。


  • 幻風-恒温净化
  • 武林盟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容易呀,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还真不多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篇心得,认识到新风系统的复杂性,推动新风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用户只关注品牌、价格,认为花钱买个大牌子就算是解决了,事实上这样做是不对的。
另外我补充几点,选购新风系统时的几个要点:第一个是热交换率,这个是新风系统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一项指标,如果说用户对此无需求,那么可以忽略。了解热交换率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温差及风量值是多少,再就是商家的热交换率计算方法,这个至关重要,我们认为热交换率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两端的热交换率相加除2才是,但当前的行业标准规定只计算一端的热交换率,事实上这样算是存在误差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产品标称值很高,但实际效果很一般的原因,希望未来标准制定能够修改这一项。再就是热交换器的材质,有条件的话建议选用铝质的产品,其它的不太推荐,除非图便宜。至于为什么,简单解释是看看自己平时烧水做饭所用的器具是什么材质就明白了;
第二个是过滤器的过滤等级和过滤效率,行业上通常都在说PM2.5过滤效率是多少,但是,若有条件建议选购PM值能达到0.3微米的,因为它是威胁人体健康的关键,通常是指H13以上等级,选购时最好要商家出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证明。再就是查看各级(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的体积大小,体积越大越好,它涉及到容尘量,也就是维护周期。比如有的使用半年甚至一年才需要更换或清理一次;
第三个是风量风压和噪音,对于风量的需求主要看室内居住人数和室内的污染源释放量,按人数算每人30立方每小时,但是如果家里养有宠物或其它什么的,那么风量就相应增加,以此选购适合的风量机型。至于风压和噪音,不建议用户去计算它,因为它最终是基于管道布管得出的,用户应该把自己想要的风量值和噪音值说给商家即可,或者让他写在合同里,只要求结果即可。风量分为两部分,即总风量和各个房间的风口风量,用户需要注意的是各个风口的风量值以及噪音是否满意,这个是重点;
其它的附加功能看需选购了,新风系统如果往好了去做,可以说非常复杂


  • wjkeen
  • 四方游侠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5 经验教训
这真是一部说不完的血泪史。
5.1 施工队
施工队半路消失的事情你们是知道了,怎么应对?现在想想只能多留几个备胎了。
这件事往深了说,肯接这活儿的师傅都有自己的主业,比如安装空调、地暖之类的,相比这些单子,纯安装服务客单价上不来,利润低,除非实在空闲了,否则这种活儿不是他们的首选。所以,多联系几家多几条后路。
我再吐槽几个沟通上的问题...
下面这个清单是我提给施工队去准备的
工具
1. 丝杆切割器;
2. PE管切割器;
3. PVC管切割器;
4. 线管开槽器;
5. 风速测量仪;
辅料
1. 丝杆,数量若干,尺寸8个的
2. 膨胀头,数量若干,尺寸8个的
3. PVC胶水
4. 铝箔胶带
5. PE管卡若干(φ110和φ90)
收到这个清单时,两位师傅很爽快地回我没问题,可进场的前一天突然告诉我PE管卡没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能想象他们一副毫不相干的样子,等着我自己想办法。
还能咋办,推迟安装计划不得不推迟,直到我把管卡买齐。
还没完呢,进场当天又告诉我风速测量仪没有,我...
幸好和先前联系过的那家日某立的销售结下革命友谊,人家同意借设备给我,不然验收又要推迟。
也许你要发问了,为什么不自己全部准备好?
我也想啊兄dei,但我采购的依据只有图纸,图纸看不出实际走管的样子。就是说,图纸上管子都是平行的,实际安装可平行也可重叠,贴墙面还是挂楼板也都不做硬性规定,一定程度上由安装师傅的个人喜好决定,那么本着不浪费的目的,我就没法下单了。我期望的是,只要是干这个行当的师傅,这些辅料和工具应该必备的。更何况,把这些辅料交给他们解决,也只是个提议,不接受可以早点沟通嘛,而不要拖到临近,杀我个措手不及。
教训总结:1)施工队的行事风格相对粗犷些,太细节的东西,最好能当面把这些项逐个核对,2)材料清单提前发给施工队,注明型号、数量、用途,他们能帮你审一遍最好,否则即便出现材料准备不足,你也尽力了,3)PE管可以用管卡(分单个和连排)和吊卡两种,开始我很纠结怎么确定这两种的数量,现在明白了,全买吊卡不会错,搭配丝杆和膨胀头,丝杆切短点,就能装出管卡的效果。
5.2 金属探测仪
这玩意真有用,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说明手册,耐下性子反复扫描墙体,会发现探测规律,相信我。我用的是博某世的D-tect 120。我只是想表明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船长别当广告处理啊。
5.3 与新风系统耦合的装修项
这些耦合项都是新风落地的过程中要打交道的,提前准备好,否则可能出现相互牵制的情况。主要有:
1) 封窗
假如外墙打孔受阻,玻璃开孔可能是最可控的方案了。我的建议是,封窗的设计在新风图纸确定之后再定稿。以免室外风口的位置变化,影响封窗设计。
2) 吊顶
如果是顶送风,室内的管道最后都得用吊顶封起来。需要考虑2点:一是原有的吊顶宽度、高度能否装得下新风管道,二是加了新风,原本不吊顶的地方可能会新增吊顶要求,相应地装修预算也会增加。
3) 中央空调
中央空调室内的管道会和新风管抢地方,说不好谁给谁让步,我现在的想法是让空调安装公司出一份管道图,自己在两份图纸之间协调腾挪,只要没定稿,总归可以商量出一个均衡的方案。理想情况是,新风和中央空调由同一家安装,前提是这家公司能提供合格的新风方案。我由于提前就把中央空调装好了,最后不得不在铜管空隙中穿插新风管,给施工带来一些困难,好在都解决了。
4) 窗帘盒
前面说到新风设计图要给装修设计师看,可能仍会有疏漏,主要是新风图纸上的管道只是大概的示意图,实际安装可能会有调整。比如,2根墙顶的新风管,实际施工时可以并排走,也可以垂直摆放,但对于走在窗户上方的管道,假如两根新风管垂直贴墙走,纵向占用空间大,可能把窗帘盒的位置挤没了,这种细节需要本人多主意。
5.4 旁通功能
这是新风机的一种模式,松某下的机器好像没有,我是辗转到日某立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功能。新风的热交换功能的好处是节能,但也有弊端。某些时节,当室外的温度会比室内更适宜时,但由于热交换芯会让室外的舒适温度向室内温度靠拢,导致开新风的时候室内很难达到室外的状态,这个时候旁通功能就派上用场了。旁通就可以让室外新风不经过热交换芯就进入室内,温度和湿度仍保持室外的状态,这样就能让室内和室外一样舒适。
5.5 施工心得
1) 我这次在摆放送风箱和回风箱的位置时,没注意管道交叉的情况。同一水平线上,两根管道如果相向而行,就不可避免地交叉,一个走上面,一个走下面,影响就是吊顶高度不能以单根管道的直径来估了,而是2倍的管径。我前面的成品图里可以看到,交叉处的管道不得不弯曲绕行,不算致命,只能说美中不足。
2)前面说到材料清单要发给施工队看,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施工当天把材料清单和新风施工图打印出来带到现场。因为,真正搞起来之后,现场可能一片混乱,原本整理好的材料箱被翻得凌乱不堪,就会出现找不到东西或者数量对不上的情况。如果有材料清单在手,有什么料、有多少可用,材料单中都有详细规划,可以帮助厘清思路。
3)新风小配件,最怕到了施工现场才发现漏买了。有2个对策,一是材料尽量在一家店买齐,顺便可以让店家帮你盘点一下有没有缺的,我买的这家店主新风从业10多年了,施工材料上给我做了很多知识普及,从了解材料到选材,再到核对下单,花了好几天时间,他全程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另一个就是在当地找到卖新风配件的实体店(通常在和暖通机电材料相关的市场上),线上采购到货周期不可控,线下店铺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突发材料空缺的应急购买渠道。我这次因为管卡的事,临时网上采购,导致施工拖延。其实当时在网上下单的同时,我也在联系线下渠道,一个松某下的新风代理商(还是先前结下的革命友谊)给了我这个提示,最后还真让我找到了,缺啥补啥,1小时货拉拉送到家,再也不担心材料没备齐了。
4)90度PE管弯头很有用。一管到底对于距离远、穿孔多的路线,会让施工师傅抓狂,尤其是大孔径管道,难穿,且容易扎破管子,另外不小于2D的拐弯半径空间占用多。所以,在系统阻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能用90度弯头,会让PE管安装简单很多。
就酱,想到了再补充。


  • SmileMg02
  • 无名之辈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pvc和pe两者,最后风量的获得差别大吗,看有些人说不要用pvc,但是远某大的客服说安装只用pvc的


2025-08-17 19:5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Randall_liu
  • 仗剑天涯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施工准备这块,我觉得学一下SketcUP(草图大师)也很有用啊,模拟管路走向,先把全屋的新风管路画出来。是否存在交叉的情况也是一目了然了。然后再从中央空调安装店里获取相关信息,把中央空调管路也画出来。我现在就是这么干的。画好之后给设计师、还有中央空调安装放核对施工是否有问题,或者可以带着SketchUP的各个部分的截图打印出来的图纸约上中央空调安装方再去现场核对(这也是我这两天要做的事情),相信对施工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


  • uhstar
  • 无名之辈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楼主好,请问某宝设计师可以私发一个联系方式么?谢谢


  • 围墙啊围墙
  • 初涉江湖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感谢楼主这么细致的过程分享!


  • dcoo咋也打不正
  • 人海孤鸿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吧,虽然刚好超过一年,我也想问一下你的设计师,能否私信一下。


  • 大崔88
  • 四方游侠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请私信设计师谢谢


  • 723692305
  • 武林新贵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如果一个行业十分混乱,定价看人下菜,坑蒙拐骗不负责任,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不怕麻烦不愿意被宰的人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终既得到了一个合格的系统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一名普通消费者对行业乱象不妥协的态度,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5-08-17 19:51: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水军276
  • 初涉江湖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私信求设计师联系方式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1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新风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