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杏花坡
每当开春的时候,奶奶总是嚷嚷着:回老家看一看吧!我倒是很赞同的,在奶奶身边时,她经常会不厌其烦地讲起那些陈年旧事,也不管你认不认真听,自顾自地讲着。
对于八十几岁的人来说,蜗居了一个冬天,空虚的时候,重回故土,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许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吧。看什么呢?其实老家的房子早就拆了,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只记得大概的位置。留下的只有那一坡的杏树,顽强的存在着,能看的就只有那一坡的杏花了。
奶奶说,嫁给爷爷的那年,她二十岁,已经是个‘老姑娘’了。那个年代,普遍缺吃少穿的,生活极其艰苦。对他们来说,女儿早嫁了人家,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减轻了不少的生活压力,所以农村的姑娘都嫁得早,十七、八岁嫁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爷爷家住在那个叫三岔口村的山沟里,鸟不拉屎的地方,距离大队部还有十来里的羊肠小道。
奶奶可以说是‘下嫁’过来的。但结婚后不久,她很快就适应了困苦的生活,上山割柴,下地干活挣工分,一点不比男劳力差!日子过得稍稍有了些起色。
记得春天的时候,奶奶常常带着我来到树下挖野菜。割草、培土,有了她的悉心照顾,树下的土地很肥沃,长出的野菜也较别处的大一些、嫩一些。比如甜菜,又肥又高,水灵灵的,每次我都会迫不及待的折下一颗,直接放进嘴里,甜甜淡淡的香气满嘴都是,嚼得舌头上包裹着一层油油厚厚的绿汁。
放了暑假,是我最喜欢去杏树林的时候了,因为哪里有几颗香白杏树。香白杏儿比别的山杏熟得早,却产量极低。但论味道,我把它视作杏中的极品,尤其是青里带红的时候,又硬又脆,酸中带甜,咬一口,口水就在嘴中泛滥了。吃上几颗,牙就倒了,但仍旧舍不得停下来!到现在看到卖香白杏儿的,我依旧会买上几斤,但能吃到的都是嫁接的品种,和老树的原汁原味没法比。
现在,正是杏花正开的时候,山上的几十棵老杏树,像一支支巨大的白伞。一阵风吹来,花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舞,或落在身上,或飘向远处,就像淋了一场杏花雨。
奶奶坐在铺满花瓣的大青石上,指着一颗颗杏树,那棵是香白树,这棵是水扁树,如数家珍一般。我深深地知道,她对那一坡的杏树情有独钟,毕竟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这一坡的杏树,给我们全家,尤其是奶奶,带来过安慰,带来过希望。
每当开春的时候,奶奶总是嚷嚷着:回老家看一看吧!我倒是很赞同的,在奶奶身边时,她经常会不厌其烦地讲起那些陈年旧事,也不管你认不认真听,自顾自地讲着。
对于八十几岁的人来说,蜗居了一个冬天,空虚的时候,重回故土,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许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吧。看什么呢?其实老家的房子早就拆了,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只记得大概的位置。留下的只有那一坡的杏树,顽强的存在着,能看的就只有那一坡的杏花了。
奶奶说,嫁给爷爷的那年,她二十岁,已经是个‘老姑娘’了。那个年代,普遍缺吃少穿的,生活极其艰苦。对他们来说,女儿早嫁了人家,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减轻了不少的生活压力,所以农村的姑娘都嫁得早,十七、八岁嫁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爷爷家住在那个叫三岔口村的山沟里,鸟不拉屎的地方,距离大队部还有十来里的羊肠小道。
奶奶可以说是‘下嫁’过来的。但结婚后不久,她很快就适应了困苦的生活,上山割柴,下地干活挣工分,一点不比男劳力差!日子过得稍稍有了些起色。
记得春天的时候,奶奶常常带着我来到树下挖野菜。割草、培土,有了她的悉心照顾,树下的土地很肥沃,长出的野菜也较别处的大一些、嫩一些。比如甜菜,又肥又高,水灵灵的,每次我都会迫不及待的折下一颗,直接放进嘴里,甜甜淡淡的香气满嘴都是,嚼得舌头上包裹着一层油油厚厚的绿汁。
放了暑假,是我最喜欢去杏树林的时候了,因为哪里有几颗香白杏树。香白杏儿比别的山杏熟得早,却产量极低。但论味道,我把它视作杏中的极品,尤其是青里带红的时候,又硬又脆,酸中带甜,咬一口,口水就在嘴中泛滥了。吃上几颗,牙就倒了,但仍旧舍不得停下来!到现在看到卖香白杏儿的,我依旧会买上几斤,但能吃到的都是嫁接的品种,和老树的原汁原味没法比。
现在,正是杏花正开的时候,山上的几十棵老杏树,像一支支巨大的白伞。一阵风吹来,花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舞,或落在身上,或飘向远处,就像淋了一场杏花雨。
奶奶坐在铺满花瓣的大青石上,指着一颗颗杏树,那棵是香白树,这棵是水扁树,如数家珍一般。我深深地知道,她对那一坡的杏树情有独钟,毕竟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这一坡的杏树,给我们全家,尤其是奶奶,带来过安慰,带来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