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歼20吧 关注:33,066贴子:665,646
  • 8回复贴,共1

听说有人要这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s://mp.we(力)ixin.qq.com/s?__biz=MzA3ODE5(之)NDAyMA%3D%3D&mi(大)d=2649709010&idx=1&sn=884f99a81fa979719e1f0907d(道)578c992&scene=45#wechat_redirect
(2)空天超燃发动机与新一代战机
讲到空天超燃发动机就要提及国防科技大学王振国教授的团队。他们没有走国际上的老路,而采用了一条特立独行的技术路线,发动机圆滚滚的,里面也光溜溜的,只有若干处火焰稳定坑。其实验结果令人鼓舞,已经接近于验证全航程能力。原来人们认为高速超燃发动机需要耐受2000℃以上的高温,结果王振国教授通过总体优化设计,使得需要耐受的温度只有1000℃。通过力之大道,很多从逆向工程设计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根子上加以解决。
图4是歼20战机,其总师也是其他6个战机型号的总师,包括“枭龙”、歼10A、B、C改进型、歼10双座型、歼10教练机。他与我都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他学空气动力学,我学材料与热加工。杨伟所在的班出了三位总师,歼20的总师,运20的总师,还有歼15的副总师。
图4 歼20
歼10的宋文骢总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空气动力学的布局,就是边条襟翼控制的鸭式布局。但这时非线性程度高,对飞控要求苛刻。杨伟是学空气动力学的,他又认真学习了电控,探讨让飞机规避进入螺旋状态的控制路径,一旦偏离线性,马上就可以控制住。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襟翼控制鸭式布局的空气动力学优势。歼20结合了空气动力学和电控之长,其电控仪表升级了5代。诸位作为钱学森力学班的同学,将来有些人是要当总师的,而总师需要非常宽的知识面。你既要掌握力之大道,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杨伟在去年年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院士。他在今年院士大会期间做了一个学术报告,阐述空战的三代理念。第一代叫做机动为王,第二代叫信息为王,第三代叫智能为王。起初战斗机互相进行空中格斗,飞机要做各种加速、转弯、翻滚,这一代是机动为王。接着一代是信息为王,我的雷达能看得见你,远远的就发射导弹,而我的隐身特征使得你看不到我。飞机和武器成为一体,多架飞机组成一体,有不同的作战的方式。信息的优势可能弥补发动机的些许不足。再往下一代是智能为王,如果一架装了人工智能的飞机和驾驶员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增强,可以打败若干架尚未安装人工智能的飞机。


IP属地:浙江1楼2021-08-02 18:34回复
    看得见吗?


    IP属地:浙江2楼2021-08-02 18:35
    回复
      是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02 20:49
      回复
        感谢分享


        IP属地:马来西亚4楼2021-08-02 21:58
        回复
          链接 不行啊


          IP属地:广东5楼2021-08-04 10:22
          收起回复
            (1)高超音速
            高超音速的概念与钱学森先生有关。请大家看图3,这是1949年12月12日美国《时代周刊》“科学”栏目的一篇报道,题目叫做“上下翻飞的火箭”,副标题是“通过太空从洛杉矶到曼哈顿”。火箭在大气层之外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进入大气以后遵循空气动力学规律。70年前,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钱学森先生提了一个设想:可把大气层视为水池子,将大气层之上的真空视为空天,然后飞行器可以按照打水漂的方式前行,一会儿在水面之上,一会儿在水面之下,这就是上下翻飞的火箭。记者评论钱学森的报告说:“尽管这一报告中大部分是枯燥的技术内容,但是最后的结论却引人入胜:即如果这样航行的话,一小时就可以从洛杉矶飞到曼哈顿”。钱学森先生近70年前的这一设想,现在刚刚成为现实。现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是70年前钱学森眼中的空天间的飞舟。它交替利用流体力学和动力学这两个学科的规律来予以实现。在大气中运动需借助乘波体构型。乘波体构型涉及到流体力学的内流、外流一体化的设计;涉及到超燃发动机,既要稳燃,又要去激波。我国已经试验成功了乘波体构型,可以滑翔。我国也试制成功了超燃发动机。结构的抗热部分利用油道冷却来进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控制问题,包括它的鲁棒性和快速响应,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高超音速飞行器是空天间的飞舟,我国有三位科学家最近作出了杰出贡献。一位是包为民院士,他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表彰他在滑翔式飞弹中的关键贡献。一位是祝学军女士,她30多岁就成为总师,十多年后已经成为系列总师;最近实验成功的 新型号,采用高超音速下的滑翔飞行,其轨迹既无法预测,也无法拦截,且命中精度非常之高。另外一位是空气动力学专家叶友达先生,在建军90周年之际,***主席颁发的三个一等功之一就是表彰他对高超音速滑翔飞行的贡献。在高超音速实验手段研制方面,力学家们也颇有建树。力学所俞鸿儒、姜宗林的团队建成了JF12激波风洞,采用了独创的反向爆轰驱动方法,在国际上实现了马赫数5~9的高超音速飞行条件,且JF12的气流持续时间和平稳度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6年,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把该学会的地面试验奖授给姜宗林先生。姜宗林先生正在主持建设一个全新的JF22超高速风洞,思路从反向爆轰转为正向爆轰。这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仪器项目,建成后的实验所覆盖的马赫数可以达到10~25,其实验温度、实验区域、实验时间等数据也都不错。这个正在建设之中的装置将为更高速的飞行奠定实验基础。


            IP属地:浙江6楼2021-08-04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