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与桓温?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最起码是年代不同,际遇不同,军情不同,最关键的是皇帝不同。
一、岳飞的基础低。
岳飞是从一个普通的兵员开始他的军旅之路,充其量也是一位比较能打的兵员。纵然胸有谋略与大志,又有谁能承认他,所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杀敌拼搏才算得上一个将官,一位比较能打的将官。但在人脉与背景上岳飞是几乎是空白的。又怎能与别的将官比较?
二、岳飞率领的兵员数量一直都很少。
岳飞由于英勇善战且拥有兵法与谋略,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岳飞一直率领的兵员数量都非常少。但岳飞麾下的将官却是非常勇猛,但终究兵力太少,一直都在五、六万左右,但往往面对的金兵却是十几二十万,只要岳飞有一次打败仗,就意味着全军覆没的尴尬局面。直到绍兴十年七月,岳飞的兵员数量达到十万左右。正是这个时候引起了秦桧、赵构,以及其他将官的嫉忌,最终将岳家军解拆——秦桧与赵构的军制调整,让岳飞最厉害的背嵬骑军变成了朝廷的御林军。这是环境与际遇的不同。
三、岳飞要面对一个奸细的宰相。
秦桧是金朝派来混入南宋的奸细,已经在学界成为共识,无须再做过多分析。他的目是按照金朝的计划【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原因是在持久的宋金战争中,金朝在人力、财力、军力诸方面消耗非常大,需要秦桧在南宋内部瓦解宋军的力量。在绍兴十年的调整军制,正是秦桧瓦解南宋军队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秦桧对岳飞额外”关照“,因为岳飞军队最能打。
众所周知,古代的军队战斗力的强与弱,很大程度取决领军将帅的训练,岳家军按照岳飞的作战技能,已经成为一支特种部队,但让秦桧一个调整军制后,军队打仗还能做按照将帅的主意那样默契吗?连背嵬军都变成朝廷的御林军,更谈不上在阵法上的变换与应用……这样一来,一支堪比特种部队岳家军变成了全部新兵!已经再多兵量也作用不大了。
四、皇帝赵构有投降之意。
谁都会说,秦桧从金朝回到南宋,一行人穿戴整齐,堪称”锦衣还朝“,而秦桧则自称是从金营逃回来的,因杀死了多名金军,之后乘船而归,因水路无痕,所以金军无法追踪。
额,秦桧杀死多名金兵逃回来,且带着几马车财物,一行人穿戴亮丽的衣服,走二千八百多里回到南宋。这样”逃“回来?真当赵构和满朝百官是***?原来秦桧带着赵构老爸宋徽宗赵佶的信!这封信确实是给赵构的。
原因?宋徽宗赵佶和北宋朝臣被金朝俘虏后,宋徽宗赵佶就打算向金主”申请“,写信给他的儿子赵构向金朝投降,争取让金朝放他回南宋。赵佶将写好的偏失交给秦桧”润笔“做词语修饰,让赵佶意想不到的是,秦桧已经归顺了金朝,秦桧并没有对信件做什么修饰,而是直接将这封信交给金主,而金朝乘机派秦桧混入南宋,并由秦桧赵构老爸赵佶这封亲笔信交给赵构。而秦桧则说返回南宋是给赵构送信的,赵构看到他老爸赵佶的亲笔信,还会怀疑秦桧吗?而最关键的是赵构就是想同金朝讲和。
所有这些际遇,那个桓温有这样的状况吗?在这种情况,换作桓温,又能怎样?所以,景况不同,际遇不同……额,根本就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