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继竿吧 关注:2,482贴子:7,509
  • 15回复贴,共1

轻量化竿的一些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轻量并继,钓友们的看法褒贬不一,今天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也算是对轻量型并继竿进行个介绍。

不知道钓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轻量竿大都色彩绚丽,富有现代感。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既然要做到尽可能的轻量,除了碳布本身的重量外,减少漆水是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办法。这个思路国内近几年流行的裸竿做法类似,但轻量型并继竿由于本身竿壁很薄,为了保护那薄如蝉翼的竿壁,一般不会直接做成裸竿,而是采用“总凃”涂装,漆水很薄,也没段卷等多余装饰,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同时又可以使竿子拥有一个漂亮的外表,令人爱不释手。
轻量竿的强度问题。
有一些钓友可能会认为,轻量竿的分量这么轻,强度肯定很差。记得翼刚出来时,不少钓友都说这竿子只能钓钓小鲫鱼,甚至有钓友使用“一次性产品”来形容这款竿子,但事实上翼09年上市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款竿子还是比较耐用的,而且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其实,翼这款竿子,如果把漆水做成非轻量竿那么厚重,它的自重与那些非轻量竿也差不了多少。如此看来,翼这么多年的优秀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轻量竿的强度有多大,笔者个人认为,0.8子线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有些胆大的钓友会用的更大,这个笔者倒也不建议。总之笔者个人的子线使用范围是0.2-0.8,闪光可能还会减小到0.6。并继竿比较韧,长尺的控鱼余地更大,所以尽管子线用的比较细,也有很多使用长尺轻量竿钓上大鱼的例子,10斤左右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就笔者自己了解到的并继竿钓获最大的鱼恰恰来自非轻量竿:钓友使用24尺达瓦黑炎,1.2子线,在冬季钓获40斤原塘青鱼;再如钓友口中壁薄如纸的闪光R18尺,也有钓友在冬天使用0.6子线钓起过15斤的青鱼,在夏天使用1号子线钓起过12斤的野鲤。当然,这些并不能当做常态,要清醒的看到风险极大,侥幸的成分也很多,但是也确实从侧面反映出轻量并继竿绝非一些人臆想的那么不堪一击、弱不禁风。
说到强度,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要扯上腰力。“腰”,对并继竿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基本概念,很多钓友在评价闪光、烈火这类轻量型并继竿时,都会提到“死腰”问题。与枯法师这类非轻量竿比起来,轻量型并继竿在钓较大体型的鱼时,手感上确实会给钓者带来腰身“发死”的现象,“轻量型并继竿没什么意思”之类的说法也就随之流传开来。关于这种说法,笔者个人认为,虽然不能说是错的,但对轻量竿本身来说难免有失公允。为了尽可能的做到轻挺,轻量竿必须尽可能地减小竿壁厚度提高含碳率,也就是说,玻纤的比例非常之少。极薄的竿壁和极低的树脂含量,注定了轻量型并继竿在调性上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同时,所谓的腰力差也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因为轻量竿的腰力对鲫鱼,尤其是中国土鲫来说是完全够用的,而且除了操作轻快之外,中鱼后的乐趣也会更加非常美妙,拿闪光来说,中鱼后传到钓者手心的挣扎感非常强烈,清晰度非常之高,仿佛能感受到鱼儿在水中的动作和姿态(虽然有人说这是一种错觉,只不过是竿子的震颤感,但这又如何?),给垂钓者带来一种人鱼互动的乐趣。笔者玩过很多并继竿,但是就钓一斤内的土鲫来说,手感比她好的非轻量并继竿实在是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也就天也翔拔可与之匹敌。
其实,轻量竿最害怕的,是磕碰。前一段文字,笔者的大意是说轻量竿给人强度低的错觉是因为漆水很薄,导致自重大大减轻,强度仍然有保障;不过,这话绝对不是说漆水除了装饰以外就没什么实际作用。厚重的漆水,不仅能对竿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竿子的强度(这就好像一张油画布,没画画之前很软,画好晾干之后就会比较硬),这也是各家的旗舰为何都是漆水厚重的非轻量竿的一个原因。轻量竿由于漆水薄,与硬物相碰时,薄薄的漆水几乎起不到缓冲或者保护作用,因此在使用中要避免碰撞,尤其在大风天儿作钓时,要特别小心,杜绝竿子被风吹落,一旦掉在石头或者其他硬物上,要么当场断竿,要么内伤严重,往往在下一次起竿或受力时就会断竿。
轻量并继竿,到底什么尺寸是值得买的。
大多数钓友会说18尺开始才有轻量型并继竿的用武之地,而中短尺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尺寸的非轻量并继竿,对体力的要求不是非常高。其实呢,笔者觉得这部分钓友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量把强度和耐操放在第一位。与之对应的,就是另一部分钓友会说:并继竿都头重,所以到了21尺,就只能玩轻量竿了,非轻量需要麒麟臂才能玩得动。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钓友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对老玩家来说,肯定不会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在15尺、18尺、21尺这三个常用尺寸中,笔者轻量和非轻量都有,拿15尺为例,在钓小鲫鱼时,笔者肯定首选翼,而不会选择名气更大的普天元大我,为啥?肯定不是因为笔者承受不了85克的15尺大我,要知道在水库笔者都用126克的21尺飞翔天抽过白条。简单的说就是:不是使用大我有多累,而是使用翼会更舒服。这种舒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翼15,无论多高的频率,使用一天下来手腕一点都不累,抓口只需手腕轻轻一抖,另外,翼的调性在钓小鲫鱼时也更加富有乐趣。相比之下,使用大我就会累一些,虽然也在承受范围之内,但差距就在那里,确确实实的存在着。再来说21尺,这个尺寸,对钓者的体力来说的确是一个分水岭,有些钓友能承受飞翔天这类非轻量竿,有些则承受不了,所以这类对体力敏感的钓友会说21尺肯定选轻量竿。但是,这些钓友可能玩竿经验欠缺一些,可能在大风天气作钓的经验少一些。因为,在大风天儿钓过鱼的玩家都知道,轻量竿受风阻的影响非常大,抛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风力达到四级以上,那简直会让人崩溃,竿子都是被吹成大弯的。这种情况下,自重较大的非轻量竿,反而可以利用自身较大重量带来的惯性平衡掉一些风阻,让抛投变得容易。同时,长尺钓深钓远,遇到大个体鱼的几率也大,非轻量竿在搏鱼时也会更加从容。中国是海洋性季风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都是大风天气,大部分时候,非轻量长尺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在风力不大的日子里,使用轻量竿无疑会更加轻松,所以,在21尺钓竿的选择上,笔者的观点是:在自己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轻量和非轻量都要有,它们谁也不能完全替代谁。18尺左右的话,大部分人轻量和非轻量都能够承受,这时,争论的焦点又变成“轻量竿打频率舒服”VS“非轻量竿比轻量竿更有内涵”了。18尺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尺寸,也是上手竿子最多的一个尺寸,关于有没有内涵这个说法,个人观点是,纯鲫鱼(或者小型鱼),总体上轻量竿玩着更舒服更轻快,一些钓友口中所谓的“内涵”无非就是遇到体型大一点的鱼时,非轻量竿腰力更雄厚,把握更大罢了。即使存在内涵,也不在于竿子本身,而在于根据不同鱼情合理选择竿子的钓者。如果钓半斤上下的鲫鱼,你不能说闪光没有普天元有内涵,不是吗?你觉得使用哪支竿舒服,那支竿就有内涵。如果到了24尺以上(24尺非轻量,也有不少钓友可以接受),由于自重及杠杆原理,一般人都会感觉无法承受了,而且最近几年,鬼子也不生产21尺以上的非轻量竿,这时候,轻量竿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1尺以上的轻量并继竿,跟一般人想象中的有着很大不同。比如24尺与21尺/21尺与18尺,虽然都是相差3尺,但这三尺带来的感受差别,前者比后者要大得多,无论是持感还是抛投方式,24尺与21尺比起来都可谓天壤之别。笔者提醒各位在选择24尺或者更长尺寸的并继竿时,一定要非常慎重。
关于轻量竿断手把的问题。
关于轻量竿断把,很多钓友和商家都说是竿稍插水太深水阻大造成的,个人觉得这个水阻,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实际上是钓友在抓口时寸劲过大,且没有泄力手法,竿子是被自身惯性撅断的(根据简单的牛顿第二定律——可由动量公式推导出来):

以上公式清楚的表明:某一瞬间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受的力越大。因此,在角度不对的情况下,刺鱼越迅猛,断竿之声就越悦耳。
第二个有害的力是风的阻力。风阻(相比竿稍入水的水阻,水面上的竿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要大得多,错误手法发力刺鱼时速度很快,瞬间的风阻会很大,只不过不会像冬季大风时那般明显可以感受到,因为冬季你是“被动”的,刺鱼时你是主动发力的。不信?不信你可以拿根芦苇杆,手腕用力一抖,看它会不会断。这种实验很多人孩提时都玩过吧?)关于长尺轻量竿的起竿手法,我不想多说,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尽量减少垂直方向的力道和竿子垂直方向划过的角度,充分利用竿子自身的弹性进行刺鱼。这个笔者也没人教过,看了几次鬼子的宣传视频就明白了,其实钓鱼这件事,主要是看钓者自己的感觉怎么样。
当然,以上公式只是说了速度这个因素,展开的话还有很多可以说,比如力矩,竿子越长它就越大,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动量也就越大。还可以继续深入到竿子刚性与韧性方面,非轻量竿不像轻量竿那么容易断,不仅仅是它强度更高,实际上它的韧性也是起到作用的,你拿根藤条,随你怎么甩,也不会断的。
上面三个关于轻量并继竿的争论点(强度、使用舒适度、断竿问题),笔者已经说了自己的观点,下面笔者再说一个与竿子本身没啥直接联系的问题——保值问题。
记得购买第一支并继竿闪光R18尺的时候,花了5000多元人民币,作为一个从学校毕业不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笔者来说,下单真的是需要足够勇气的。但是在今年,笔者购买第二支闪光R18时,只花了当初一半的钱!不光闪光如此,当年的超级明星老烈火也是差不多的命运。笔者这么多年玩下来,发现了一个规律:轻量型并继竿,在产时售价很高,大概只比旗舰竿略低一点,但是一旦停产就会大幅贬值。为何?轻量竿断竿的风险比非轻量竿大很多,很多钓友因为怕断竿后没有售后不敢下手,这就造成了轻量竿在停产后的贬值。闪光这类轻量型并继竿,更新换代的周期并不长,一般五年左右,所以如果钓友们购买,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想一想在这五年内大概会用多少次?断竿的概率有多大?准不准备出二手?如果准备经常使用,那购买在产的确实有意义;但如果是像笔者这种竿子很多,一年平均用不上几次的人来说,就得考虑下使用成本。实际上正常操作的话,轻量竿断竿的可能性比想象的要低很多,某种程度上考虑的话,购买二手竿性价比更高;反过来讲,如果在产时高价购入,停产后再出,那么就要有割肉的准备。
简而言之,在笔者个人眼里,长尺轻量型并继竿基本上只有一个在大风天不好抛投这一个缺点,操作轻快,手感好是她的最大优点,只要控制好子线,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是不会出问题的。至于强度、腰力这些指标要辩证的看待,这两样和轻量化本就是一对矛盾的存在。试想一下,假如闪光/烈火的强度和腰力能够达到普天元/枯法师一样的境地,还有谁会买这些旗舰竿(事实上这种假设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强度一样,重量不一样的竿子,用起来也一定是两种感觉)?
“不懂竿的人才选择轻量竿”或者“长尺并继持感压手只能玩轻量竿”的说法都是半吊子言论,针对不同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适用的钓竿才是一名合格的并继玩家应该做的事情。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28 12:08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10-28 14:03
    回复
      学习 揣摩!! 顶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04 13:14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11-04 13:33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11-08 00:28
          回复
            学习中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11-08 00:29
            回复
              想不到在这个吧能看到这么多自己曾经写的文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1-10 12:10
              回复
                所以推荐一根手感比较好,涂装比较好的并继。钓1斤以下,预算不限。最好年份近一些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1-05 12:17
                收起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1-05 18:22
                  回复
                    写得好 学习了 受益良多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1-08 20:13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4-15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