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匝肋人Jesus(Jesus of Nazareth, 4 BC - 30/33 AD)从未做过最细小的坏事,却要面临最残忍的刑罚,在公元一世纪初,遭到罗马帝国公开且残酷处决。(伯前二22-23)当时犹太教圣殿的当权者把祂视作僭越天主的亵渎者。罗马的殖民者更把祂当成是追求政治权力的野心家。无论如何,两方面都要把祂置之死地。Jesus死前曾经历孤立无援、众叛亲离、在当时耶路撒冷最高傲的般雀·比拉多总督面前含冤受屈、被拒绝、被侮辱、被嘲笑、被鞭打、最后被脱光衣服,失去一切尊严,钉死在十字架上。
在世俗的眼中,这位在Jesus内降生成人的天主,是一个病弱的失败者,不值得朝拜。对世俗来说,苦难本身并不高尚,而且是应该逃离的状况。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受难的耶稣苦像是最卑贱的宗教标志。然而,“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雅四4)Jesus亲自迎接至悲惨苦难,并非其使命的失败,而是彻底的完满。“祂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祂被打伤,是因了我们的罪恶;因祂受了惩罚,我们便得了安全;因祂受了创伤,我们便得了痊癒。”(依五十三5)
Jesus颠覆了真神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冷酷无情的刻板形象。祂以自身的榜样,重新定义了行使领导权的标准:“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僕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僕。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二十25-28)更深层次的真相就是,天主的权能竟然在耶稣饱受折磨的痛苦时刻,最为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天主的愚妄总比人门智,天主的懦弱也总比人强。”(格前一25)
在世俗的眼中,这位在Jesus内降生成人的天主,是一个病弱的失败者,不值得朝拜。对世俗来说,苦难本身并不高尚,而且是应该逃离的状况。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受难的耶稣苦像是最卑贱的宗教标志。然而,“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雅四4)Jesus亲自迎接至悲惨苦难,并非其使命的失败,而是彻底的完满。“祂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祂被打伤,是因了我们的罪恶;因祂受了惩罚,我们便得了安全;因祂受了创伤,我们便得了痊癒。”(依五十三5)
Jesus颠覆了真神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冷酷无情的刻板形象。祂以自身的榜样,重新定义了行使领导权的标准:“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僕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僕。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二十25-28)更深层次的真相就是,天主的权能竟然在耶稣饱受折磨的痛苦时刻,最为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天主的愚妄总比人门智,天主的懦弱也总比人强。”(格前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