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外链吧 关注:1,716贴子:9,771
  • 0回复贴,共1

如何分阶段培养学龄前孩子的专注力?这些方法家长要学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专注力已经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元能力,只有足够专注,孩子才能沉浸在学习之中,对于学龄期孩子来说,专注力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专注力的培养是从小开始的,教育界有个著名的“育儿盆景理论”,指的是在孩子幼儿阶段修正孩子的错误,就如同修剪小树苗一样,不需要怎么费力,效果还很好;但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小树苗长得枝繁叶茂、根茎粗壮,家长再想去修正,花费更多力气不说,还可能没什么效果。
培养专注力,越早效果越好。对于学龄前孩子的专注力培养,究竟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孩子的家长不要走开,继续往下看。
科学看待孩子的专注时长,分阶段培养
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之前,先给家长科普一下孩子专注力的科学规律。孩子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专注时长是不一样的,2岁4~10分钟,3岁6~15分钟,4岁8~20分钟,5岁10~25分钟……随着年龄增长,每年大致提高2~5分钟。
有家长会抱怨孩子:
3岁了,坐在那里看半小时书都看不进去;
跟邻居家姐姐一起玩,人家都安安静静玩好久,我家的一会都坐不住……
不以孩子的年龄和科学规律来判定孩子的专注力,都是“耍流氓”,要求3岁小孩能专注30分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当然,孩子在发展的阶段里个体差异较大,家长也要做到科学看待,分阶段培养。
3岁之前,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先保护,再培养。孩子3岁前,要想培养专注力,家长做好保护就对了。
不打断孩子的专注
3岁前的孩子专注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沉迷玩具或是自顾自地摆弄着什么,家长直接打断孩子,或是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指令去做,这样等于是扼杀了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些事情可能在大人看来很无趣,但这种专注的状态就是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因此,孩子专注做事时家长要做到不打扰、不指挥,等到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再出现。
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普遍很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这无形中对孩子的专注力也是一种破坏。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会出现注意力障碍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反馈孩子看电视可以看很久,一到看书、学习就分心走神的原因。
3岁之前,家长一定要严格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1-2岁之间,尽量不使用,2岁之后,每次使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并且观看的内容尽量选择画面简单、刺激性不强的。
不要给孩子太多选择
孩子3岁前,好奇心重,家长如果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书,通常孩子这个玩具玩玩,那个玩具玩玩,书也是,这本翻两页,又去翻那本了。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将注意力分配在不同的事情之上,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太多的玩具和书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每次给孩子1-2个(本)即可。
6岁之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所谓训练,其实就是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原本可能就5分钟、10分钟的专注力,逐渐延长至20分钟、30分钟。
番茄钟时间管理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试试“番茄钟时间管理法”,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简单来说,番茄钟时间管理法就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25分钟是一个番茄时间,5分钟则是休息时间。
考虑到6岁前孩子的专注力时长较短,家长可以将一个番茄时间调整为15分钟。
比如拼图,孩子要在一个番茄时间,也就是15分钟里专注地拼图,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喝水、休息、交谈,然后用这个节奏,反复训练孩子,直到孩子把拼图完成。
如果孩子完成得很好,别忘了给孩子一点鼓励,如表扬、拥抱等。
适当承担家务
做家务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
下学期,劳动课将正式重返课堂,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做家务,不管孩子是不是即将升入小学,家长都可以开始教孩子做简单的家务。
扫地、换垃圾袋、整理桌子、收拾玩具、清洗瓜果蔬菜……这些家务不难,每个学龄前的孩子都可以从这些开始学习,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孩子的专注力。
多玩专注力游戏
儿童心理学认为,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上课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太枯燥了,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提升专注力,效果是最好的。
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专注力游戏,比如走迷宫、连线、找不同、舒尔特方格等,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要保持专注的状态,才能完成每个游戏任务,不知不觉中专注力就培养起来了。
这些专注力游戏,家长可以到网上搜索,也可以购买现成的专注力游戏书,和孩子一起玩。
今天分享的这些实用小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做调整,祝每个爸爸妈妈都能收获一个专注力满满的孩子!
儿童专注力http://m.zkdot.com/


IP属地:福建1楼2022-06-22 13: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