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听到这样的问话,很着急。朋友如果你真想知道,听我的劝告,试着耐心听几首刀郎的代表作,比如:《吐鲁蕃的葡萄熟了》、《新阿瓦尔古丽》、《草原之夜》……听的时候要注意,我着重给你推荐几句每首歌里我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歌词,就几个重点字就足以说明一切,留心听一下(我只是打个比方):
《吐鲁蕃的葡萄熟了》里的‘临行时种下了’的‘了’字,‘小苗儿已长得’的‘得’字和‘又壮又高’的‘高’字;
《草原之夜》里‘可可达拉改变了模样’的‘模’字和‘样’的尾音;
《新阿瓦尔古丽》里阿瓦尔古丽的‘阿’和‘尔’,还有‘带着我的心’;
《冲动的惩罚》里‘它来得那么快来得那么直接’的第二个‘那么’……
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举例了,像《艾里普与赛乃姆》中每一句的尾音,《吐鲁蕃的葡萄熟了》中每一句的尾音,无一不体现出刀郎高超的唱功与浓厚炽烈的感情。我个人认为,最令我拍案叫绝的,是《吐鲁蕃的葡萄熟了》中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的那个‘高’字,音不长,但颤音颤得十分精彩,不是波澜起伏的大颤,也不是苍白的直,让人心里软软的,如同也跟着微微颤抖一般,妙不可言。呵呵,不怕你们笑话,以前不明白所谓“声音的性感”是什么,现在,好象懂了。。。
不知你听明白了没有?我这可真是‘掰饽饽说馅’了,如果这样你都感受不到的话,那么恕我直言,阁下实在没有欣赏音乐的天份哪^o^,要么就是你的感情世界至今仍是一片沙漠。他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吐字,都是在撞击人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有些痛楚真的是不能言表的。
如果一开始你说你不喜欢,说明你只听到表面就停止了,只知道刀郎有一副略显粗糙的嗓音,并没有真正的听进去,并没有体会到粗糙嗓音背后的柔情。
有人说刀郎的专辑配器简单,太肤浅了吧?好的音乐是用配器复不复杂来衡量的吗?难道那些经久不衰、代代传唱的老歌都是配器复杂的产物吗?记得在大学的时候齐秦出了《天籁》这张专辑,介绍这张专辑的特点时就说,这一整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歌,如《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悬崖》、《拥挤》,就都只有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做伴奏而已。刀郎的钢琴和吉他就是弹拨尔和艾捷克,不信你再听听《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冲动的惩罚》的前奏,声声落在心上,仿佛他拨动的并不是弹拨尔,而是你的心弦。
该高的地方高得热烈,该柔的地方柔得人心碎,这就是刀郎的长处、刀郎的风格。高音的部分全部是真嗓,不像王菲、梁咏琪(没有恶意),稍一高点就改假嗓了,技巧固然不错,可是需要慷慨激昂表达的东西跟歌曲本身要抒发的情绪和意境就要大打折扣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刀郎的歌都很难唱的,不信你自己哼唱试试,根本唱不准的,我都觉得我在这方面算是比较有灵性的了都一点儿唱不准,这就叫做实力,就是值得这么多人夸赞的东西。
有乐评人说刀郎的歌有点酸,我只能说说这种话的人太粗了,永远体味不到细腻的味道,永远领略不了韵味的魅力。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艺术工作者们总能有常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和灵感,他们就没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吗?从喜爱刀郎的歌到欣赏刀郎的人,就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创作的源泉并不是任何外界的给予,而是来自于敏感丰富的内心。
这些日子一直这样,沉醉、深陷、不能自拔,同事把我耳机的插线碰掉了,差点没跟她急,好象怕把这声音丢了,每天一大早就戴上耳机,好象怕明天会死掉再听不到了这么美的东西一样。一直以来都清高得不得了,自认也很“小资”、很有格调的,也曾经对民歌这类的音乐不屑一顾,也曾是那样地嗤之以鼻,嘲笑人俗,说刀郎坏话,然而现在我要说的是:我错了,我服了,我甘愿俯首称臣。
——写在未注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