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总是不缺少偏执之人,而偏执之人中间有一部分确实是坚韧不拔,可敬可佩,但同时,另外的一种找存在感的着实是让人深恶痛绝,但偏偏这些人战斗力极强,对于一个事物他们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照样能把专家怼得体无完肤,当你落荒而逃时候,他们还能继续追杀,当你已经认栽,他们还要鞭尸,讲真的,我是非常怕惹上这种人,连认怂都来不及。
不知何时开始,网络上充斥着一种声音,custom shop以下都不叫xx品牌吉他,更有甚者宣扬必须是xx品牌的顶级起步,其他的都是垃圾。在品牌内部甚至同一行业,我们承认价格高的品质高于价格低的,这个是常态,也是基本的逻辑,但是否需要顶级这个要斟酌看待。
一是我们的收入水平;大家收入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看了一些收入统计,大部分的工薪阶层收入实际上并不高,前些年在GC上的高硕老师说,普通的爱好者购买吉他,尽量不要超过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了。当然,我觉得如果真的喜欢,多花点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影响到生活甚至家庭和睦是绝对的得不偿失。
二是消费水平;这个乍一看和收入水平是一个问题,实际上不全是。我们吉他爱好者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月薪8000的水平,省吃俭用一个月攒5000,买了三万块的吉他,拿回来舍不得弹,这种情况属于买得起但消费不起。而且占比很高的是烧香供起来好几年还是新琴状态,缺钱时候二手卖掉了。
当然,如果收入很高,买把顶级琴和吃顿火锅没什么区别,那当然尽量选择好的,但是这部分人往往不会拿着他们唾手可得的玩具来和穷孩子炫耀的。
说实在的,绝大多数人勒勒裤腰带倒是也不至于买不起一把纯定制mb,墨菲R9,高端的PS应该也能挑战,但是买回来之后练琴舍不得用,演出舍不得拿,纯纯的消费不起,更有甚者拿出来鄙视standard,你真的得到了满足吗?
高端吉他也买过一些,说实在的,随着价格区间的提升,品质提升越来越小,甚至可以说不易察觉,就好像方便面,2块钱一包的和10块钱一包的,味道都是方便面,是精益求精,但是给你的快乐是一样的,用Standard弹不出来的纠结换成Custom一样弹不出来,一个品牌的合格产品不会差到无法表现你的情绪,所以琴友,尤其是新手们,不用在意那些偏执狂和键盘侠,甚至是找存在感的家伙们怎么说,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前两年不懂事,在乐器上真的没少花钱,现在想想,都是普通家庭,把它用在孝敬父母身上多好?哪怕买两瓶高端酒和老爸喝两盅,老爸会多乐呵,生活中本就有很多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有很多不能等,等不起的事情。
前几天认识一个小老弟,科班毕业,现在也是专业乐手同时从事音乐制作,他和我说:“哥呀,你别总折腾设备了,你的设备已经足够用了,干嘛都够,你试试多找找每把琴的优点和特点,不要总是盯着不足,每把琴弹久了都会腻,但是不要着急卖掉”,我觉得深受教育和启发,与各位共勉吧。
最后,我想会有偏执狂,强迫症找上门,我先行求恕罪,你们该吹牛吹牛,该装装,我给你们鼓掌,支持你们的一切决定,但是也请大家不要怀疑你手上的琴,它配得上你,也配得上“音乐”二字。

不知何时开始,网络上充斥着一种声音,custom shop以下都不叫xx品牌吉他,更有甚者宣扬必须是xx品牌的顶级起步,其他的都是垃圾。在品牌内部甚至同一行业,我们承认价格高的品质高于价格低的,这个是常态,也是基本的逻辑,但是否需要顶级这个要斟酌看待。
一是我们的收入水平;大家收入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看了一些收入统计,大部分的工薪阶层收入实际上并不高,前些年在GC上的高硕老师说,普通的爱好者购买吉他,尽量不要超过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了。当然,我觉得如果真的喜欢,多花点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影响到生活甚至家庭和睦是绝对的得不偿失。
二是消费水平;这个乍一看和收入水平是一个问题,实际上不全是。我们吉他爱好者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月薪8000的水平,省吃俭用一个月攒5000,买了三万块的吉他,拿回来舍不得弹,这种情况属于买得起但消费不起。而且占比很高的是烧香供起来好几年还是新琴状态,缺钱时候二手卖掉了。
当然,如果收入很高,买把顶级琴和吃顿火锅没什么区别,那当然尽量选择好的,但是这部分人往往不会拿着他们唾手可得的玩具来和穷孩子炫耀的。
说实在的,绝大多数人勒勒裤腰带倒是也不至于买不起一把纯定制mb,墨菲R9,高端的PS应该也能挑战,但是买回来之后练琴舍不得用,演出舍不得拿,纯纯的消费不起,更有甚者拿出来鄙视standard,你真的得到了满足吗?
高端吉他也买过一些,说实在的,随着价格区间的提升,品质提升越来越小,甚至可以说不易察觉,就好像方便面,2块钱一包的和10块钱一包的,味道都是方便面,是精益求精,但是给你的快乐是一样的,用Standard弹不出来的纠结换成Custom一样弹不出来,一个品牌的合格产品不会差到无法表现你的情绪,所以琴友,尤其是新手们,不用在意那些偏执狂和键盘侠,甚至是找存在感的家伙们怎么说,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前两年不懂事,在乐器上真的没少花钱,现在想想,都是普通家庭,把它用在孝敬父母身上多好?哪怕买两瓶高端酒和老爸喝两盅,老爸会多乐呵,生活中本就有很多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有很多不能等,等不起的事情。
前几天认识一个小老弟,科班毕业,现在也是专业乐手同时从事音乐制作,他和我说:“哥呀,你别总折腾设备了,你的设备已经足够用了,干嘛都够,你试试多找找每把琴的优点和特点,不要总是盯着不足,每把琴弹久了都会腻,但是不要着急卖掉”,我觉得深受教育和启发,与各位共勉吧。
最后,我想会有偏执狂,强迫症找上门,我先行求恕罪,你们该吹牛吹牛,该装装,我给你们鼓掌,支持你们的一切决定,但是也请大家不要怀疑你手上的琴,它配得上你,也配得上“音乐”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