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作为一位完全康复的重度焦虑症患者,其实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因为许许多多正在承受焦虑症痛苦的患者是不相信自己可以痊愈的。
还有一部分人相信自己可以痊愈,但他们自己估计会花费经年累月的时间才能摆脱,并且说不定那一天又会复发。
没办法,在中国,至少90%以上的焦虑症患者正在使用错误的方法治疗焦虑症。比如预约心理咨询师进行“话疗”、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等。
但没有一个人准确的告诉你:你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如果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并且搭配上正确的方法,你也会和我一样,完完全全摆脱焦虑症。不需要花费几年时间,70%的人可以在1个月内摆脱,
并且这些方法适合95%以上的人。
■ 02
你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这里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方便你更好理解。
《糟糕的婆媳关系引起的惊恐发作》
2015年2月,一位32岁的女士,她身体健康,却有数年的惊恐发作史。当她开车穿过隧道时特别容易发病,所以他们一家在度假前总要仔细计划好路线,务求避免经过任何一条隧道。
结果,选择度假地时丈夫和两个孩子总得迁就她,他们虽然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在她第一次尝试这些方法前已经在别处接受过两年的治疗,甚至还服用过一年半的抗抑郁药物。在这期间她的体重飙升了11公斤,心情更是雪上加霜。
注意:虽然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惊恐发作是业内常规,但我个人极不赞成。
四次治疗后这位女士的恐慌症状完全消失了。她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抗抑郁药的剂量,几周后就不再需要服药。
她又可以正常开车了,即使是通过长长的隧道也毫无问题。
可是八个月后,她突然她泣不成声、语无伦次的打来电话,说她最近又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而且完全想不通是为什么。
当有针对性地问了她几个问题,很快就弄清楚了原因。
原来,在她患惊恐症后已有三年不去公婆家了,因为去公婆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段长长的隧道。当她消除了对隧道的恐惧以后就再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访公公婆婆了。
现在与老人见面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她在压力之下再次惊恐发作。
她怕见公婆是因为与婆婆关系极其恶劣,暗地里称其为“老妖婆”。这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结婚九年后,婆婆仍然把她当作一个不受欢迎的外人:因为她抢走了自己心爱的儿子。
每次两人见面后她都要大病一场。所以惊恐症对她来说一方面是折磨,另一方面却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继发性获益”,病人会利用生病来避免一些令其不愉快的事情。当然,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她并不是假装惊恐发作,她的症状是真实的,她发病时确实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她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诊断。我建议她清楚明白地告诉丈夫与孩子,虽然她现在开车没有问题了,但是她不会再踏入公婆的家门。
既然婆婆不认可她,何必跑去找气受呢?保持距离不是对自己和全家人都好吗?与丈夫和孩子沟通后,他们都接受了她的决定。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去探望父母。
有意思的是,后来婆婆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她再也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
你不妨自问一下:惊恐发作对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好处?比如可以避免和某人见面,不用做某项工作,或者可以推迟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比如分手、换工作或者搬家?
有一系列的询问技巧可以很快发现你是否有继发性获益。很多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承认惊恐发作对他的好处,因为他对做出改变的恐惧大于对惊恐发作的恐惧。
其实70%的患者发病原因集中在这三个领域:关系、职业和生活环境。
这位女士焦虑的诱发原因来自于关系,你的诱发原因可能来自于工作压力或其它因素。
请你牢记,焦虑症其实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既健康又正常的保护机制,可以保护你免于面对其他更糟的事情。
■ 03
知晓自己为什么得焦虑症,还无法完全摆脱焦虑,需要搭配一系列的行为暗示方法去摆脱那些折磨我们的躯体症状。
作为一位完全康复的重度焦虑症患者,其实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因为许许多多正在承受焦虑症痛苦的患者是不相信自己可以痊愈的。
还有一部分人相信自己可以痊愈,但他们自己估计会花费经年累月的时间才能摆脱,并且说不定那一天又会复发。
没办法,在中国,至少90%以上的焦虑症患者正在使用错误的方法治疗焦虑症。比如预约心理咨询师进行“话疗”、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等。
但没有一个人准确的告诉你:你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如果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并且搭配上正确的方法,你也会和我一样,完完全全摆脱焦虑症。不需要花费几年时间,70%的人可以在1个月内摆脱,
并且这些方法适合95%以上的人。
■ 02
你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这里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方便你更好理解。
《糟糕的婆媳关系引起的惊恐发作》
2015年2月,一位32岁的女士,她身体健康,却有数年的惊恐发作史。当她开车穿过隧道时特别容易发病,所以他们一家在度假前总要仔细计划好路线,务求避免经过任何一条隧道。
结果,选择度假地时丈夫和两个孩子总得迁就她,他们虽然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在她第一次尝试这些方法前已经在别处接受过两年的治疗,甚至还服用过一年半的抗抑郁药物。在这期间她的体重飙升了11公斤,心情更是雪上加霜。
注意:虽然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惊恐发作是业内常规,但我个人极不赞成。
四次治疗后这位女士的恐慌症状完全消失了。她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抗抑郁药的剂量,几周后就不再需要服药。
她又可以正常开车了,即使是通过长长的隧道也毫无问题。
可是八个月后,她突然她泣不成声、语无伦次的打来电话,说她最近又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而且完全想不通是为什么。
当有针对性地问了她几个问题,很快就弄清楚了原因。
原来,在她患惊恐症后已有三年不去公婆家了,因为去公婆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段长长的隧道。当她消除了对隧道的恐惧以后就再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访公公婆婆了。
现在与老人见面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她在压力之下再次惊恐发作。
她怕见公婆是因为与婆婆关系极其恶劣,暗地里称其为“老妖婆”。这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结婚九年后,婆婆仍然把她当作一个不受欢迎的外人:因为她抢走了自己心爱的儿子。
每次两人见面后她都要大病一场。所以惊恐症对她来说一方面是折磨,另一方面却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继发性获益”,病人会利用生病来避免一些令其不愉快的事情。当然,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她并不是假装惊恐发作,她的症状是真实的,她发病时确实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她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诊断。我建议她清楚明白地告诉丈夫与孩子,虽然她现在开车没有问题了,但是她不会再踏入公婆的家门。
既然婆婆不认可她,何必跑去找气受呢?保持距离不是对自己和全家人都好吗?与丈夫和孩子沟通后,他们都接受了她的决定。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去探望父母。
有意思的是,后来婆婆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她再也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
你不妨自问一下:惊恐发作对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好处?比如可以避免和某人见面,不用做某项工作,或者可以推迟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比如分手、换工作或者搬家?
有一系列的询问技巧可以很快发现你是否有继发性获益。很多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承认惊恐发作对他的好处,因为他对做出改变的恐惧大于对惊恐发作的恐惧。
其实70%的患者发病原因集中在这三个领域:关系、职业和生活环境。
这位女士焦虑的诱发原因来自于关系,你的诱发原因可能来自于工作压力或其它因素。
请你牢记,焦虑症其实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既健康又正常的保护机制,可以保护你免于面对其他更糟的事情。
■ 03
知晓自己为什么得焦虑症,还无法完全摆脱焦虑,需要搭配一系列的行为暗示方法去摆脱那些折磨我们的躯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