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吧 关注:23,585贴子:33,100
  • 5回复贴,共1

【采访报道】对话儒勒·凡尔纳(190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删除|1楼2010-07-27 18:53回复
    译者博客
    http://hi.baidu.com/%C0%E8%B5%C7%B2%BC%C2%E5%BF%CB%BD%CC%CA%DA/blog
    译於2月5日。
    7月27日最后修改。
    完毕。


    删除|8楼2010-07-27 18:59
    回复
      2025-08-03 15:01: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把原先的译文删了,主要是因为在日后的阅读中发现了自己在某些地名人名的迻译上不够规范。另外还有一些错字,也改了过来。
      重发如下。


      禁言 |12楼2011-06-09 22:01
      回复

        “可是您不少时至今日已成为现实的预想在二十年前还被斥为不可能呢。”
        “是啊,的确如此。”凡尔纳先生回答道。“可这些不过是现代思维方式下科学发展趋势的自然产物而已,而且无疑地,除了我之外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曾作过类似的预想。无论预测与否,它们的到来势在必行。而我现在所能说的,只是对于未来我大概是比那些批评我的人看得远了点。”
        说这话时,凡尔纳太太走了进来。这位满头银发的迷人女士对她丈夫的成功满怀喜悦。我对她说我很想知道她对她先生的创作有没有提供什么帮助。
        “哦不,”她回答道,“我从不过问我丈夫的写作;我所能做的只是在作品完成后去读它们,并且常常是直到它们被印刷成文字后我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您注意到了没,”凡尔纳太太继续说道,“我丈夫笔下不少主人公都是英国人。他十分钦佩您的同胞们,并常常为他们可敬地把自己借给他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感激呢。”
        “不错,”凡尔纳先生接下去说道,“在英国人的独立自主和镇定自若之下常常会有可钦可佩的主人公产生;尤其是—譬如在当情节需要斐利亚·福克先生时刻面对着艰巨而又难以预见的困难之时。”
        我于是大着胆子告诉凡尔纳先生,他对我们民族的溢美之辞英吉利海峡的那端显然是领了情了。几乎没有一个心智健康的英国孩子不会时不时地花上充满快乐的几个小时和朋友们一起沉浸在他那奇妙的冒险故事中。
        “看到这些我很欣慰,”凡尔纳先生回答道,“没什么能比得知我的书带给孩子们乐趣和教益更让我开心的了—一直以来我都在致力于让我的书变得更有教育意义—因为除了书本我和年青人之间就没有什么别的交流方式了。在我身体状况糟糕的当下,来自英国读者们的慰问电报和信件依旧是少之又少,不过在前些日子我还是很高兴地收到了我在那里的一些年轻朋友送来的装饰精美的手杖。”
        “您想必去过英格兰吧?”
        “是啊,那是在很久以前,当我和现在相比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我乘游艇去了南安普顿。在造访了伦敦游览了那里大部分景点之后我来到了布莱顿,那儿可真是个迷人的地方,它的码头和宽敞的散步场所是多么地棒。不过我最喜欢的城市还是利物浦。我和几个朋友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于是我就有了一个研究它的好机会,尤其是对于那里的港区和默西河。这些场景都被我试着在日后的《漂浮的城市》中重现了。”
        “您去过苏格兰或爱尔兰吗?”
        “嗯,我在苏格兰玩得很愉快,途中还去了斯塔夫岛上的菲格尔岩洞。这个巨大的岩洞,连同它那神秘的阴影,杂草丛生的黑暗密室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玄武岩石柱一起,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具有震撼力的印象。这也是我一部书作的灵感来源——‘Le—Le—’”凡尔纳先生停顿了一下,“我怕是把书名忘记了,”他说道。“你还记得它叫什么吗?”他转向身边的太太求助。
        “是不是‘Le Rayon vert’(绿光)?”凡尔纳太太提醒道。
        “对,没错,就是它,无疑地—‘绿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必须要得到原谅,”他笑着补充说,“要知道在这么多书名里要找的那个是很难在一时半会就让您给寻着的。”
        不少凡尔纳先生的书作都是来源于一时的启发和联想。除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和《绿光》外,《漂浮的城市》亦完全是受一次搭乘大东方号去美国的旅行的启发而写下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这大概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了,照样也不过是由于在无意中瞥见了报纸上的一则旅游广告而被生发出来的。
        我问凡尔纳先生他最喜欢自己写的哪部书。
        “这是个我常被问到的问题,”他回答道,“我想,一名作者就好比是一名父亲,是不应该有偏爱的。他的每一部作品在他的眼中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他竭尽全力的产物,尽管难免是在多样的情感背景下被写就的,但每一部作品都极致地表现出了作者在创作它时的有限襟怀。
        


        禁言 |14楼2011-06-09 22:01
        回复

          “话虽这么说,”他继续道,“我本人没有偏爱,但这并不是我的读者们也不应有偏爱的理由。就说您吧,您是不是也可以选出一部您最喜欢的书作来呢?”
          我回答说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海底两万里》占据了我心目中的主要位置,尽管对于已被改编成戏剧并于近日在查特莱剧院上演的《米歇尔·斯特罗哥夫》,我同样很是喜欢。
          凡尔纳先生颇有兴趣地获悉了我在昨天晚上观看了此剧的演出,并在椅子上挺直了身板向我兴奋地打听起关于它的情况。
          “请您告诉我,演出成功吗?”他说,“观众的反响好吗?”
          我使他确信:演出非常成功而且大受欢迎。事实上,查特莱剧院那巨大的舞台保证了此剧能以一个宽大的尺度上演,台上曾一度有超过三百名演员在房屋前,其中的不少人还骑在马背上。
          “我现在是很少去巴黎了,”凡尔纳先生说,“至少在这里的剧院我有一个常常占用的包厢。我对亚眠非常满意;这里的宁静气氛很适合我,我也放弃了一切到国外漫游以改变生活环境的爱好。我们已经在这幢房子里住了超过二十年,而在这里也诞生了不少作品。几年前我们搬进了位于夏尔-杜波瓦街角的另一幢寓所里,可它宽敞得超出了我们的需要,于是我们不久又搬回来了。
          “我想您在写作时的灵感只有在您一个人完全独处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吧?”
          “恰恰相反,”凡尔纳太太插话道,“我先生在那方面还没到这么难伺候的地步。对于他接下来可能作出的解释我也用不着做特别的铺垫。反正他在二楼静静地写作时,外面的噪音看上去一点也打扰不到他,我的女儿们和我也是各干各的,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他那边会传来什么抗议声。”
          “那么,您的工作方式又是什么呢?”我问。
          “我的工作方式?好,不久前我还总是在五点起床后在早餐前写上三个小时。我作品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此时写成的。尽管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我还会坐上很久,可我的故事确实几乎就是在大多数人们睡觉的时候写成的。我向来是一个涉猎面很广的读者,对于报纸和期刊尤是如此。我习惯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对我有所启发时把它剪下来保存好以便日后的查阅参考。这就是我用来使我的想法更加精确的方法。我还会同这个时代的科学着眼点保持同步。说实话这项任务的确繁重,可是收益远大于付出。如果能仔细地做好分类工作,那么在需要查找任何剪辑资料时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了,即便要找的是若干年前的旧资料。”
          对于不少读者来说,这比已故的查尔斯·里德先生②所采用的方式更具说服力。后者曾竭力辩称这是唯一适合一位作家去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事物的方法。
          “您也是这样去阅读英国作家的书作的吗?”
          “我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可以说是几乎所有的你们最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包括了你们的诗人。但很遗憾地说,我通过的都是译本。我感到自己因没有学习英语而失去了很多。可我就这么让机会白白地溜走了,而现在才开始学也未免太迟了。”
          “那么您能说一下谁是您最喜欢的作家吗?”
          “健在的还是已故的?”
          “嗯,让我们谈谈已故的吧。”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答案。”凡尔纳先生热情地说道。“在我眼中查尔斯·狄更斯是独一无二的,他惊人的才智和流畅的表达胜过其他所有人。幽默的语言和细致感伤的字句在他的笔下形成了多么深刻鲜明的对照!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他们印刷出来的言语竟也似乎可以真切地听到!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读他的杰作,我的夫人也是。我们已经读完了《大卫·科波菲尔》、《马丁·朱泽尔维特》、《尼古拉斯·尼尔贝》、《老古玩店》,不是吗?”
          “噢,当然!”凡尔纳太太高兴地答道,“他的文字实在深刻。”
          听到一位作家带着极高的敬意去评价另一位作家,尤其是当这两位无论是在相去甚远的写作风格上,还是在难以逾越的民族藩篱上都是那么地毫不搭界的时候,这着实会让人感到愉快。
          


          禁言 |15楼2011-06-09 22:01
          回复
            O(∩_∩)O谢谢~\(≥▽≤)/~啦啦啦(*^__^*) 嘻嘻……,感谢你的回答 嚛哟


            IP属地:河北禁言 |17楼2012-10-21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