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mg的天空吧 关注:51贴子:1,723

【sky.genius】哈哈,..我来发个帖...项羽乌江自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哈哈哈哈哈


1楼2010-07-30 10:02回复


    2楼2010-07-30 10:02
    回复
      项羽被围垓下,辞别爱姬突围,又误入大泽之中,被汉兵追上。项羽复引兵向东,至东城时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将船停在江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却地方千里,有众数十万人,足以使您称王。愿大王赶紧渡江,此茫茫大江仅有我一只船,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无船可渡。”
           项羽听后微微一笑,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如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称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就问心无愧么?”
           说完,便将坐骑赐予亭长,又回身手持短兵与汉军步战。项羽一人杀了汉军数百,但终因寡不敌众,自刎于乌江之边。
      


      3楼2010-07-30 10:03
      回复
        插。


        4楼2010-07-30 10:04
        回复
          “三秦”项羽史缘谈:不仅是英雄,还是仁者


          6楼2010-07-30 10:05
          回复
            恩.鼓掌


            8楼2010-07-30 10:06
            回复
              哈哈..我把大家对乌江自刎的感受综合下..哈哈...哈哈哈....


              11楼2010-07-30 10:09
              回复
                赤果果的抄袭..........来源:西安晚报


                12楼2010-07-30 10:09
                回复
                  项羽帅死了


                  IP属地:江苏16楼2010-07-30 10:13
                  回复
                    哈哈..来一个旅游景点....


                    17楼2010-07-30 10:14
                    回复
                         中新网4月6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指出,针对后人对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一事,外界多有争议,有观点认为,项羽死亡有诸多因缘,其中包括对战局的绝望,以及楚人的性格。
                          文章称,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大凡中国人都知道一二。但是对其评价则不甚一致。西汉司马迁着《史记·项羽本纪》一意要把项羽塑造成一个悲壮的英雄人物,所以他生动的描绘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19楼2010-07-30 10:21
                      回复
                        接上面..度娘说是广告贴..分开来发..哈哈
                        从这番描写看,司马迁对项羽自刎乌江是很钦佩的,并且把项羽不肯回江东的理由说得很详细,也很动人。后来的人对项羽自刎乌江一事,大抵遵循司马迁的态度,同情而敬佩。如唐初于季子《咏项羽》谓:“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晚唐胡曾《乌江》也说:“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更是传诵古今的歌咏项羽自刎乌江的名篇。
                             但是不同的意见也是有的。晚唐的杜牧是主要代表。杜牧的《题乌江亭》一诗曾慨叹:“胜败兵家未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的这番评论,颇得后世一些英雄豪杰的赞同。但其所言,却不是知人论世之语。杜牧的意思大概是拿春秋时代的越王句践和楚霸王比。据史籍说,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亲身到吴国以奴仆之礼侍奉夫差,赦免回国后,他发愤图强,最终灭了夫差的吴国。这就是越王句践的故事,论其实,与项羽没什么可比性。 


                        20楼2010-07-30 10:22
                        回复


                          21楼2010-07-30 10:29
                          回复
                                 其次,民心不同。越国与吴国同处江南一隅,其势不能两立,所以往来征伐不断,民心彼此怀恨。句践又是越王,他曾入吴为隶,这本身就是对越国人的侮辱。战败后,句践一方面公然向国人谢罪,一方面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多年。所以百姓乐为其用。项羽则不同,他争取不到民心。第一,他垓下失败后,不思悔改,犹认为是“天亡我”,而不是他个人的过失。他的这种态度不可能收服人心。连司马迁和班固都批评他不知罪己。第二,项羽论出身,只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他最初与叔父项梁聚集八千子弟反秦,往近说,是为摆脱秦朝的暴政,往远说,具有为楚国复仇的意思。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的就是这个民心可用。但是覆灭秦朝后,项羽杀了楚王义帝,自称霸王,这与篡逆有什么不同呢?后来刘邦与项羽对阵广武,刘邦就拿出这件事来数落项羽,项羽不能答,还用箭偷射刘邦。这就在政治上很被动,不得人心。第三,刘邦和项羽都是楚地人,他们相争没有民族矛盾可以利用。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只是为自己,楚人为什么要跟随他?而且项羽不善于揽集人才,他连一个亚父范增都不能尽用,即使回到江东,给他十年时间,也未必能像句践那样做到士乐为其用,民乐为其死。
                                 最后,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所以,到后来项梁起事,楚怀王的一个叫“心”的孙子沦落在民间为人牧羊,项梁不敢自己称王,立了“心”,并且依旧称呼其为“怀王”,可见楚怀王不愿损国以利己,在楚国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可以想象,在楚国这样重视国利民生的文化传统中,像项羽这样一个刚愎自用而损失弟子八千的人,如果厚颜回到江东,会有几个人肯再追随他?项羽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景仰,固然在于他英勇善战,但更主要的,我以为,却正在于他这乌江一刎。 (王志)
                            


                            22楼2010-07-30 10:29
                            回复
                              再发个景点..哈哈..项王故里...


                              23楼2010-07-30 1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