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艾米丽自传》很带感啊,尤其是读到和电影重合的那些桥段,大脑又情不自禁地将电影里的一些画面实实地呈现在眼前。结尾之处让小猫久久麻木的内心再一次感受到初看《僵尸新娘》这部电影时那份难以名状的感动。
文章开头用艾米丽的口吻简略地介绍了一下她自己的家庭背景。开明的父母和富足的生活,成就了一位个性十足但也难掩单纯的富豪千金,为后面她遇人不淑、所托非人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一个大伏笔。
这里令小猫惊奇的地方就是,做为生活在一个东欧小镇里富豪家庭中的千金女,艾米丽竟然如此熟识东方古国的各种要素,并且对世界地理都如数家珍。还有加入的他父亲在“中国瓷器”上发现商机这一细节。想必楼主在创作这段时加进来如此多的“东方元素”私货,也是出于自己的一点儿“私心”吧?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读起来略有点儿出戏感,这样的设定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其实小猫几乎是个历史盲,这样说也就是表达一下自己读这段时的直观感觉

)。只不过又为我们的艾米丽在“知书达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学识渊博”这一正面属性。
接下来就是电影前传式的故事了。艾米丽父亲的遇难成了她们家庭,也成为她自己的生活的转折点。
读完这一部分时小猫感觉有一处细节还需要推敲一下。
《僵尸新娘》电影中给我们展现出的艾米丽明显是一位带着如火一般炙热情感的女子,她时时刻刻都会将自己的任何感情和情绪写在脸上。初遇维克特时的喜悦;寻找维克特时的焦急;被维克特欺骗后的愤怒和难过;得知维克特要为自己牺牲时的不情愿;婚礼举办前的忘情;还有后面放手维克特的释然……这样的艾米丽在得知父亲的噩耗时,那一刻是不可能做到“没有任何感受的”。虽然楼主通过后面她弹钢琴分心失误这一细节侧面体现出她对过世父亲的思念,但还是与艾米丽不善于掩藏自身情感的性格出现很大出入。个人认为楼主在这里应该稍作修改。
再往后就是巴克斯男爵的粉墨登场。这段故事的细节描写感觉挺到位的。非常符合他在《僵尸新娘》电影里的贪婪狡诈、冷酷无情、残忍毒辣的伪君子形象。
楼主在这段故事里罗列了一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诸多文学名作,都很好地成为了巴克斯阴险计划中的伪装工具,把艾米丽的心牢牢地拴在自己手中。当然,也在整体上增加了故事的代入感。
这里小猫也佩服一下楼主的学识,那些耳熟能详文学作品小猫也只是“只知其名,不闻其实”。还有前面出现的《爱丽丝》和《爱之梦》两首钢琴曲甚至都丝毫没听说过。要是换作小猫来写,肯定是写不出这样高大上的设定的,真是惭愧啊。这些细节都无疑为这篇同人文的质量加了分。

在巴克斯欺骗艾米丽这段故事里,看得出来楼主做了不少的细节描写。让两个人物的形象进一步丰满,充满立体感。
广场送伞,读书煽情,情人节玫瑰,爱慕诗等等,俨然刻画出一个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巴克斯。
此时的艾米丽已经在巴克斯多角度情感攻势之下完全陶醉,丝毫没有了防备之心。这里楼主从文中体现出,艾米丽有如此表现的原因,除了她的热情单纯之外,还有就是父亲过世造成的情感缺失。同时也让人隐隐地感觉到,为了实现计划,巴克斯私下里在艾米丽身上可谓是做足了功课。关于艾米丽的一切,似乎都已经在他的算计之中。
果然,艾米丽的母亲拒绝了女儿和巴克斯之间的婚姻请求,艾米丽失望地找巴克斯诉说之时,让那位道貌岸然的男爵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他知道,那时的艾米丽已经被自己灌足了爱情迷魂汤,是断然不会拒绝他提出的所谓“私奔”要求的。而让艾米丽携带金银珠宝做为“盘缠”甚至是他们后半生生活的经济保障,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直到这时,艾米丽仍未察觉到危险的降临。虽然她在巴克斯“漆黑宛若深潭”的双眸中感觉到丝丝异样,但仍然选择相信后者。
随后就有了巴克斯在橡树下的原形毕露。那里楼主对巴克斯形象上的刻画已经尽显丑陋。怪味混杂“像很久没洗衣服”,与前面的谦谦君子形象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个写作手法楼主用得很是精巧呢。
再后来就是《僵尸新娘》电影里我们都知道的故事了。重温的感情,重温的感动,还有重温的艾米丽释然解脱……
对于楼主这篇《艾米丽自传》,小猫个人认为感觉水准还是可以的。至少小猫是写不出这样兼顾人物情感和文学底蕴的同人文。只是小猫之前提出的文本错别字和语句流畅度的问题依然存在,希望楼主可以多加注意。
云云数语妄做点评,还请楼主不要见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