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对游戏的剧透!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这个游戏而不打算去玩,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但如果你想玩游戏,不要看这篇文章,直接去玩。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又想去玩这款游戏,那么我建议你登上一段时间,等你忘记这篇文章之后,再去玩《对你说再见》。)
这篇文其实挺杂乱的,我是在通关这款游戏之后,凭借着自身感觉的冲动让我写的这篇文。这篇文的部分内容是我将对游戏的印象结合了网上的部分大佬们的分析所写出的,不会很深入。至于有关游戏各方面深入分析的链接,我会将它们放在文章结尾。
我在花了几个晚上的片段时间打完《对你说再见》之后,脑子里只剩下了一句话:
人见广介(游戏男主角)救不了自己,但他至少还在救自己的路上。
我在通关这游戏之后,看到网上好几个对这游戏的评价是“精神病人的世界我理解不了”。
其实也很正常,毕竟现实中的精神病总是让人敬而远之。
可是对于游戏中深陷痛苦的广介呢?
诚然,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做了不少怪异和残酷的事情,可是映射到现实中,别人看他只是在折腾着死掉的乌鸦,猫咪,标本,人偶之类的东西。
那么这个时候,我就要问:是谁让他成了这副模样?
答案是他的爸妈。
游戏虽然整体充斥着强烈的虚幻感觉,但是在临近结尾的部分依然揭示出:是广介的父母直接地将他摧毁成了这幅残破不堪的样子。
从小他的父母要求他“一定要成为优秀教师”,但是在这种要求之下,广介的很多需要引导的地方(比如虐待小动物和没有正常看待自己青春期对异性冲动等)都没有得到及时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母是直接的摧毁者(严格来说应该是他的父亲,因为据我查阅其他大佬的分析称,广介的母亲,广介本人和濑美奈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广介本人被母亲要求【不能伤害女性】,这和他姐姐对他的青春期偷窥行为的厌恶一起导致了广介的恐女症),他的姐姐——后面对他抱有无限愧疚的濑美奈——则是间接摧毁者(看到自己青春期的弟弟偷窥自己之后只是辱骂而并非理解其原因)。当这些东西变成【黑暗】笼罩在从小就被要求【认真做事】的广介心中之后,他逐步地走向了崩溃。结果就是,在没能考上大学之后,广介的精神,分裂了。
在他孤独而充满怪异的精神世界中,他将鸟儿塑造成望美,将猫咪塑造成真昼妹妹,将标本塑造成御幸,将人偶塑造成羽由,将睦月塑造成天使,将濑美奈塑造成上司,将登奈枝塑造成校医,将自己视为充满黑暗的,怪物一样的实习老师。
游戏说到底也就经历了短短十一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设计者们为了突出广介精神世界的混沌刻板,充分调动了逐渐变调的放学铃声,闪回扭曲的画面,不合逻辑的语句还有重复的黄昏场景等。
怎么说呢,我觉得在寂静的深夜玩这款游戏真的很让人沉迷。当然前提是,如果你对这类游戏感兴趣并能坚持玩下去的话。
广介在这个黄昏的学校世界里面过着他刻板而无理的生活,他每天固定和登奈枝聊天,上厕所,和四位女孩子们聊天,然后交报告给自己的上司姐姐濑美奈。
他塑造出的女孩子们成为了他对自己缺乏现实的、快乐的学校生活的一种勉强填补。在和女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他感受着自己从未感受过的对女性的平和对待,也发泄着自己内心的恨意、性欲、虐待等等欲望,但也是与这些欲望同时所诞生的,还有他想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他想对这个虚幻的世界和无能的自己说【再见】。
然后,他的天使——睦月——
被广介一直仰慕着,侵犯着,渴求着,恐惧着的天使——睦月告诉他——
“救救我……”
这似乎让广介重新燃起了某种希望,于是他在御幸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再见】这个结局。
接着,我就看到:
望美对广介说【再见】,然后望美飞向了天空,接着坠落下去。
真昼妹妹在被广介摸着脑袋说“明天见”之后,笑眯眯地对广介说了【再见】。
羽由在告诉广介【我的事情已经完成了哦,再见】之后,消失了,留下的是如人偶一般的残骸。
御幸在为广介指出了让天使重回广介的方式之后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再见】。
最后……他奔向了睦月,那个自己心中的,存在于现实和虚幻中的天使。
在这之前,睦月为了广介,已经和他深深结合了。
两个人都充分感觉到彼此是相通的。
睦月是游戏中最后一个对广介说【再见】的,而睦月的样子永远定格在了广介的心中。
再见,睦月
就这样,广介对这虚妄的校园和已经没有生命气息的【女孩们】说了再见。
虽然游戏结局表示广介又陷入了【实习医生】的幻想之中,不过嘛……
悲观主义者:男主病的太重,救不了救不了。
乐观主义者:至少他已经向现实世界迈出了一大步啊。
我选的是乐观主义者那一边。
文章的最后,再谈点散乱的吧:
我在通关游戏真结局后,最大的感受是:广介的父母并不爱他。
同样最大的感受是:广介即使如此困顿,尚且能救下睦月(现实中的睦月因重度抑郁曾经尝试过上吊,但被广介救下,这之后睦月成了广介的精神支柱,成了广介想要结合但又充满畏惧,想要相伴但又只能观望的存在,不过有关广介是否救了睦月这段也有争议),可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面——在那个他可以无限释放自己欲望但他又无数次想要逃脱的精神世界里面——他只能通过自己塑造出来的女生角色们推动自己走向救赎之路。
排第二的感受是:登奈枝作为广介的主治医师,无疑是尽心竭力了的,在广介的世界中将其当成温柔妈妈和迷人女士的人只有他一个。
排第三的感受是:濑美奈将不断地为自己弟弟的精神创伤而哭泣,直到永远。
排第四的感受是:这游戏虽被外界说成【毒电波,精神污染GALGAME之首】,但是只有自己真正玩了之后才知道: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如此令人悲伤的故事。
游戏的风格(包括CG,角色形象,角色台词和背景音乐)有很强的在现实和虚幻之间如孤魂般游荡的色彩。
这款游戏还有很强的挑剔性——换句话说这款游戏是看人的,只有能坚持玩下去的人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感情。
游戏里面女角色们的形象,在今天看来依然很迷人。
这篇文其实挺杂乱的,我是在通关这款游戏之后,凭借着自身感觉的冲动让我写的这篇文。这篇文的部分内容是我将对游戏的印象结合了网上的部分大佬们的分析所写出的,不会很深入。至于有关游戏各方面深入分析的链接,我会将它们放在文章结尾。
我在花了几个晚上的片段时间打完《对你说再见》之后,脑子里只剩下了一句话:
人见广介(游戏男主角)救不了自己,但他至少还在救自己的路上。
我在通关这游戏之后,看到网上好几个对这游戏的评价是“精神病人的世界我理解不了”。
其实也很正常,毕竟现实中的精神病总是让人敬而远之。
可是对于游戏中深陷痛苦的广介呢?
诚然,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做了不少怪异和残酷的事情,可是映射到现实中,别人看他只是在折腾着死掉的乌鸦,猫咪,标本,人偶之类的东西。
那么这个时候,我就要问:是谁让他成了这副模样?
答案是他的爸妈。
游戏虽然整体充斥着强烈的虚幻感觉,但是在临近结尾的部分依然揭示出:是广介的父母直接地将他摧毁成了这幅残破不堪的样子。
从小他的父母要求他“一定要成为优秀教师”,但是在这种要求之下,广介的很多需要引导的地方(比如虐待小动物和没有正常看待自己青春期对异性冲动等)都没有得到及时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母是直接的摧毁者(严格来说应该是他的父亲,因为据我查阅其他大佬的分析称,广介的母亲,广介本人和濑美奈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广介本人被母亲要求【不能伤害女性】,这和他姐姐对他的青春期偷窥行为的厌恶一起导致了广介的恐女症),他的姐姐——后面对他抱有无限愧疚的濑美奈——则是间接摧毁者(看到自己青春期的弟弟偷窥自己之后只是辱骂而并非理解其原因)。当这些东西变成【黑暗】笼罩在从小就被要求【认真做事】的广介心中之后,他逐步地走向了崩溃。结果就是,在没能考上大学之后,广介的精神,分裂了。
在他孤独而充满怪异的精神世界中,他将鸟儿塑造成望美,将猫咪塑造成真昼妹妹,将标本塑造成御幸,将人偶塑造成羽由,将睦月塑造成天使,将濑美奈塑造成上司,将登奈枝塑造成校医,将自己视为充满黑暗的,怪物一样的实习老师。
游戏说到底也就经历了短短十一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设计者们为了突出广介精神世界的混沌刻板,充分调动了逐渐变调的放学铃声,闪回扭曲的画面,不合逻辑的语句还有重复的黄昏场景等。
怎么说呢,我觉得在寂静的深夜玩这款游戏真的很让人沉迷。当然前提是,如果你对这类游戏感兴趣并能坚持玩下去的话。
广介在这个黄昏的学校世界里面过着他刻板而无理的生活,他每天固定和登奈枝聊天,上厕所,和四位女孩子们聊天,然后交报告给自己的上司姐姐濑美奈。
他塑造出的女孩子们成为了他对自己缺乏现实的、快乐的学校生活的一种勉强填补。在和女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他感受着自己从未感受过的对女性的平和对待,也发泄着自己内心的恨意、性欲、虐待等等欲望,但也是与这些欲望同时所诞生的,还有他想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他想对这个虚幻的世界和无能的自己说【再见】。
然后,他的天使——睦月——
被广介一直仰慕着,侵犯着,渴求着,恐惧着的天使——睦月告诉他——
“救救我……”
这似乎让广介重新燃起了某种希望,于是他在御幸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再见】这个结局。
接着,我就看到:
望美对广介说【再见】,然后望美飞向了天空,接着坠落下去。
真昼妹妹在被广介摸着脑袋说“明天见”之后,笑眯眯地对广介说了【再见】。
羽由在告诉广介【我的事情已经完成了哦,再见】之后,消失了,留下的是如人偶一般的残骸。
御幸在为广介指出了让天使重回广介的方式之后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再见】。
最后……他奔向了睦月,那个自己心中的,存在于现实和虚幻中的天使。
在这之前,睦月为了广介,已经和他深深结合了。
两个人都充分感觉到彼此是相通的。
睦月是游戏中最后一个对广介说【再见】的,而睦月的样子永远定格在了广介的心中。
再见,睦月
就这样,广介对这虚妄的校园和已经没有生命气息的【女孩们】说了再见。
虽然游戏结局表示广介又陷入了【实习医生】的幻想之中,不过嘛……
悲观主义者:男主病的太重,救不了救不了。
乐观主义者:至少他已经向现实世界迈出了一大步啊。
我选的是乐观主义者那一边。
文章的最后,再谈点散乱的吧:
我在通关游戏真结局后,最大的感受是:广介的父母并不爱他。
同样最大的感受是:广介即使如此困顿,尚且能救下睦月(现实中的睦月因重度抑郁曾经尝试过上吊,但被广介救下,这之后睦月成了广介的精神支柱,成了广介想要结合但又充满畏惧,想要相伴但又只能观望的存在,不过有关广介是否救了睦月这段也有争议),可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面——在那个他可以无限释放自己欲望但他又无数次想要逃脱的精神世界里面——他只能通过自己塑造出来的女生角色们推动自己走向救赎之路。
排第二的感受是:登奈枝作为广介的主治医师,无疑是尽心竭力了的,在广介的世界中将其当成温柔妈妈和迷人女士的人只有他一个。
排第三的感受是:濑美奈将不断地为自己弟弟的精神创伤而哭泣,直到永远。
排第四的感受是:这游戏虽被外界说成【毒电波,精神污染GALGAME之首】,但是只有自己真正玩了之后才知道: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如此令人悲伤的故事。
游戏的风格(包括CG,角色形象,角色台词和背景音乐)有很强的在现实和虚幻之间如孤魂般游荡的色彩。
这款游戏还有很强的挑剔性——换句话说这款游戏是看人的,只有能坚持玩下去的人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感情。
游戏里面女角色们的形象,在今天看来依然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