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造糖的时候发现的,假如我分解可燃冰生产石墨烯用来造卡西米尔晶体,900/min卡西米尔晶体需要1800/min石墨烯,同时产生900/min氢。我的第一反应是把这900氢接入到卡西米尔晶体产线里,然后用一个物流塔星际需求氢,从采集器来的氢会并入主线中,这样就能优先消耗掉本地石墨烯分解的副产物氢。但是实际运行中我发现这900氢是未堆叠的,从物流塔里出来的氢则是4层堆叠的,假设每两个未堆叠的氢中间插入一个4层堆叠的氢,理论上应该是7200流量的传送带实际上最多只能达到4500,对于卡西米尔晶体这种耗氢大户来说4500流量根本不够用。
之后我试图给石墨烯分解出来的氢进行堆叠,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当前的堆叠机制是相邻的两个物品如果都没有超过2层,那么就会堆叠在一起。比如一个一层和一个二层的会堆叠成一个3层的,两个二层的会堆叠成一个4层的。副产物氢输出之后氢在传送带上的分布比较随机,有时候可能会有好几个挨着的,集装机会把他们变成几个2层堆叠,有时候会出现单个氢前后不靠,这种就不会堆叠。最终输出来的氢会呈现出一种高低不平的状态,显然这样也是不可能跑满7200理论上限的。本地氢先进入物流塔再输出的方案我也试过,当物流塔里面的氢小于4个的时候输出来的氢显然不可能是4层堆叠,物流塔也不会等到攒够4个氢再输出,而是随进随出,这就使得物流塔也无法起到集装作用。只要副产物氢不能集装成4层堆叠,最终传送带上就不可能跑满7200的理论上限。
最后我的解决办法是为一部分制造台单独拉传送带,900副产物氢刚好可以生产75卡西米尔晶体,这是5台二级制造台的产量,于是就把这900副产物氢单独供给这5个二级制造台,其他的产线则使用采集器的氢。但是这种解法实在是缺乏美感,有没有更好用的办法呢?
之后我试图给石墨烯分解出来的氢进行堆叠,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当前的堆叠机制是相邻的两个物品如果都没有超过2层,那么就会堆叠在一起。比如一个一层和一个二层的会堆叠成一个3层的,两个二层的会堆叠成一个4层的。副产物氢输出之后氢在传送带上的分布比较随机,有时候可能会有好几个挨着的,集装机会把他们变成几个2层堆叠,有时候会出现单个氢前后不靠,这种就不会堆叠。最终输出来的氢会呈现出一种高低不平的状态,显然这样也是不可能跑满7200理论上限的。本地氢先进入物流塔再输出的方案我也试过,当物流塔里面的氢小于4个的时候输出来的氢显然不可能是4层堆叠,物流塔也不会等到攒够4个氢再输出,而是随进随出,这就使得物流塔也无法起到集装作用。只要副产物氢不能集装成4层堆叠,最终传送带上就不可能跑满7200的理论上限。
最后我的解决办法是为一部分制造台单独拉传送带,900副产物氢刚好可以生产75卡西米尔晶体,这是5台二级制造台的产量,于是就把这900副产物氢单独供给这5个二级制造台,其他的产线则使用采集器的氢。但是这种解法实在是缺乏美感,有没有更好用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