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吧 关注:243,192贴子:1,303,209
  • 13回复贴,共1

文脉接续关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关键与诀窍(总论)
作者:孟鑫
汉字如果不在文章中,就是枯的,文献不在文人的笔墨间新生,也是枯的,文物不在“文境”中,同样是枯的,而华夏先祖能够让文字、文献、文物生生而不枯,最后形成流动的传统文化文脉,根本在于“文教”。
“文教”简而言之“以文教化”,其涵覆中国社会的很多层面,主要包含学校教育层面和其它社会层面。“文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过去几千年间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而“文教”的断裂,则可能会导致文字、文献、文物成为“死物”。
著名史学家蒙文通生前曾感慨“数十年来史学究不脱乾嘉以来训诂考据之窠臼”“史料有如药物,史学则如医术,今日史学多弃医术而侈谈药物矣”。当下研究文字训诂、修整、阐发文献的学者众多,然而却导致将文字孤立于文章,这便使文字成为枯物。借蒙文通先生的举譬来说:文献有如药物,文教有如医术。文化传承若弃文教而侈谈文献,如此,文献便也成了枯物,即使再多的修顶整理和阐发解读也是枯在那里,无法走入百姓日用,甚至不能走入文人学者的日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阐发和传承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研究只需要文献,而传承需要“文教”。仅以文物的传承来说,就需要文教中的“文境”这一理念来说明。文物只有在“文境”中,才是有生气的。文物是人、文、物的时空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发生和衍化。
“文教”所起的传承作用,不仅在于文字、文献、文物,也在于“文人”。文人在传统社会又称士,传统文教的一个主要作用即于学校教育中造“士”,士不必多,整个社会有一小部分的士,就可以“以士为中心,似水波之荡漾,将‘文德’下渐至社会的各个阶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经史子集,而儒释道和经史子集皆从属于“文教”。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皆以“文”为中心展开和联结。因而,后来有了“文人书法”“文人画”的观念,诗、书、画皆称“文心”,动植皆文。“文”覆盖了中国社会的各层面,形成教化,这种“文”的凝结作用,同时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具体课程门类中。
离开了“文教”这个活水源头,儒释道即是死物,经史子集也只有在文教的环境下,才是流动的。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主体,还是具体如文字、文献、文物,如果不在“文教”的场域之中,都不能“活化”。
因此,我们研究“文教”的现代转化,更是将“文教”作为一种社会基础,以生生而不陈腐的现代形式,重构于当下,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目前的社会“活起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7 05:33回复
    To have a source of fresh water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9 07:41
    收起回复
      这个和易经吧的主题 有些偏离的感觉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09 11:31
      回复
        楼主的观点值得商榷!文字是基础,文字所包含的意思不清楚,组成词,造出的句,写出来的文章会正确吗?比如记音文字,仅凭二十四个字母,就组成单词,短句,文章,这很象二十四个基本元素,化合成分子,万物。但如何组词,好何成句,如何成文,是有其内在要求的。这也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化合与分解的关系那样,是有其规律性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0 07:50
        回复
          中文呢?象形,表意,形声,数量词,形容词等等,种类多,而且,文字按偏旁部首分类,偏旁部首又成为了构成文字的更为基础的要素。对文字的研究太少,而导致认字却不识字的太多。古文因书写条件差,文化工作成本高,惜字如金的,后来书写条件改善,才有了文化普及!现在的信息技术,更为方便快捷,但基础却很差!导致用字组词造句成文的乱象很严重。该怎么办?
          显然,楼主的观点与主张是很有问题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10 08:02
          回复
            其实,文章不重要,文字才关健!所以训诂,解字,再观文才是正确的习文,教化的路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10 08:06
            回复
              比如水火木金土叫五行,最后变成五个元素而化合,变成五元素,能与元素周期表相比吗?显然是被更为精细准确的科学所批判的对象了。但是,作为五元素化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八族有无对应关系与联系?没有人去研究。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10 08:13
              收起回复
                反倒因为变成五元素化合,影响了五行的另一方面的意思:即它的流变性的,状态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上的变化!所谓的行,本身就有行走,流变,过程性变化的意思。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10 08:19
                回复
                  同理,易经不在易占体系提炼,永远都是空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23 11:16
                  收起回复
                    易经有简易,形式逻辑同一律的不易,辨证逻辑统一律的变易,还有无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正易,以及相反的反易,反之者道之动,弱之者道之用!反易是解构分析的,正易是一与止而组织结构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23 12:04
                    回复
                      对易经作为方法论的研究与运用,现在易学不及古人及宋明理学远矣!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23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