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五年,水一水这些年的心得。
1,设备方面。刚进吧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d7500,配的18140。后来陆陆续续买了或者出了35g1.8,50d1.8,16-85,适马1835。最后工作两个月换了尼康zfc,三个月后又换了尼康z62,前阵子又换了索尼a7m4,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内换了三台机器,镜头大概是尼康16-50,尼康28se,尼康2470f4,维卓士85,适马1424,索尼24105,索尼50gm14。批评一下索尼24105紫边逆光感人,真不如尼康2470f4。但是呢,对于成片,对于作品影响几乎可忽略。
2,画质方面。从d7500走来,发现画质并没有质的提升,甚至有些半画幅拍的照片比全画幅的画质更好。大多数情况下,摄影这东西,被拍摄物体的环境条件决定了照片的画质。如果不放大数毛,那么经过软件的优化或者后期后,画质的区别将会不那么明显。
3,对焦方面。现在大家最在意的对焦。说实话,我觉得现在主流的相机,在单点对焦这一块几乎已经满足了摄影师的需求。差别在于那个广域识别对焦,或者是跟焦。补充一点: 中间用了一阵子器材党口中的神机z9。但是,我发现有些情况下我不能完全相信相机的全域对焦,一是,即使像z9,或者索尼m4这样的机器,他的广域对焦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准确的; 二是,有些场景的焦点并不一定要对在人脸上,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焦点的位置是不常规的。所以后来,我就放弃了广域对焦,一直使用单点。这也可能和我拍的都是静态的,或者被摄物体动作慢的原因吧。仅从拍照的角度,我觉得刚入吧时,没几个人吐槽各大厂商对焦这件事。要是照片拍的没对上焦,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人是个菜b,拍个照连焦都对不上,那还能说啥。但是现在,把对不上焦这件事甩给了器材,不知是厂家营销的效果,还是人们对于器材的要求变了。亲身经历,目睹一个人拿个尼康z30,大逆光条件下,广域识别焦点满天飞,但凡手动点下屏幕,几秒钟就能拍好的照片,他拍了足足一分钟。要是因为这吐槽对焦不行,也太死脑筋了吧。
最后,就是折腾一圈器材后的感慨。结论是,对于拍摄成片,换了器材并未有什么提升。最顺手的还是尼康,索尼的操控,白平衡是真不适应,还没有肩屏。不过索尼的副厂变焦镜头便宜,注意是变焦,毕竟尼康有优秀的1.8z口军团,画质和价格都没得说,缺点是尼康没有价格适中的变焦,特别是长焦。我能接受的价位内没有完美的器材,这是我的问题,我承认,hhh。
1,设备方面。刚进吧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d7500,配的18140。后来陆陆续续买了或者出了35g1.8,50d1.8,16-85,适马1835。最后工作两个月换了尼康zfc,三个月后又换了尼康z62,前阵子又换了索尼a7m4,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内换了三台机器,镜头大概是尼康16-50,尼康28se,尼康2470f4,维卓士85,适马1424,索尼24105,索尼50gm14。批评一下索尼24105紫边逆光感人,真不如尼康2470f4。但是呢,对于成片,对于作品影响几乎可忽略。
2,画质方面。从d7500走来,发现画质并没有质的提升,甚至有些半画幅拍的照片比全画幅的画质更好。大多数情况下,摄影这东西,被拍摄物体的环境条件决定了照片的画质。如果不放大数毛,那么经过软件的优化或者后期后,画质的区别将会不那么明显。
3,对焦方面。现在大家最在意的对焦。说实话,我觉得现在主流的相机,在单点对焦这一块几乎已经满足了摄影师的需求。差别在于那个广域识别对焦,或者是跟焦。补充一点: 中间用了一阵子器材党口中的神机z9。但是,我发现有些情况下我不能完全相信相机的全域对焦,一是,即使像z9,或者索尼m4这样的机器,他的广域对焦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准确的; 二是,有些场景的焦点并不一定要对在人脸上,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焦点的位置是不常规的。所以后来,我就放弃了广域对焦,一直使用单点。这也可能和我拍的都是静态的,或者被摄物体动作慢的原因吧。仅从拍照的角度,我觉得刚入吧时,没几个人吐槽各大厂商对焦这件事。要是照片拍的没对上焦,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人是个菜b,拍个照连焦都对不上,那还能说啥。但是现在,把对不上焦这件事甩给了器材,不知是厂家营销的效果,还是人们对于器材的要求变了。亲身经历,目睹一个人拿个尼康z30,大逆光条件下,广域识别焦点满天飞,但凡手动点下屏幕,几秒钟就能拍好的照片,他拍了足足一分钟。要是因为这吐槽对焦不行,也太死脑筋了吧。
最后,就是折腾一圈器材后的感慨。结论是,对于拍摄成片,换了器材并未有什么提升。最顺手的还是尼康,索尼的操控,白平衡是真不适应,还没有肩屏。不过索尼的副厂变焦镜头便宜,注意是变焦,毕竟尼康有优秀的1.8z口军团,画质和价格都没得说,缺点是尼康没有价格适中的变焦,特别是长焦。我能接受的价位内没有完美的器材,这是我的问题,我承认,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