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吧 关注:864,180贴子:29,752,672
  • 2回复贴,共1

不知有没有用处的分析,以及一点号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文预警)之前发了一个激将帖,感觉意义不大。这里我再发一个理性的分析帖,最后加上一点号召。对于女频入侵起点这件事,我感到十分不公,愤愤不平,所以忍不住想要发声;不过,我在起点仅有一两本签约未上架的书而已。因此,你们可以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都可以的。
日本著名漫画家《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曾经说过,“所谓少年,就是会阅读作品并乐在其中,却不会去传达自己意见的一群人。就是说,把收到的粉丝来信上的建议当做客人的要求去画的话,结果就会变成少女漫画了哦。变成为了满足少女的喜好而画,我觉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这段话发表于2009年,彼时还没有智能手机,但是女性在舆论场上声量巨大这个特点已经显现出来了,尾田也因此担心“如果按建议去画,漫画就会变味”。而在手机互联网兴起之后,女性在舆论场上的优势又被进一步放大了。
先来看一个已经沦陷的阵地:电视剧。当今的电视剧,百分之七八十是为女性视角准备的,这么说应该不夸张吧。不仅限于最经典的仙侠恋爱局,即使抗日、居家生活等本来给老人准备的传统题材,如今也有被女频入侵的现象,可以说这是一块完全沦陷的阵地。不过,我对电视剧了解甚少,这里就不多谈。
在说一个正打的如火如荼的阵地:二次元游戏。从传统的为宅男服务到“一般向二游”的转型,到男性一方极端派“麻辣仙人”的出现,以及对麻辣运动的解构“有男偷玩”……等等。这些相信大伙都略有耳闻吧。
考虑到女性那边有全男角色的“乙游”存在,我认为男性这边要求“麻辣游戏”的观点是相当正当的。不过,麻辣运动的斗争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现在以“切割”为主的麻辣运动是不可取的。
包括在起点,以“切割标签”为主的运动同样是不可取的。恰恰相反,对于男女掺杂的“一般向”阵地,例如“单女主”、“百合”甚至“变身”等等领域,我们应该寸土必争。
古语云,“师夷长技以制夷”。既然要面对女频入侵,那至少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她们具体入侵的方式。
目前女频入侵男性文娱作品的方式,是“数据女工”三步走:
1. 【渗透-我女我也爱看】少量女性读者在男频作品下大量发言,表示“我女我也爱看”。由于女性的舆论优势(参见上文《海贼王》相关),百分之一的读者,就可以发挥出百分之二十、三十的声量。这个阶段,她们看起来是无害的。
2. 【造假-女性消费力神话】这是最为神秘的一个步骤,也是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过程。就算女性的舆论声量大,大神作者、起点高层难道意识不到他们真正的财源在哪?答案是意识不到,因为“女性消费力神话”被吹捧已久了。消费方面“女>孩>狗>男” 这个说法,网上冲浪有些年资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完全没有依据的说法只是“女性消费力神话”的一个缩影而已。正因如此,最近的黑神话悟空才让瑞幸高管直呼“男性消费力竟然这么强”,他们是真的不知道吗?是的,他们真的不知道。对于起点高层来说,他们现在不惜一切引入女频,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这种消费神话影响。(PS 据说还存在女性高管对数据直接作假的现象,我不是业内人士所以不了解,这里就不提了。)
3. 【干涉-指导你更好的服务于女性】完成了渗透和造假之后,**就开始正式露出獠牙了。具体情况嘛,从“我的公公是康熙”,到最近的仙侠标签被改女频等等。而且,未来一定还会有后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22 09:39回复
    男女文娱独立切割就对了,现在的很多冲突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混厕。
    大伙知道全职高手很火,但是大伙不知道的事是全职高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男频扑街,全靠作者积累粉丝维持。
    全职真正大火是在什么时候,动画化之前一年左右,火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全职高手贴吧腐女宅基地越做越大。
    而全职的腐女是10年左右就在贴吧大规模聚集了,你甚至能看到同一个贴吧一边是普通粉丝讨论剧情,一边是腐女抱团,两边分区井水不犯河水。
    起点这类平台现在在做的,其实就是暴力打破常规圈和宅圈的默契信息壁。破坏了互联网多年以来形成的井水不犯河水的潜规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22 09:56
    回复
      首先说明不站队,纯分析,友好探讨勿喷
      其实这是一种极端化的发展。传统文学和网文的区别有一点很重要,传统文学写完再投稿,是作者和编辑把控的。论坛时代,网文一开始也是这样,后面人们发现网文边发边写,能及时接收到读者的反馈,逐渐发展有了推荐榜单。智能机时代越发放大了人的声量,让创作者和资本也接收到更多信息。
      对受众来说,现在这些“入侵”其实是个体掌控欲的极端反馈,每个人都有掌控欲,不管是男女。对一本书来说,作为书的读者自然有资格发声,现在冲突激烈的点是,20%的读者发出超过80%的读者的声量,作者响应自然是因为他看到了满屏都是20%发出的声音,他当然以此为准了。那么20%的声音不重要吗?非也。那80%的声音不重要?谬误!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读者指导作者的问题(还有饭圈问题,此处先不表),希望情节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嗯?你真听了,那我下次就要多指导几本咯”。所谓女频入侵也是因为晋江那边最先玩这种,把风气带过来了。以前男频就没有这种吗?有,只是没有成气候罢了。
      对资本来说,这也是大数据时代资本掌控欲的极端化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一切向数据(钱)看,因为资本否认人的力量,总想规模化、产业化(从番茄ai事件可见一斑),牢牢把生产资料掌握在手中。没有数据就引导、生产数据,没有市场就培养市场。引入对立流量是一步烂棋,却不是废棋。人是有从众、慕强心理的。“这本书有多烂?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快给我去看!”这些言论是资本想要看到,再吵架冲锋?它也只会得到更多的流量。
      不过,挖肉补疮乃蠢,以疮诱蝇乃坏。它终会自食恶果。
      对创作者,人总是有需求的,只要有人想看,男频不会完蛋,女频也不会。创作者保有自己独立思考创作非常重要,因为受众是可以自己选择看不看骂不骂的,平台是可以选择签不签封不封的,而创作者只会创作罢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22 14:46
      回复